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期策划   > 正文

全国各地“侨梦苑”建设风采(三)
2022年NO.4 本期策划 

  编者按:

  “侨梦苑”是由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旨在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引导侨胞参与中国建设、共享发展机遇,形成万侨创新局面。截至目前,共在全国15个省区市挂牌设立了17家“侨梦苑”,各地“侨梦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对侨智侨商侨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成为广大华侨华人成就自身事业、融入和贡献国家建设发展的热选之地。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侨梦苑”,从今年第2期开始,本刊陆续介绍和展示各地“侨梦苑”建设风采。

  江苏南京“侨梦苑”:

  发挥侨务资源集聚优势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

  江苏南京“侨梦苑”于2016年1月16日在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揭牌,由国务院侨办、江苏省政府共同建立,是全国第八个、长三角地区第一个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在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关心指导下,南京“侨梦苑”充分发挥侨务资源集聚优势,多措并举,积极引进优质项目、打造自主品牌、注重跨国合作,助推江苏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了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机构设置、项目落地培育孵化加速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一是抓引资引智,用好国字招牌。依托“侨梦苑”平台,引进涉侨企业300余家,涵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引进培育包括南京智能计算芯片研究院、南京中加人工智能先进装备研究院、南京智造兴邦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引进培育南京大学南京传感与成像技术研究院、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奥达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45家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垂直电荷转移成像器件技术(VPS)项目,获得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麒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计6000万元投资。在科技服务产业方面,南京民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6亿元,澳门宝龙集团麒麟宝龙广场项目占地面积61.4亩,一批行业领军涉侨企业在园区扎根发展,成效明显。

  二是抓创新创业,建好集聚品牌。重点聚焦海外高端人才、优质创新项目,积极创建品牌活动。在德国、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与香港、台湾地区举办南京智能制造(汉诺威)专场活动、南京创新周•麒麟科创园创新发展推介会(埃因霍芬)暨荷兰高科技企业路演活动、“中荷同行开放创新”麒麟科创园荷兰专场推介、旧金山麒麟科创园招商交流推介会等多个活动,借此向海外华侨华人宣传推介“侨梦苑”,并与当地的知名侨团侨社建立广泛联系,吸引海内外侨胞来南京“侨梦苑”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园区已对接42个海外项目,其中12个海外项目已来宁考察洽谈,8个项目完成签约。今年疫情期间,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侨梦行”,利用线上渠道持续发力开展海外项目路演。目前已联合海外资源通过线上平台举办8场海外云路演,并遴选出15个优质项目,重点推进合作落地。

  三是抓机制建设,树好服务名牌。省市区高度重视,各级侨务部门成立侨梦苑创建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加强部署,会同园区齐抓共管、推动工作。通过每年召开省市区联席会议,共同开展侨务工作专题调研、为侨服务活动,定期与周边省份“侨梦苑”交流互动等,不断推动“侨梦苑”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园区成立政务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集成服务,帮助涉侨企业实现登记业务就近办理,推进涉侨服务工作扁平化、标准化、便利化;设立“小麟通”服务专班,一对一挂钩侨企,线上线下提供全天候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日常诉求;举办企业服务日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零距离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加大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提升创新载体平台功能,持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湖南“侨梦苑”:

  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华侨华人圆梦之地

  湖南“侨梦苑”成立于2016年1月,位于长沙高新区,占地面积140平方公里。近年来,湖南“侨梦苑”充分依托高新区的产业区位优势和特色,引进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高端人才和高科技项目,聚集了威胜集团、圣湘生物、三诺生物、华曙高科等400多家涉侨企业和留学生企业,实现企业总收入400多亿元,利税10多亿元。湖南“侨梦苑”已成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高地、生活的乐园。

  一是建设专门基地,让华侨华人“有舞台”。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四区叠加”优势和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品牌效应,选址在交通便利、功能齐全、服务到位,总投资13亿元,建设占地366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麓谷企业广场,包括创业大楼、孵化器、加速器及各类配建设施等多种业态,可为入驻侨企提供全方位的系统服务。同时,还精心打造了湖南“侨梦苑”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创业园、信息产业园三大基地。

  二是实施专项政策,让华侨华人“进得来”。出台了《关于支持湖南侨梦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对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对创业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股权投资,对全职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产业化前景好、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优先供地、厂房代建等优惠政策。政策出台以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80人,累计拨付资助资金1.5亿元。“长沙人才政策22条、45条”出台后,深入对接省市人才政策,构建“543”人才工作体系。同时创新实施“千博万硕”引才工程,共引进国家高端人才34人、省高端人才73人、市高层次人才1103人。

