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摘编   > 正文

观点摘编
2021年NO.6 观点摘编 

  海外华侨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

  ——以陈嘉庚为例的分析

  海外华侨既是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对象,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主体。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尤其是重要侨领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引导作用,对于新形势下建构多主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提高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展现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光辉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缘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提供了历史机缘;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情感基础;《西行漫记》为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做了思想准备;重庆与延安的巨大反差是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交往的现实基础。陈嘉庚传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主要方式:延安归来后,陈嘉庚通过公开演讲、接受记者采访、撰写《南侨回忆录》、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创办《南侨日报》等多种方式,热情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讲述延安见闻,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

  陈嘉庚以南洋华侨领袖之身份,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亲访延安,并以各种方式向国内外公众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澄清种种谣言,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揭露国民党虚伪腐败的真实面目,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雷艳芝:《海外华侨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以陈嘉庚为例的分析》,原文载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1年第4期。

  新发展格局下华侨金融的发展

  金融运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海外华侨华人希望到中国投资的热情高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制造良好的华侨金融发展环境,吸引侨资并形成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华侨金融的支持。华侨资本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南亚华侨的祖籍地以福建和广东居多,而华侨华人天然的侨乡情节使华侨资本对侨资银行、侨乡本土法人银行更有认同感。应进一步推进福建、广东地区与华侨华人的业务往来,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次,构建华侨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圈层,扩大华侨金融辐射范围。加强区域联盟内的经贸合作关系,以华侨金融的服务模式支持区域联盟经济的发展,从而构建华侨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圈层,不断扩大华侨金融的辐射范围。最后,设立旗帜鲜明的华侨银行,支持华侨金融的发展。支持具有侨资背景的银行在国内各地以及侨居国设立机构网点、开展华侨金融业务,对于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华侨资本“引进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王晓健:《新发展格局下华侨金融的发展》,原文载于《中国金融》2021年第16期。

  从“地道中国菜”看在日华人巨变

  被称为“地道中国菜”的中华料理店最近在东京猛增。这些“地道中国菜”的食材和调味料从中国采购,味道也与在中国吃到的基本相同。东京中餐店数量上升的趋势在10年前即已开始,近年来越发显著。海底捞、沙县小吃、黄焖鸡等越来越多中国本土知名餐饮连锁店开始进军日本市场。

  “中国”不仅对在日华人群体,而且对普通日本人和日本饮食文化也产生巨大影响。这个带引号的“中国”,不单纯指饭店,还指中国餐饮业的流行趋势,几乎会在同一时期成为日本中餐行业的流行趋势。比如在中国大受欢迎的火锅等流行元素,几乎无时差地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如今在东京,除了一些中国连锁火锅店,还有在日中国人自营的各式火锅店。

  不仅是餐饮业,在日年轻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当下中国的影响。上世纪中日还存在较大经济差距时,中国人赴日工作,不仅工资高且生活条件好。那个年代到日本留学的中国人,毕业后首要目标就是进入日本大企业。但自10年前中国GDP反超日本以来,许多留学日本的中国人毕业后首选进入在日华人企业。还有很多人雄心勃勃,希望把在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带到日本,开创一番事业后衣锦还乡。他们最初的生意对象是在日华人,之后纷纷把客户群体拓展至日本人。

  ——中岛惠,严格:《从“地道中国菜”看在日中国人社群发生的巨大变化》,原文载于《现代经济》2021年11月10日。

  意大利华侨华人对中意

  “一带一路”合作认知度研究

  截至2018年,意大利华侨华人约30万人。作为中意两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华侨华人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的正确认知是推动其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华侨华人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他们渴望抓住中意深入合作的机遇,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其中,以获得最大利益。意大利华侨华人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功签署的贡献比较大,主要集中表现在“与意大利民众沟通”等方面。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的认识浮于表面、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政策解读不到位、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五通”关注不全面等。

  鉴于此,建议如下:利用多元宣传方式,扩大宣传力度,培养和落实华侨华人参与合作意识;着重加强在意华商参与“一带一路”的能力建设,促使其主动发挥其独特资源作用、主动强化自身可依托力量,能够正确认识未来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中意“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打下坚实的社会根基。

  ——严晓鹏,叶青:《意大利华侨华人对中意“一带一路”合作认知度研究》,原文载于《丽水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百年党史中华侨华人

  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华侨华人积极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者和支持者;在文献译介、人员组织上为党的创立做出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组织救亡团体进行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援,全力支持祖国同胞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武装侵略;在中国共产党倡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时,积极响应和支持,共同推动建立新型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了真正代表中国人民的人民民主政权。

  在经济领域的现代化道路上,华侨华人通过举办新兴产业、传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式,为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并推动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侨汇和投资等方式缓解了建设资金的短缺,在特定时期对中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华侨华人是走出国门的先行者,是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的开拓者和承载者。同时,他们率先通过兴办教育实现国民的思想启蒙,不断推动人的现代化。在经济上,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重要纽带,在继“引进来”资金、技术、商品之后,又将肩负起共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助力中国制造、中国动力走向全世界。

  ——车腊梅,张劲松:《百年党史中华侨华人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原文载于《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地域文化视角下广东华侨村落

  中兴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广东侨乡地域文化孕育着带有鲜明外来文化色彩的侨乡村落和建筑,但在人口持续向海外迁徙、城镇化加速的今天,广东侨乡地区出现不少空心村,村落中不少建筑因为缺乏保护与修缮而逐渐凋零破败。位于广东开平赤坎镇的中兴里即是典型代表。中兴里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海外华侨通过艰苦创业,挣得积蓄后回乡修建的华侨新村。中兴里经过统一规划、专业设计,并采用当时流行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和村落规划,基本风格、高度和占地面积等保持一致,整齐划一且不乏个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与生态价值。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保护和利用好广东侨乡村落,并使其价值得到延伸与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议如下:在充分尊重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基础上,通过营造社区的理念对乡村进行活化,摒弃大拆大建,修复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发掘地域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地域文化遗产获得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从而达到地域文化传承的目的。通过梳理中兴里及谭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包括本土侨乡文化及海外华侨文化,建立谭姓族谱编撰办公室以及其它族谱展示中心。在保护村落建筑、文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海外华裔寻根基地和保护、挖掘、展示侨乡地域文化的遗产教育基地。

  ——罗耀华,姚惠怡:《地域文化视角下广东华侨村落中兴里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原文载于《文化产业》2021年第32期。(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供稿)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