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综述   > 正文

回家——流散海外的书画珍品回归中国
2004年No.3 动态综述 作者:曾少聪

  菲律宾一代儒商庄万里先生的哲嗣庄长江先生和女儿庄良有女士,遵照父亲的遗愿,以庄万里文化基金会的名义,将两塗轩珍藏的233件书画珍品,慨然捐赠上海博物馆。此为海外华裔“首次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巨大数量珍贵文物的壮举。”

  2002年6月21日,百余名中外嘉宾和文化界名流云聚上海,参加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菲律宾庄万里先生两塗轩珍藏书画精品展”的开幕仪式,欣赏两塗轩的书画珍品,见证流散在海外的文物回家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两塗轩是菲律宾一代儒商庄万里先生收藏古董文物和书籍的场所,也是他治业余暇品茶阅书、陶冶性情的书斋,它座落在马尼拉市庄先生的私人别墅塗园里。轩内珍藏着轩主毕生精心珍藏的书法、绘画、古董等文物,还有无数的书籍,如《四库全书》和《续藏经》等。书斋的堂门悬挂着扁额“两塗轩”,轩外大门两旁挂着竹刻郑板桥笔迹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寄托着轩主的志向和情趣,轩门对面耸立着修长婀娜的竹竿,象征着轩主高风亮节的品格和风范。两塗轩藏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藏品是数百件中国古今书法和绘画墨迹,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在这一艺术殿堂里,曾出入过无数中外嘉宾和文人墨客,与轩主展卷摩挲,赏识切磋,沐浴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它象春风吹拂、象雨露滋润着每一位书画爱好者。

  一、庄氏家族收集和保存文物的历程

  庄万里先生1899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青阳镇。18岁随父亲到南洋谋生,在菲律宾白手起家,历经艰辛,先后创建了自己的工商事业。这些企业大多与日常衣、食、住有关,诸如植物油、肥皂、香烟、纺织品、金属、碾米、保险、进出口等。他创建的最早实业机构为“庄万益公司”,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他为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和菲华社会的福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庄先生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爱贤礼士,广结海内外嘉宾,包括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名流。他“温文谦冲,履仁韬义”的君子风范,被菲华社会誉为“一代儒商”。

  为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1937年,庄万里先生亲赴海南岛考察,计划开设制糖厂;随后又回福建考察,拟投资家乡。但由于日寇侵华,使投资中国的宏愿遂成泡影。为了中国抗日,庄万里先生捐钱捐物,不遗余力。菲律宾沦陷期间,庄先生积极参加抗敌会的活动,遭日军通缉,几被逮捕。庄先生常说:“敌能毁我之业,杀我之身,而不能夺我之志!”表达了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庄先生一生的志向和事业的精髓凝聚在两塗轩上。两塗轩不仅珍藏着中国珍贵的文物,还包含着一位立德、立功、立言哲人的睿智。在他37岁时,遍游中国神州大地以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时常看到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遂萌发了收集古董书画的宏志。他的挚友,著名教育家和史地学家张其昀博士曾撰文叙述他搜集书画古董的渊源。“里性喜古物,尤嗜名人字画……1936年环游世界,途次山海关,久闻横额‘天下第一关’,该字为明严嵩所书,笔力遒劲。故虽停车,时已午夜,时间仓促,亦趋一观,讵已为日寇运回其国,大失所望。当时窃谓日本如此蛮横,此这一笨重石刻,尚在剽攘之列,则其他文物国粹,更不知被窃几许矣!感慨万千,激愤莫名,未知何日得遂还合浦之愿也。及后漫游东瀛,辄加注意,发现中国名家真迹沦落是地者诸多。遂不择绵薄,广事搜求,更不惜以重金购买,此为里收藏字画之嚆矢!”

  庄先生不但广泛搜集文物,还潜心研究,将所有藏品分类编号,并做成目录,使得藏品井然有序,检阅方便。同时对每一件作品和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庄先生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温、湿度时时调节适当。由于经常将轩内藏品轮流悬挂和陈列,每幅卷轴捲收时庄先生非常的小心翼翼,虽琐碎也亲自操作和督察,惟恐不慎而被损伤。他常说:“家藏乃国之瑰宝,有朝一日要回归祖国。”因此,要悉心完整地保存。

  1965年,庄万里先生在纽约参观世界博览会之后,北上波士顿探友,不料心脏病突发,突然仙逝。他走得太早,去得太匆促,不曾留下一句话,特别是未曾交代他历尽千辛万苦收藏、难于释怀的文物之归宿。

