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综述   > 正文

助推中泰关系跨越发展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第四届中泰战略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5年NO.4 动态综述 作者:刘文正、李 勇

  7月26-27日,由华侨大学、中国东南亚学会、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泰战略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隆重召开。来自泰国、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140余位专家学者、政界人士齐聚一堂,就中国—东盟和中泰关系展开深入研讨。

  一、开幕式:聚焦中泰建交四十周年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本届中泰战略研讨会作为中泰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21世纪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主题。

  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董传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经过40年风雨考验,中泰关系更加成熟,进入了更加全面、深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后双方还应进一步加强在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让中泰两国继续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发展睦邻友好与互利共赢的典范。他表示: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本次研讨会,以专业视角与前瞻思维为中泰战略合作出谋划策,将为中泰全面战略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欣称,今年研讨会的举办有十分重要的契机。今年恰逢中泰两国建交40周年,中泰双方都希望借此良机进一步提升在经济、贸易、投资、旅游、教育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在全球地区冲突背景下,应该加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双方的合作战略,以应对本地区的冲突与战争威胁。

  泰国国家研究院秘书长苏提蓬称:中泰关系当前正处在最好、最密切的阶段,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交流;泰国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中泰两国可以共同努力,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促进彼此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他同时表示:“中泰战略研讨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可以为两国的战略合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厦门市副市长倪超称:厦门与泰国交流交往具有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民间交流源远流长、双向投资基础较好、贸易往来发展迅速、口岸交通得天独厚等优势;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厦门与泰国等东盟国家在互联互通、贸易金融、双向投资、海洋合作、旅游会展、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

  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在致辞中表示,华侨大学将始终秉承中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传统,深入落实学校与泰国各方达成的相关协议,积极创新中泰文化教育交流品牌,推动中泰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指出,本届研讨会旨在谋划中泰以及东盟的未来发展方向,破解中泰和东盟发展难题,为深化中国—东盟全面合作贡献智慧。

  二、主题演讲:探讨中泰关系发展和中国—东盟合作的根基、现状及路径

  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从大历史视角提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建立在共有价值观、共同地缘和传统商贸圈的基础之上。在中国与诸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泰千年友好关系是独一无二的,其基础是两国人民相似的文化与价值观。作为东南亚的地理中心和“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门户,泰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最后强调: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东盟合作深化推进过程中,人文方面的交流很可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也是本次研讨会立足推进学术、教育、人员交流的缘由。

  泰国中泰战略研究中心嘎诺•翁德拉昂教授指出:由于全球化和中国在本地区的互联互通的战略,中国—东盟地区的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需要有应对变化的智慧,而研究是应对变化的智慧来源。过去提到中泰关系,包括东盟—中国关系往往强调的是领导层面和执行机构的关系,而忽视了研究机构和泰国、中国、东盟学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中国和东盟共建21世纪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下,中国—东盟学者专家共同体是应对在中国—东盟地区正在发生的“加倍变化”的智慧基础,是建设一个真正成功的、全方位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力。

  北京大学张锡镇教授称,中泰友好关系有悠久的传统和牢固基础。军人政权上台后,中泰关系的迅猛发展势头仍在持续。在战略合作层面,泰国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继续扮演着战略支点的作用;在经济合作层面,泰国同中国关系更加紧密,目前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泰国海外游客的主要来源地;在政治互信层面,中泰两国在泰国内事务的相似立场拉近了中泰政治关系。他表示无论泰国的未来政局如何变化,中泰友好合作的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三、小组研讨:集中展示中国—东盟关系、中泰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届研讨会共收到65篇论文。

  (一)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议题。参会学者分别从历史、宗教、华裔新生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视角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许利平研究员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建立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一旦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示范效益显现,将促进与中国—南亚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共同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研究员指出,宗教作为一种变量,对东南亚各国有极大影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宗教因素,积极发挥宗教的正能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胡逸山认为,华裔新生代会自发成为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经贸、文教交流的桥梁,其中华人知识分子今后除了做好桥梁工作外,更要关注对中西方思想与制度在交流中的碰撞以及引起的问题,做好沟通与借鉴工作。

  (二)关于商业、贸易、投资议题。厦门大学沈红芳教授的论文详尽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关系的特点、动力及存在问题,并预测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背景下中国大规模工业重组与振兴计划对双边经济关系的影响。华侨大学尹晓波教授的论文对中国和东盟地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并就如何提升竞争力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三)关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议题。学者讨论涉及安全观构建、非法移民、人口贩运、核安全、网络安全、南海问题等领域。其中泰国皇家陆军Nantasit少校的论文对维吾尔族和朝鲜族在泰国非法移民进行比较研究,并就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四)关于“中泰关系:跨越四十周年”议题。泰国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法政大学胡慧文副教授的论文分析了中泰铁路计划实施产生的效益和面临的问题。云南社会科学院朱振明教授的论文探讨了中泰建交以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并就如何发展中泰关系提出建议。参会学者普遍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泰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关系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前列,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学者们也不否认当前中泰合作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五)关于华侨华人、旅游、环境、文化、教育、中国-东盟合作、克拉运河等议题。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赵健副校长详尽分析了华侨华人在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关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就如何发挥其作用提出相关建议。暨南大学代帆博士认为,当代泰国华裔新生代无论是在信仰、文化、族际关系、语言上都越来越认同当地社会。美国内华达大学包洁敏教授的论文从国家软实力博弈的角度提出,中、泰两国都应该信任和资助泰国华人教学汉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族裔优势扮演好两国友好关系的桥梁角色。华侨大学王永顺博士认为,在中泰综合格斗类体育赛事中,体育新闻媒介应该对自身主导的传播内容和效果进行技术和价值观的升级,防止过渡消费民族主义导致的忽略体育自身美学价值,进而发挥其在中泰体育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此外,中泰多位学者还就克拉运河开凿的必要性、经济实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