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编
2020年NO.6 观点摘编
东南亚华侨华人网络及其贸易创造效应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对外经贸合作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东南亚华商因勤奋和良好的经商能力在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华人经济圈。对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华侨华人存量数据以及福布斯富豪榜生成的华商资产数据的研究表明,华侨华人网络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华侨华人存量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华商资产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
东南亚华侨华人网络是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贸易的重要资源,应更好地发挥其贸易创造效应。为此,应加强如下措施:第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华侨华人、华商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双边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仅要增进与该地区华侨华人网络的交流,开展多样化、品牌性的华侨华人及社团联谊活动,推广华文教育,推动文化交流;还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支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网络内部的建设。第二,深入挖掘华侨华人、华商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潜力,注重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合作。第三,更好运用华侨华人网络的影响力来讲好“中国故事”,充分运用当地华文媒体和华侨华人主办的语言媒体以及当地华侨华人社团的优势,多渠道传播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倡议、树立中国形象。
——梁双陆,王壬玚,顾北辰:《东南亚华人网络及其贸易创造效应》,原文载于《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当代中国民族复兴话语 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话语对认同的建构具有一定作用,而认同则是社会行动的情感和思想基础。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运用民族复兴话语,借助华侨华人与中国之间存在的共同纽带,以血缘关系培育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骨肉亲情,以历史叙事及相关的纪念活动构建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以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归属,以共同命运构建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此来增强华侨华人的中华民族认同,并动员华侨华人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实践中。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海外侨胞基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维护国家统一、建设现代化强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开展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夯实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值得总结的是,在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的全球化和跨国化时代,严格的疆域、主权和人民三位一体的民族国家模式很难满足民族国家和移民自身的利益诉求。就中国与华侨华人的关系来说,领土——公民型的民族模式在构建华侨华人的中华民族意识中显示出较大的局限性与不足。从当代中国政府的民族复兴话语来看,中国政府基于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等整合性资源以及华侨华人身份的特殊性,选择了一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族裔——文化模式的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路径,这也反映出在华侨华人跨国活动日益活跃的客观实际情况下,中国政府话语策略的灵活性特点。
——潮龙起:《当代中国民族复兴话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以近年中国政府涉侨言论为中心的考察》,原文载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2期
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转型升级
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一项重要事业。作为全球华文教育的“主力军”和“风向标”,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一向因其大众性、典型性、引领性而备受海内外关注。近年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对象、目的、形式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首先,教学媒介语和教学对象多元化。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下,华文的实用性价值日益凸显,华文学习热潮席卷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元化,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华侨华人族群,友族学习华文的热情逐年升高。
其次,教育目的复杂化。在语言的取舍上,新生代华人对功利性的追求上升。华人观念的转变造成了今天的华文教育已不是单纯以掌握华语与中华文化为终极目标,而是更重视其对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功用。
最后,教育手段多样化。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媒体的变革,也改变了华文教育的方式。华文教育网站、华文网络媒体、华文搜索引擎、网络教学、学习华文的手机 APP 等都为华文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基于上述变化,对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未来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拓宽功能定位。将“华文教育”的内涵和范围放宽,将关注重点放在文化传承和华文教学,就可以涵盖更多保持华校传统和色彩的国民型中学和“华文高等学校”。这样一来,华文教育的定位就变得更宏观、更具包容性。
第二,借力汉语国际推广,实现华文教育的转型升级。应从汉语国际推广借力,加速筹资渠道、师资培养、教材编写、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评价标准和办学模式的标准化、正规化、现代化进程。
第三,内外合作,加强新一代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钱伟:《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转型升级》,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9日
海外华侨华人史料搜集和田野考察
海外保存的华侨华人史料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华文报刊、华社公开出版物外,更有政府官方档案、私人文献、社团史料,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收藏资料等。就史料价值而言,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史料是相关史料的富矿。
举凡会员登记、来往账目、会议记录、祭祀和对外交往的记录,附属机构如不动产、学校、医院、坟山、寺庙、养老院等的相关记录等,这些文献史料因为详细记录了清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的各类社团(包括秘密会社)的活动、会员的成份、活动的内容、领导层的选举和变动、包括产业会费募捐等社团内部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弥足珍贵。各国政府档案通常包括政府相关法律法规、行政公告、人口统计、商业调查、法院案件、华侨华人与当地政府来往信函,以及当地政府搜集的各类华侨华人信息,和政府内部对华侨华人各类事务的讨论会商等。其史料因政府的权威性具备极高的价值,常常是诠释历史的关键论据,因此是海外华侨华人史料中极具参考价值的一手文献。华侨华人的私人文书包括书信、账本、族谱、原始商业单据、各类国债、“口供纸”、各类证件等,可以与政府档案、华社文献互证,拓展相关研究领域。
——袁丁:《海外华侨华人史料搜集和田野考察》,原文载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泰国华文新媒体发展分析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紧密,泰国华文新媒体作为泰国华侨华人团体主流媒体,极大地影响着泰国华侨华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面临着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契机。当前,泰国华文新媒体的发展优势体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紧密以及泰国华文阅读量稳步上升,弱势主要有受众有限、华文媒体新旧体系冲突、经营管理困难导致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面对机遇与挑战,提出泰国华文新媒体的发展策略:
本土化策略。在全球化媒体竞争中,泰国华文媒体首先要立足于泰国本地,强化新媒体信息服务功能,才能保住生存的根本。在考虑华侨华人的同时,还应充分融入当地泰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提供各类型的招聘宣传、社区服务、法律援助或软文宣传等,将自身定位为服务华侨华人和泰国民众友好交流的平台。
经营及管理模式优化策略。泰国华文媒体进入市场,面对资金运转和创收问题,必然要吸收资金,优化经营模式及管理方式。对新媒体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新媒体运营者应充分考虑自身媒体定位和产品特点,生产与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产品,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王国安:《泰国华文新媒体发展分析》,原文载于《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23期
(暨南大学图书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