  庄先生遗留下来的文物遗产如何管理和处置,这一难题很自然地落到他的哲嗣庄长江和女儿庄良有兄妹的身上。庄长江先生曾就读美国名校,获宾州大学华尔顿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是菲律宾工商界巨擘。他谈吐不俗,风度儒雅,更像饱学经纶的儒士。庄良有女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硕士学位,专攻古陶瓷,犹精于中国外销瓷的研究和鉴别,曾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中外考古学界颇富盛名,曾任菲律宾陶瓷学会会长。

  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为了保护好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庄氏兄妹象“照顾婴儿般守护了三十多年”。对他们而言,这批文物,既是活在他们心窝里的家珍,更是他们深切怀念父亲的源泉。

  二、文物归宿的经过

  庄良有女士在《挥泪含笑别家珍》一文中详细地叙述了两塗轩书画藏品归宿的经过。20世纪80年代,她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念硕士时,经常步行到邻近的大英博物馆去查找参考资料。观察到该馆的一些精品都是英国著名收藏家捐赠的,它不仅给大众观赏,而且可以供学者研究。藏品凭借博物馆多元的功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从中获取了不少的灵感,希望将其父亲所收藏的书画捐献给一个世界级的博物馆。她放眼世界,考察了世界闻名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博物馆的条件虽好,但脑海里又浮现起其父亲在日本收集文物时所说的:“这是属于我们的,焉能错过?价钱再高,也得把它收买回来。”其父亲四处搜集国粹的情景一幕幕地重映在她的脑海里,顿时使她彻然大悟。父亲煞费苦心将流散在海外的文物搜集一堂,岂能再把它们送往国外。1996年,她应邀参加上海博物馆新馆落成典礼,她被上海博物馆的现代化条件和设备深深地吸引住了,凭她的直觉和经验,她认为上海博物馆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相媲美,是一座足以雄视世界的博物馆。她顿时萌发了将其父亲的藏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念头,她深信假如其父亲在九泉之下有知,焉能不含笑欣慰。

  当这批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时,庄良有女士曾叙述了他们兄妹的复杂心情。当书画珍品“一进入机场,哥哥看顾着一大堆的行李,一件件无声地穿进X光检查的小道时,他内心一声‘别矣!’眼泪立即夺眶而出……送客人到出境室,依然望着他们手拎着好几件一去不返的巨幅明清画作如闵贞的《八仙醉图》、谢时臣的《万里无云诗意图》、沈铨的《封侯荫伯图》等等,漫步走向登机处,一股激烈的的失落感直窜入我们的胸臆,泪水无法克制地淌了下来,久久不忍离去,千言万语亦道不尽当时的感受。唯一能平抚我们的是了了父亲的心愿,飘洋过海,流散在海外的文物也回了家!”

  流散在海外的文物回家,体现了海外游子拳拳爱国的赤诚之心。正如庄长江先生所说:“当兹祖国推动历史性统一大业与宏扬中华文化,我侨居异邦之家族以次尽献曝之诚,聊表海天一隅中华儿女一片耿耿忠心,不忘故国文化,同心协力推动国运。”

  三、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这批珍贵文物的重视

  为了表彰庄氏家族保藏中华文化珍贵遗产的历史功绩,2002年6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厦举行颁奖仪式,陈良宇市长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庄氏家族代表庄长江和庄良有颁发了“白玉兰荣誉奖”证书。同时,国家文物局向庄氏家族颁发了奖状。庄长江、庄良有兄妹代表庄氏家族接受该奖。

  为了向社会介绍这批从海外回归的艺术珍品,上海博物馆于2002年6月至10月,举办了“菲律宾庄万里先生两塗轩珍藏书画精品展”,同时遴选作品136件,汇编出版了《庄万里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两塗轩书画集萃》一书。

  “两塗轩”捐赠书画数量众多,除了上述所选的精品之外,还有不少具有艺术史料和研究价值的作品。为此,上海博物馆编辑《庄万里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两塗轩珍藏书画目录》一书,刊载庄氏家族捐赠的全部书画作品目录,并附载作品的彩色图版,以提供艺术爱好者和学者查检资料和研究之需。目录册并刊载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向庄氏家族代表颁奖仪式和展览会开幕典礼等照片,为这一重大意义的盛事留下历史性的记载。

  由于“两塗轩”的书画异常珍贵,且数量众多,上海博物馆特辟“两塗轩”专馆永久陈列庄氏家族捐赠的书画,每六个月轮换一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