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期策划   > 正文

新时代侨务工作呼唤新思路
2018年NO.1 本期策划 作者:杨光斌

  “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包括特定的社会条件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矛盾以及相应的解决矛盾的政治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国内各项重要工作部署、政策制定的总依据。

  目标:“新时代”的新目标

  笔者认为,根据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主要包括在物质条件上或者经济条件上,中国已经富起来强起来;在思想上,中国高举了科学社会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斐然;在政治上,中国人有了更多的道路自信(即人民民主)和制度自信(即民主集中制);在国际上,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强起来”的中国意味着,在国内发展上,中国空前接近实现“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在世界事务上,自然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一个宏大目标就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新世界秩序。新时代的两大政治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事实上就是中国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国际社会已经高度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清晰地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获得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契机:“一带一路”建设

  宏大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契机,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富强起来的国家,国家战略从对发达国家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种大背景的产物。

  “一带一路”倡议让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有了聚焦点,即着力围绕“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工作。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我国的周边国家,是华侨华人最集中、侨商实力最雄厚、与我国家利益关联度最高的地区,因此华侨华人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华侨华人已经融入住在国,顺利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必然离不开他们。

  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工作机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外交目标。这个大外交目标不是传统的单一的政府外交所能胜任的,必须是全方位的大外交,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侨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三种外交机制中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侨务部门是涉外的政府部门,负有对外宣传的工作责任,因而事实上履行着政府外交的职能。

  其次,侨务部门是公共外交的隐形主体。公共外交来自“公共部门”,所谓公共部门就是介于政府机构和民间机构之间的那些机构机制,政府部门之下的或者受到政府资助的一些事业型机构、各种非政府组织,就属于一种广义上的公共部门。据此,侨务部门可以建构多种公共外交平台,比如建立特定的人文交流机制。

  再次,侨务部门拥有民间外交的最大优势。侨务部门联系着广大华侨华人,而华侨华人与住在国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可以起到正式外交渠道所不能起的作用。

  总之,在中国对外工作大局中,侨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资源决定了其可以大有作为。当然,侨务部门毕竟不是政府外交部门,因此其主要角色还是应该定位在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上。

  平台:经济合作-相互服务-人文交流

  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如何推进?这就需要建立旨在促进“民心相通”的平台,其中人文交流平台尤为关键。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经济合作。侨务部门已经牵头建立了各种经济合作平台,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工作机制。政策具有时间性,在中国已经强起来的今天,海外经济投资依然重要,但已经没有10年前那么重要,因此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相互服务。在中国已经强起来的时代,祖(籍)国与华侨华人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国内企业走出去依然需要华侨华人的协助,另一方面祖(籍)国开始反哺华侨华人,在国内和海外建立各种服务站以惠及他们。

  人文交流平台。时至今日,开展人文交流逾加重要。第一,新生代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认同感相对来说弱于其祖辈,因此需要从文化认同上着手加强其对祖(籍)国的认同感;第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所在国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语言、社会习俗等问题,“小语种”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而华侨华人就成为“小语种”的特殊人才,可以发挥其特长和作用。为此,侨务工作的一个重心就是建立若干人文交流平台,在有研究实力的高校建立相应机构作为政府侨务部门的延伸性工作平台,推动与相关国家华侨华人的人文交流,协助传播中华文化,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发展理念,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作者系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