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期策划   > 正文

又是紫荆花开烂漫时
———亲历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仪式
2022年NO.4 本期策划 作者:蔡建国

  香港的繁荣稳定不仅是香港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共同期盼。香港回归祖国的25年,是“一国两制”从创造性构想变成生动现实的25年,更是“一国两制”取得举世公认成功的25年。事实向世界证明:“一国两制”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完全可行的。

  今年7月1日上午,我在家中收看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触景生情,脑海中渐渐回想起1997年我以旅日华侨身份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经历,不由感叹光阴飞逝。

  改革开放后,一批中国学生到海外求学,我选择了赴日留学。一些留学人员学成后留在当地就业,身份也由留学生转为华侨。国务院侨办与时俱进,把这部分新华侨纳入侨务工作范畴,我属于其中的一员。1996年11月,当时我任教于日本的一所大学,并担任了一个侨团的负责人,应国务院侨办之邀,参加了新移民社团负责人访问团回国访问。在京参加座谈会期间,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海外侨胞的深切关怀。不久,我得知自己可能受邀赴港参加1997年香港回归盛典,心情无比激动,期盼着这一时刻早日到来!

  1997年4月,有关部门和我联系,正式通知我作为中方受邀嘉宾之一参加交接仪式。据我所知,当时包括日本20多位华侨华人代表在内,全球共有300余名华侨华人代表受邀。同年5月,我收到正式邀请,通知我们6月29日抵达香港。为防发生意外,我和老华侨惠京仔相约提前一天——6月28日就从日本新泻出发,乘坐3个小时的高速列车,抵达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并在附近一家宾馆住宿一晚。6月29日,我们搭乘航班抵达香港启德国际机场。这是我首次赴港,踏上这块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土地,除了充满新鲜感外,心里更多是满满的自豪感。

  下机后,我们由香港中国旅行社负责接机。当时,机场里、大街小巷还都悬挂着英国国旗。但沿途的一些商铺已经自发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我们都说,再过一天,香港就要回归祖国大家庭,到时候英国国旗都要降下来了。沿途我们看到香港市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到了香港,受邀华侨华人住在京华国际酒店。现场大家兴高采烈,那些年事已高的老侨领更是意气风发,当时的场景气氛很难用语言描绘。他们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均是在当地有较高影响和知名度的华侨华人代表。他们当中有: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丘成桐、袁家骝、牛满江;工商实业界巨子林绍良、谢国民、陈永栽等;知名侨领陈焜旺、胡志光等;艺术家姚迪雄、刘抗;知名人士赵浩生、熊玠、薛君度。我有幸作为新移民代表参加回归庆典。

  30日傍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侧举行。停泊在港湾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卸任,他从那里乘船离开香港。我们在宾馆房间的电视中,目睹了他离开的那一刻。我想,不同心境的人会由此产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会觉得这场大雨畅快淋漓,将中国的百年耻辱洗涤干净,使香港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外嘉宾在香港回归祖国庆典期间参加了如下几场官方活动:一是6月30日午夜到7月1日凌晨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5楼大会堂举行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二是7月1日1时30分在会展中心新翼7楼举行的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宣誓就职仪式;三是7月1日上午10点在会展中心新翼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大会;四是7月1日下午4点在会展中心新翼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酒会。

  当晚6点多,我们盛装集结从宾馆出发去香港会展中心,参加当晚7点举行的鸡尾酒会。我们这些参加交接仪式的人,都持有一张嘉宾证。嘉宾证共有5种颜色,代表着允许进入5个不同的区域,我的证件号是286号。

  当晚9点15分,交接仪式晚宴在会展中心内部一个大会场举行,数千名嘉宾出席,我还见到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村山富市,10点15分晚宴结束。晚11点半,我们开始进入会场,坐在我身旁的分别是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女婿薛君度和一位军队高级将领。这次活动最激动人心、最令人难忘的交接仪式马上来临了。历史性的时刻越来越近,香港回归祖国开始进入倒计时。

  当晚11点45分,中英双方领导人入场,我们期待零点零分零秒五星红旗升起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当时,在领导人入场前,我们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整颗心吊到了嗓子眼,大家那种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中方嘉宾所在区域瞬间沸腾了。7月1日凌晨1点30分,香港首任特首宣誓就职仪式举行,我们见证了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监誓,董建华特首和特区官员宣誓的庄严一幕。然后,我们回到酒店休息。当天早上8点我们再次集结出发去会展中心,参加10点举行的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大会,我们所持的请柬,是以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先生的名义发出的。坐在我前面的是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下午,我们又在会展中心参加了特区政府举办的庆祝酒会。至此,我们受邀参加的4场官方活动已全部落下帷幕。

  7月1日起,香港街头到处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可谓处处是红色海洋,和前一天我们看到的“满街挂满英国国旗”形成鲜明对比。街上不少店铺都是张灯结彩,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脸上都是笑呵呵的。我们当时身临其境,心情非常激动:自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了一个多世纪,现在终于宣告结束了!7月1日晚上,维多利亚港燃放了庆祝烟火,我们在船上目睹了这毕生难忘的美景。

  中央电视台转播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时,拍到我正擦拭眼泪的镜头。我的家人在电视机前看到了这一幕,后来他们告诉我并和我分享了那晚激动的心情。

  来香港之前,在国务院侨办的推荐下,我担任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的顾问。香港庆委会主席安子介、霍英东向我们签发了聘书。香港庆委会副主席范徐丽泰向我们函告了这一决定。

  7月2日,在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佳荣和几位学界友人陪同下,我特地来到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祭扫蔡元培先生之墓,并献上鲜花,向他告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特大喜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上海沦为孤岛,一批民主人士被迫离开上海来到香港,蔡先生在港参加了宋庆龄先生组织的各种抗战活动,蔡先生原定在香港暂住一段时间后转往内地,但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身患疾病的他于1940年3月5日在香港去世并暂时安葬在此。去世后,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发来唁电。

  7月4日,我离开香港返回日本。回到日本后,我在当地报刊发表文章,介绍香港回归祖国盛典和“一国两制”伟大创举,并多次受邀回国做报告,分享见证历史时刻的喜悦心情。从此,我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我多次访问香港,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25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与祖国同发展、共进步的道路越走越宽广。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也得到了数千万旅居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高度赞赏。但是,一个时期,受西方外部势力与乱港分子相互勾结的影响,“黑暴”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我们非常愤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浴火重生的香港,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事实证明,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的过程,正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也是“一国两制”不断成熟完善、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的过程。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在这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赴香港发表重要讲话,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四点希望,这也是代表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希望香港能够找准定位、发挥所长,积极对接国家规划,实现长远发展。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我认为在香港的繁荣发展过程中,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大有用武之地,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医药等各领域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继续绽放耀眼的光芒。

  (作者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府侨办原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