首页  > 本期策划   > 正文

携手绘就和谐景 同心共筑民族梦
———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主题报告(摘编)
2016年NO.3 本期策划 作者:裘援平

  尊敬的各位侨领、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来自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600个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700多位侨领相聚中国北京,共同出席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共谋海外和谐侨社建设,共促团结合作造福侨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代表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向不远万里前来参加大会的各国华社杰出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你们向全球华侨华人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本届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会见全体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充分体现了祖(籍)国对华侨华人的亲切关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梦 侨胞梦——团结合作 造福侨社”。围绕这个主题从三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海外侨社蓬勃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中国人迁徙海外历经三次移民大潮。第一次始于16世纪末,欧洲开始对东亚贸易扩张和殖民开拓,中国南部沿海商贩和劳动力“下南洋”,在东南亚地区形成早期华侨社会。第二次始于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瓜分殖民地并大规模开发建设,华工被贩运到海外。第三次始于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为海外移民和留学兴业打开大门,改变了海外华社历史面貌。

  (一)海外侨胞数量增多,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海外侨胞人数达到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华社构成更加多元化,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渐成侨社中坚力量,全球华商经济网络更加紧密,华侨华人专业人才活跃在发达国家科技领域,华侨华人整体形象得以改善和提升,在各国受欢迎、受尊重程度不断提高。

  (二)海外华社深刻转型,整体地位逐步提高。传统华社经历了从侨民群体到华侨社会再到华裔族群的演变,形成以宗亲同乡会和同业公会为主体,以侨团、侨校、侨媒为支撑的组织架构。全侨性、政治性、服务型、专业化新型社团不断涌现,新老侨团、侨商企业、华文学校、华文媒体以及各类中华文化传播载体,构成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和人际网络。各国华社功能不断增强和扩大,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参政数量和层次有所提高。

  (三)各国调整移民相关政策,华侨华人生存环境改善。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本、技术、商品、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各国普遍放宽甚至鼓励特定群体移民,奉行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政策,看重中国地位和巨大市场,对华侨华人成就和历史贡献予以褒扬,对华人社会影响力更加看重,有利于华侨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融入。

  (四)文化和民族认同增强,与祖(籍)国联系更加紧密。海外侨胞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增强,接受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蔚然成风。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增进了华社凝聚力和社会融合度,展现了华裔族群良好形象。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外各领域合作,给侨胞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华侨华人作为中外友好的民间使者、中外合作的桥梁作用更加突出。

  同时,海外华社也面临一些老问题和新挑战。一是各国华社发展很不平衡,尚未形成整体性发展局面。二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华商经营发展受到影响,华社安全形势复杂。三是在某些国家、个别领域和特定时期,华侨华人问题的敏感性依然存在。

  二、侨社建设深入推进,惠侨工程稳步实施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上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在习主席讲话精神指引下,国务院侨办在上届大会上作出实施“海外惠侨工程”的承诺,努力把祖(籍)国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广大侨胞身边,与海外侨胞携手共建和谐侨社。

  (一)推进侨务法治建设,维护侨胞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涉侨政策法规,积极推进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工作,推动解决侨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华侨身份证明和回国定居、外籍华人入出境及居留便利、降低特定外籍华人申请中国“绿卡”门槛等。构建国内为侨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努力让侨胞正当合法权益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得到更好保障。

  (二)增进中外友好交流,改善侨胞生存环境。与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加强合作,密切与海外侨胞住在国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各国政要、驻华使节、智库、媒体等交流沟通,促请各国政府善待我侨胞。与多国教育部门签署华文教育合作协议,为华文教育发展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支持海外华社开展传统节庆活动,与有关国际组织接触,让侨胞感觉到有日益强大的祖(籍)国做后盾。

  (三)创新侨务引智引资,扶助侨胞事业发展。推动“万侨创新行动”,参与全球华商大会,举办“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华侨华人专业协会负责人联席会等,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加强与各国华侨华人工商界和科技界联系。建立首批9个“侨梦苑”,打造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成立中国侨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推动新老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华创会”“东盟华商会”等20个引资引智平台综合效能,引导侨商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等。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国内烹饪院校合作,实施“中餐繁荣”和“中医关怀”计划,让广大侨胞和外国朋友从中受益。

