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国际科技创新发展势能提升“海科会”服务现代化建设贡献率
2023年NO.5 本期策划 作者:四川省委统战部
9月9日至1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陈旭致辞,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分别为2023年度“天府友谊奖”获奖者和第九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简称“海科杯”)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奖。
云集大咖聚焦新领域。本届“海科会”以“共建创新生态•共享科技未来”为主题,精心筹划举办开幕式暨天府论坛等专项活动21场,共吸引、邀请包括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0名海内外院士在内的36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嘉宾线上线下参会,疫情后首次邀请8个兄弟省(区、市)统战部门和沿长江10省(市)九三学社省(市)级组织负责同志参会,首次邀请四川部分市(州)海外“友城”代表、部分高校海外“友校”代表出席并展示“友城”“友校”科技项目实力,国(境)外嘉宾、高学历嘉宾占比较高,充分彰显了“海科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凝聚力。大会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设置了汽车产业、网络信息安全、能源电子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和通航产业等7个领域行业论坛;聚焦“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邀请30多所海内外高校、10余个市县及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共同对接洽谈,并与新华社合作,首次在主体活动现场搭建新华对话间,开展新华对话视频录制,为支持高校、政府、企业共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搭建平台、扩大影响;聚焦“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精心设置了以“加快长江流域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为主题的九三绿色发展论坛;聚焦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目标,以“青年•创新•未来”为主题,举办第三届全球青年学者论坛,满怀诚意延揽天下英才,为广大青年人才点燃梦想、建功立业助力搭台。
开辟战略合作新赛道。坚定站位全局担当使命,深化创新驱动塑造动能,引领四川在国家创新大局和国际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持续攀升。首次在开幕式上举行省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9所省属高校在全球青年学者论坛上共同发出“来四川•创未来”倡议,进一步加大在川高校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四川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与中共泸州市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与中共泸州市委、中共乐山市委签订合作协议,“农泸合作”“九泸合作”“九乐合作”围绕参政议政、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组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升民主党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布中国首个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技术成果,综合40余种数据源,融合多灾种预警技术,实现精准预警、临灾预警,助力“四川智造”服务全国;澳门健康管理协会和川渝澳三地抗癌协会在第二届川澳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签署“抗癌协作联盟”,推动川澳医疗科研合作续新篇;北川县与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通航产业发展高地。
助力关键领域新突破。创新举措,务实推动人才项目对接,为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储备力量。上半年,启动第九届“海科杯”,征集39个国家和地区的707个项目参赛,并在西班牙和以色列举办2场海外分场比赛。成都赛区首次设置“落地孵化辅导服务区”和“投资人区”,现场邀请20位投资人进行项目洽谈对接,由专业团队辅导选手落地注册、孵化、投融资服务等事宜,助力项目落地开花;首次建立“海科杯”项目联合评审制度,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和相关风投机构,邀请行业专家围绕“五个专业赛道”(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乡村振兴与现代服务),对“海科杯”参赛项目进行赛前联合评审,确保参赛项目科技含量和转化价值;建立项目落地跟踪机制,南充市作为本届“海科会”的主题市,举办专场对接洽谈会,大会期间组织海外专家学者和创新团队赴泸州、绵阳等地开展深入对接,指导各市州提前对接洽谈,持续跟踪问效,积极推动落地转化。大会促成123个高新科技项目签约,总金额732亿元,为历届之最,来自美国、德国等48个国家的878名海外人才与省内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其中硕博士815名、占92.8%,来川创业或全职工作746人、占85%,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专业领域。
启迪科技创新新智慧。诺奖得主、海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带来高端主旨演讲和学术对话,贡献“最强大脑”的智慧碰撞。关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亚利耶•瓦谢尔聚焦“人类医学研究中计算机的使用”,表示现如今我们拥有巨大算力的超级计算机,通过建模能够帮助研发药物,在对抗传染性疾病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近一年来火爆全球,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孙茂松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商业应用到文化创意产业,显著降低制作成本和准入门槛、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石勇同样认为,大模型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巅峰对决的终极战场,要加快培育科研队伍,加大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提高我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关于绿色能源、低碳环保领域,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团队核心成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前主任、印度TERRE政策中心主席拉杰德拉•山地聚焦环境问题,表示人工智能数字科技可以为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带来新的可能性,要朝着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迈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小光谈及航空工业实现“双碳”目标时说到,要努力研发新一代的航空动力源,实现零污染、零排放、补料快、续航长。关于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表示,数字技术在精确诊治、预后判断、医院管理等方面具备广阔应用前景;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士林认为,数字技术驱动可以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中医理论、文化与实质经验结合,提高对传统中医药疗效的评价效率。此外,在玄武岩、晶硅新材料、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灾害预警、通用航空与无人机论坛等专场活动,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专业意见建议,为国际科技合作和我国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