  三是建设专业平台,让华侨华人“干得好”。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先后引进金融服务、投资担保等投融资机构976家,注册资金超1500亿元。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等4大基金;组建了麓谷基金广场投融资服务平台,创新举办创投类综艺“我要投资”系列节目,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构建资本全景窗、资本大讲堂、麓谷投资汇三大主题系列活动等方式,围绕项目路演及银企对接、机构培训等为企业端、机构端提供全方位的精准金融服务;建立了建设银行等16家科技支行,为侨企提供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打造开发众创孵化服务平台。建成麓谷企业广场等40多个众创、孵化器、加速器平台,总面积近380万平方米,为华侨华人创业提供房租补贴、创业指导等服务。先后培育了以方盛医药、三诺生物、圣湘生物为代表的一批上市侨资企业。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拥有创新平台646个,建成各级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5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协作研发中心40家,建设4家海外工作站,聘请海智专家19名,形成了以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投融资机构为主体,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评估机构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为侨企插上“腾飞的翅膀”。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与国防科大等100多家高校院所搭建合作平台,引入20多家高校院所设立产学研基地、军民融合基地、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产学研供需对接、转化交易。打造国际商务服务平台,率先引进了德国、瑞典、西班牙等27个国家和地区在高新区设立了商会或协会,为侨企搭建“合作的桥梁”。中国旅美科协在“侨梦苑”设立办事处,为协会成员来长沙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是完善专员服务,让华侨华人“留得下”。注重环境营造,倡导“华侨华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华侨华人的成功就是我们的繁荣”的工作理念,倾力打造“爱商、尊商、亲商、清商”的新型政商环境,努力建设“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园区。注重日常服务。建设一流的“侨梦苑”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为侨企和华侨华人落户、医疗、社保、项目申报等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全力解决生活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华侨华人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注重感情联络,建立了区党工委领导联系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侨企制度,开展经常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积极推荐高层次人才担任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切实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

  北京“侨梦苑”:

  完善功能布局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地和资源配置地

  北京“侨梦苑”成立于2016年6月,坐落在京西石景山区,是全国第10家“侨梦苑”,致力于打造以“侨”为特色的产业聚集地、资源配置地。5年来,在中央统战部、北京市领导的直接关心支持下,在市区两级统战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北京“侨梦苑”已初步形成“一园两站多点”的功能布局(“一园”即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两站”即京西商务中心和新首钢办公区;“多点”即侨创空间、中欧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人才社区等先行启动区)和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按照“统一战线多方共建、地方主动性充分调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协作、海内外资源互联互通”的总体思路,北京市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推动北京“侨梦苑”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机制建设、平台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一是不断健全“侨梦苑”运行机制。建立市、区、园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架构,党委牵头统筹、政府部门横向协作、孵化器企业专业运营、社会团体多方参与的“四元驱动”运行体制。在市级层面,坚持每年将“侨梦苑”建设纳入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清单,实行挂账督办,协调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共同谋划推进。在区级层面,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由石景山区委统战部牵头,成立推进北京“侨梦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人才、投促、商务等负责同志参与其中,负责重点工作督促、落实。在园区层面,则由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相关孵化器企业和商事人才服务机构联动,承担日常运营、管理、服务等职能。不断健全荐才汇才的机制,引导侨务资源向“侨梦苑”倾斜,先后促成40余家海外商贸、科技类侨团组织以及北京市各涉侨单位与北京“侨梦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各方共享涉侨产业和人才信息,支持北京“侨梦苑”更好发挥对侨务资源的配置作用。

  不断完善政策供给机制,推动北京“侨梦苑”纳入石景山区落实“两区”建设的总体布局,使“侨梦苑”能够充分享受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红利,“侨梦苑”建设能级和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打造“三位一体”合作平台。持续打造侨商产业的聚合平台。北京“侨梦苑”始终以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为导向,坚持引入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的侨商侨资企业、留学生创业企业。2019年5月,借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的契机,创办了“侨梦苑”北京论坛,旨在通过更大平台促进侨务资源高水平对接。2021年9月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了第二届论坛,又一批新的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截至2021年9月,10多个国家的200家大数据、大健康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市场主体入驻,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近120亿元人民币。在第二届“侨梦苑”北京论坛上,又有12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意向投资金额达77亿元,区域发展的磁吸效应和重点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精心打造人才发展的支撑平台。不断扩大“侨梦苑”品牌影响,着力加强与海外人才的联系与合作。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北京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北京华侨创业者协会等机构组织相继在北京“侨梦苑”落户,为海外人才来京发展提供着日益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其中,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作为全国首家海外院士工作站,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签约海外院士专家22名、国内院士5名,并协助海外院士与首都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0个工作分站,有力促进了国际创新合作及人才技术引进。聚力打造侨务资源的对接平台。把广泛汇集侨务资源作为实现“侨梦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依托在京涉侨单位和侨商组织、津冀等兄弟省市“侨梦苑”,以及分布于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外商协会组织。北京“侨梦苑”联系合作的海内外朋友圈不断扩大,作为涵养对接侨务资源的平台作用日益扩大,现已成为海内外侨界人士来京谋求发展的重要到访地,考察洽谈等活动常态化举行。截至目前,北京“侨梦苑”已累计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的800余家机构、3万余名侨界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参观考察。

  三是提升“侨梦苑”为侨服务水平。近年来,市、区两级在做好“侨梦苑”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人力、资金、政策资源,陆续推出了两项重要创新举措。出台专项政策,加大引资引智支持力度。市委统战部联合石景山区制定《关于推动北京“侨梦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每年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华侨华人设立研发机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项目落地等,支持北京“侨梦苑”更好发挥联系海外高端侨务资源的作用,旨在推动实现侨资利用高水平、人才引进高层次、营商环境高品质。其中,支持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措施,将有力促进“侨梦苑”对海外人才的联络涵养和全球创新成果在京落地转化。组建专门机构,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成立北京“侨梦苑”•侨事侨创服务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侨企侨商提供公共服务、项目对接、签约落地、项目支持、生活便利全链条的管家式服务,打造企业发展和人才创业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侨事侨创服务中心已能够提供商事、人才、工作生活软服务等3个大项169个细分项目的“一站式”服务。随着服务中心的成立,北京“侨梦苑”日常事务性工作有了专职机构来承担,补齐了以往孵化器企业的政务服务短板,打通了产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