  (四)搭建为侨服务平台,致力改善侨界民生。在国内建设集关爱扶助、法律援助、助侨发展和涉侨事务办理于一体的为侨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为侨服务窗口、“侨之家”活动平台和与侨胞联系服务的新媒体网络,实施困难归侨侨眷脱贫计划。通过“侨爱工程”为侨胞参与国内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渠道。在海外支持建设华侨华人互助中心,倡导团结互助、服务奉献的“华助精神”,营造海外侨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温暖之家”。32个“华助中心”受到广大侨胞欢迎和赞誉。借助中国侨网、侨办系统网站、“侨宝”客户端和微信服务号,建设全球华侨华人网上和掌上家园。

  (五)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丰富侨胞文化生活。“文化中国”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四海同春”慰侨访演成为海外侨社甚至各地庆祝春节重要活动。推动“文化中国”活动和参与力量本土化,支持海外侨界组建“华星艺术团”,成立“全球华人乐团”,定期举办“全球华人音乐会”、“全球华人书画展”、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等,培训侨团文艺骨干、文化社团负责人和大型文化活动组织策划者,加强海外华社文化建设。加强华侨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

  (六)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助力传承中华文化。制定并实施海外华文教育中长期规划,通过施教、教材、培训、帮扶、支撑、体验等六大体系建设,推动海外华文学校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发展。召开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引领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每年提供400万册中文教材,培训上万名海外华文教师,外派近千名教师,举办300多期夏(冬)令营,支持海外华文学校和华教组织,力争到2020年实现让想学中文的华裔青少年有书读、有学上、有合格教师教的目标。

  三、携手同心造福侨社,同圆共享复兴梦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民族。侨界先辈当年为躲避战乱和灾荒饥荒而背井离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急起直追世界发展潮流,用30多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朝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冲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有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重含义,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的梦想也是相通的。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强大的祖(籍)国,是海外侨胞扬眉吐气的坚强后盾;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是华侨华人一脉相承的精神归属;走向复兴的民族梦想,必将造福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中国梦、民族梦、个人梦和世界梦最佳的结合点,在于海外和谐侨社建设,它是汇聚侨胞力量的牢固纽带,谋求侨胞福祉的可靠途径,实现侨胞梦想的坚实根基。

  (一)建设海外和谐侨社,需要华社形成共识。在世界民族之林和各国人民眼中,大家都有一个抹不去的身份——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海外侨社是侨胞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共同家园,是维系民族情感、故土情怀的重要依托。中华民族之根是海外侨社共同的血脉渊源。健康发展的华社,应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像一棵茂盛的参天大树,以血浓于水的民族认同为根基,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土壤,以功能完备的各类侨团为枝干,以教化育人的华文学校为脉络,以表达侨声的华文媒体为叶片。只有大树根深叶茂、茁壮成长,海外侨胞才能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和谐侨社建设是华社永续发展之基,侨胞福祉安康之系,中外友好合作之桥。中华民族遵循“以和为贵”的处世原则,坚持“和衷共济”的公德意识,秉持“和气生财”的商道哲学,铸就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协作互助、宽容大度的礼仪之邦。海外侨胞只有传承以和谐理念为基石的中华文化,才能保持民族特性和文化特质;只有追求侨社和谐,才能增强侨社凝聚力和亲和力,赢得住在国社会的认可、尊重和接纳。要以中华文化内核为价值引领,让“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侨社理念,获得各地华社广泛认同。

  (二)建设海外和谐侨社,需要侨团正确引领。侨团是侨社的基础,是团结凝聚侨胞的平台和纽带。侨团规范有序,侨领律己达人,侨社的根基才会牢固。

  一要建章立制、规范会务、健康发展。注意依法登记,按照章程办会,规则公开透明,民主选举议事,加强财务管理,尊重会员权力,合法开展活动。

  二要团结互助、携手并进、形成合力。侨团内部讲团结,侨团之间相互尊重,举办重大活动形成合力;在重大问题上,统一发声、一致行动;涉及民族核心利益时,团结一心、善作善为。

  三要关怀民生、服务侨胞、承担责任。关注侨胞生存发展,拓展为侨服务功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帮助侨胞排忧解难,树立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风尚。

