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专版   > 正文

围绕中心大局 积极搭建平台 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有新作为
2016年NO.1 地方专版 作者:广西自治区侨办

  2011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各级侨务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国务院侨办指导下,贯彻落实国家侨务工作发展纲要精神,围绕中心大局,积极搭建平台,在引导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广西经济社会建设中有新作为,为实现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目标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侨务引资引智,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1年以来,广西各级侨务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钻石十年等战略机遇,积极搭建华侨华人参与广西经济建设平台,先后举办“侨商广西行”、“侨资企业西部行”、“侨商广西侨场行”、“海外华商相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70多个活动,开展或参与经贸活动120余场,推动了海外华侨华人与广西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

  “侨商广西行”活动是由国务院侨办和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办的侨务品牌活动,从2010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自2012年起,每年和一个市联合承办,年年办年年新,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侨商参会,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和投资意向,累计总投资金额300多亿元,项目涉及医疗、汽车制造、港口建设、石油化工等40多个领域。

  二、拓展海外联谊,服务广西对外开放有新进展

  自治区侨办积极拓展海外联谊,2011年以来,全区各级侨务部门共接待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访问团组2860批次4.15万人次,共组织325个团组1896人次到美国、丹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举办多期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侨领研习班,300余名广西籍侨领接受了培训,推进桂籍和谐侨社建设。组织中医专家团到泰国、马来西亚为海外侨胞进行免费义诊,弘扬中医文化。编印《广西海外华侨华人及社团推荐名录》《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名录》,为广西各界与海外侨社侨领侨商及专业技术人士畅通联系提供有效信息。

  目前,已与500多个海外重点侨团、科技社团、工商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广西与海外侨胞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三、加强华文教育和文化交流,提升广西文化影响力有新作为

  (一)积极拓展华文教育,大力传播中华文化。成立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协会,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外派华文教师管理办法》;五年共选派591名教师赴泰国、印尼、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42所华校援教;举办“寻根之旅”夏(春、秋、冬)令营98期,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裔学生6000多人到广西寻根问祖、学习交流;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赴老挝、新西兰、美国、英国、意大利、匈牙利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和“名师欧洲巡讲团讲学”活动;组织和承办“首届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暨华文教育组织工作座谈会”“外派华文教师培训班”等近20期海外华校师资培训班;大力建设华文教育基地,目前全区共有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1个,广西华文教育基地18个。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已与泰国清迈市教育局等海外50多所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姐妹学校或友好合作协议,五年招收来自越南、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近3000人,目前在校留学生600多人。

  (二)深入开展文化交流,提升广西文化影响力。成功举办“美丽南方•诗写广西新华章——第十六届国际诗人笔会暨首届‘诗歌•心时代’评选活动”,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海内外知名华人诗人参加盛会。活动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以诗歌的形式讲述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声音,书写广西新华章;编印出版《古韵流芳——书录广西历代名人诗词选》,向海内外宣传广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推动广西文化走向世界;承办了“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老挝、柬埔寨、文莱慰侨访演和“八桂乡音——大学生艺术团赴台湾交流演出”等活动,提升广西文化影响力。

  (三)加强侨务对外宣传,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2011年以来,举办“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广西”、“首届中国—东盟华文传媒论坛”等活动,邀请了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境外华文媒体聚焦广西,宣传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战略以及参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情况,达成《中国—东盟华文传媒合作柳州共识》,向海内外传播广西声音,展现广西新形象。

  (四)加强侨务理论研究,为侨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先后成立了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广西华侨华人研究所等,举办侨务理论研讨会10余次,完成国务院侨办的3个课题和12个广西侨务理论课题,为广西侨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四、深化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1年以来,全区华侨农林场基本完成体制改革实现“三融入”,华侨农林场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侨场社会和谐稳定,广大归侨侨眷安居乐业。

  (一)改革体制理顺机制,华侨农林场体制融入地方。按照“因地制宜、一场一策”的原则,积极推进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22个华侨农林场中,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17个,改设乡镇2个,纳入周边乡镇管理2个。

  (二)出台政策规划先行,华侨农林场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出台政策文件,指导改革发展。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华侨农林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桂政发〔2011〕78号)等9个关于侨场改革发展的配套文件,指导各级政府推进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工作;二是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发展定位。2013年,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将武鸣、来宾、丽光、渠黎、十万山等5个华侨农林场作为示范点,组织专家编制了产业发展示范性规划,全区其他侨场也参照示范点制订出自己的产业发展规划;三是立足侨场优势,抓好产业发展。共组织侨商侨团到华侨农林场考察80多次,赴外省和台湾地区考察产业10多次,引进了一批产业发展项目。2015年全区华侨农林场实现社会总产值366亿元,农场生产总值122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10880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3.3%、111.8%和110.2%。全区华侨农林场入驻企业748家。其中武鸣华侨农场入园企业427家,投产企业348家,世界500强企业有11家,已成为东盟国家侨商的重要产业基地和广西最大的特色食品加工基地,2015年财政收入超过9亿元。浪湾、来宾、迁江、左江、渠黎等侨场的工业园区也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和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华侨农林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五年累计安排补助资金4892万元,用于华侨农林场道路建设。目前已建设水泥路188公里,总投资9090万元;共投入1.6亿元,解决了全区华侨农林场98%常住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华侨农林场的供电全部纳入广西农村电网改造,用电实现了与当地农村同网同价。

  (四)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华侨农林场职工群众圆安居梦。目前全区共有2.5万余户华侨农林场职工改造、新建了住房,超过8成以上的职工搬进了新居。武鸣、来宾、迁江、桂林、渠黎等华侨农林场采取“统一规划、异地新建、集中居住”的措施实施棚户区改造,筹措25亿多元在农场中心区新建职工住宅小区并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把分散在各个偏远安置点的归侨侨眷集中到中心区居住。武鸣华侨农场的场部中心区人口达到3万多人,规模相当于一个城镇;来宾华侨农场职工全部迁入位于市区的高层公寓楼住宅,实现了由场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桂林华侨农场职工已全部入住位于场部中心区的华侨新城。

  (五)特色文化带动发展,华侨农林场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区华侨农林场开展创建“文化侨场”活动,通过大力改善文化基础设施,举办美食节、东南亚风情艺术节、“广西侨乡文艺汇演”、“美丽广西•和谐侨乡”等活动,宣传和发展侨的特色文化,丰富归侨侨眷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武鸣、来宾、柳城、桂林、宁明等华侨农林场富有东南亚特色的文化演出在当地具有颇高名气;宁明华侨农场的场史馆是广西华侨农林场发展历程的缩影;武鸣华侨农场率先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

  五、依法维护侨胞的合法权益,服务构建和谐广西上新台阶

  (一)深入实施“侨爱工程”。先后成立“广西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侨爱广西促进会”“广西启明扶助基金会”等机构,搭建为侨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全年关爱、每季一送”活动,即“春送健康”,组织医疗专家到基层开展医疗义诊230批次、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1560次;“夏送知识”,资助贫困生22420人次、发放助学金4980万元。举办归侨侨眷子女夏令营14期、参营人数780多人;“秋送技能”,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班369期、培训归侨侨眷38000人次;“冬送温暖”, 慰问救济特困归侨侨眷2.6万户次、发放慰问金1270万元、发放南侨机工遗孀困难补助13.4万元。柳州市率先出台全区首个《困难归侨生活救助暂行办法》,对困难归侨每人每月给予补助。

  (二)扎实做好侨胞捐赠工作。加强与基金会、海外侨团侨领、港澳同胞及爱心人士联系,热情做好华侨华人捐赠协调服务工作。2011年以来,共接受海外侨胞捐赠项目855个,捐赠金额(含实物折算)达13711万元。

  (三)不断深化社区侨务工作。坚持“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贡献”的双向服务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深化社区侨务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对社区侨务工作的指导,在全区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100多个社区和华侨农林场开展了社区侨务工作。十万山华侨林场归侨侨眷“南网兄弟”黄春强、黄春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侨界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黄春强还作为代表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劳模先进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