  四要融入主流、积极发声、维护权益。既要敢于维权,更要善于维权,遵守当地法律并用好法律武器,有理有据表达诉求,维护华社合法权益,争取各界理解和支持。

  海外侨团还应在规范化、功能化、年轻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规范化建设着眼于解决侨团的团结问题,侨团要行稳致远,对内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外要团结协作、服务侨胞。

  功能化建设着眼于解决华社稳定和发展问题,侨团不能仅停留在联谊交友层面,要在造福华社、服务侨胞、便利会员等方面完善功能,只有让侨胞有更多获得感,他们才会对侨团产生强烈归属感。要共同支持“华助中心”建设,为困难侨胞提供关爱救助、救急救难服务,以无疆大爱赢得信誉、实现发展。

  年轻化建设着眼于解决华社后继乏人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华社发展和侨团建设,需要一代代侨胞接续推进,培养新生力量,完善代际传承,吸纳青年英才入会,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使侨团发展获得源头活水和勃勃生机。

  信息化建设着眼于解决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问题,侨团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新的联络和服务模式,自己开发或者利用中国侨网、侨宝客户端、侨团网站、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实现“侨团+互联网”发展,促进海内外侨界交流合作。

  (三)建设海外和谐侨社,需要侨领率先垂范。侨团领袖是和谐侨社建设的关键,应该具有关注住在国与祖(籍)国发展的大视野,关心广大侨胞福祉的大胸怀,广泛团结侨团侨胞的大气度,引领和谐侨社建设的大智慧,并为华社发展奋斗不止。在座各位都是侨团当家人,希望大家做促和谐、谋合作、求发展的领路人,以良好的口碑论英雄,以宽广的胸襟孚众望,以高远的志向引方向。希望大家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领头羊,以侨胞福祉为依归,热心服务侨胞,彰显高尚情操。希望大家做识大体、顾大局的领军者,求同存异、团结协作,为侨社和侨胞争取更多权益。只有赢得侨胞认可,一个侨领才叫得响、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

  (四)建设海外和谐侨社,需要侨胞团结一心。广大侨胞是共建共享和谐侨社的主体,要树立四种意识、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树立落地生根意识,注重融入当地社会。入乡随俗、遵纪守法,成为 “好居民”“好公民”。学习当地语言文化,与其他族裔和谐相处,参与当地社区事务,增强维权和参政意识,为华社发展争取宽松社会环境。

  二是树立荣辱与共意识,注重维护族群形象。侨胞一言一行关乎华人族群形象,也是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窗口。要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教育子女学好中华语言文化,留住民族之根,铸就中华之魂。

  三是树立遵守法律意识,注重文明诚信经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正确的义利观,不能忘记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要抵制不良违法行为。只有诚信守法、规范发展、合作共赢,才能成就辉煌事业。

  四是树立知恩图报意识,注重回馈社会。处理好与当地社会和其他族裔的关系。培育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仁爱精神,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慈善之道,常行回馈之举。

  建设海外和谐侨社是我们的共同愿景和努力方向,也是广大侨胞的共同期盼和切实需求。只要侨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侨团同舟共济、携手并进,侨胞宽容谦和、团结互助,侨社和谐发展、休戚与共,广大侨胞就能够在海外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形成和谐侨社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海外侨胞是推动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天然渠道,是促进中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始终把侨胞的荣辱冷暖记挂于心,继续与各地华社、侨团和侨胞携手合作,深入推进海外和谐侨社建设,支持拓展“华助中心”,增加为侨服务内容,凝聚华社发展正能量。我们将大力推动海外华文学校“标准化、专业化、正规化”发展,希望华裔新生代成为中外友好交流合作的桥梁。我们将深入开展“文化中国”系列活动,支持海外华社文化建设,满足侨胞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将助力侨胞事业发展,深化引资引智及繁荣中餐和中医事业,打造“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使广大侨胞抓住未来中国发展新机遇。我们将通过中国侨网、各级侨办网站和“侨宝”微信平台,提供各种为侨服务信息,让广大侨胞时时感受到来自祖(籍)国的关爱。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海外侨胞一定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携手并进,共促海外华社团结和谐、发展进步,为每一位侨胞实现人生梦想、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伟业戮力同心、不懈奋斗!

  (作者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