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摘编   > 正文

观点摘编
2023年NO.2 观点摘编 

  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历程

  与新时代侨务工作探析

  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在不同阶段会根据当时的中心任务、世界格局变化、对华侨华人定位的认识来决定不同的侨务工作目标、任务导向。党的侨务工作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以统一战线工作为导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以服务外交为主导,改革开放后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主导的历程。

  新时代侨务工作面临着许多重大课题。首先是完善侨务工作主导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我国将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世界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变化对侨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侨务工作定位、职能调整、机构改革和设置,需要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来考量。其次是在国际移民格局中防范华侨华人生存发展风险。需要加强国际移民、领事保护等相关国际通行规则、法律及各国相关法规的研究,加强如何在共赢理念的前提下,切实保护海外侨胞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再次是注重海外侨务工作方式方法。需要加强对侨胞住在国社会环境、人文历史、民众心态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刻把握海外侨胞生存与发展,以及开展海外侨务工作的风险点,加强前瞻性、苗头性、警示性研究,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遵循国际移民管理惯例和相关国家法律。

  ——张春旺:《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历程与新时代侨务工作探析》,原文载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中国大陆电视剧中

  海外移民的中华民族认同

  海外移民传承着中华文化,并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荧屏上出现了一系列以海外移民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其中的海外移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主要是通过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共同体叙事”“根性文化”以及“家国想象”是海外移民认同中华民族的话语表达方式。

  民族文化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表现为明晰的历史渊源,海外移民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常与新近的过去相关。近现代的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之所以能成为电视剧反复呈现的文本,是便于海外移民以较为稳定的回忆锚点找到“故乡”。中国海外移民强化与祖(籍)国难以割舍的亲缘情感,甚至能将海外移民的个体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难以分割的“命运的共同体”。在具体的电视话语表达上,电视剧以同源共祖的血缘伦理为根基,家国互构的想象关系为纽带,以及通过家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叙事路径,隐喻海外移民应有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这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指向与情感基础。

  ——王玉玮,张伶聪:中国大陆电视剧中海外移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原文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海外华侨华人双重网络关系

  与双元市场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激励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面临着创业主场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困境,使企业顺利进入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是绝大部分海外回国创业者所关心的实际难题。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双元市场理论,通过308份回国创业海外华侨华人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探究本土和海外双重网络关系对其适应与开拓中国市场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华侨华人的本土网络关系和海外网络关系均对其回国创业的双元市场能力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但相比较之下,本土网络关系对其回国创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影响作用显著更强;政策支持在本土网络对双元市场能力的正向影响路径中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政策支持在海外网络对双元市场能力的正向影响路径中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

  ——郭惠玲,陈政勋:《海外华侨华人双重网络关系与双元市场能力——政策支持的调节作用》,原文载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

  21世纪以来

  俄罗斯华文学校发展研究

  俄罗斯华文学校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双重属性,它既是需要通过企业家在机会结构中运营的经济主体,也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服务本族裔的功能。受当地政策环境和中国移民群体规模的影响,俄罗斯华文学校萌芽较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办华文学校的现象多集中于2009年左右,萌发于中国移民家庭对中文学习的需求,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国移民子女。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俄罗斯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天花板”过低,中国移民子女生源增长速度缓慢;另一方面,随着中文热在俄罗斯的兴起,华文学校开始招收部分俄罗斯当地学生,以扩大生源,增加收入。

  俄罗斯华文学校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似之处在于,初始阶段主要为华人社团办校和个人办校。为了在制度环境并不理想的俄罗斯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华文学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独特的、适应当地经济政治环境的发展模式,并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从供给需求的角度,学校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中国移民聚集的大城市;二是从适应性角度,学校积极推动教师、教材、生源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三是从运营模式与机会结构互动的角度,学校具有创新整合资源的特点,如寻求与当地中资企业合作、与国内教育集团联合办学、修炼内功开发特色课程以及转身为独立孔子课堂等模式。

  ——王袆:《21世纪以来俄罗斯华文学校发展研究》,原文载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

  在阿根廷的传播

  阿根廷华侨华人主要从事超市、进出口、中餐馆等行业。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媒体的发展,构成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华侨华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中华文化在阿根廷的传承和传播。他们或是积极参与官方主导的各种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活动,主动发起、参与和组织各种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或是在中国饮食、中医、武术、节日、重大活动纪念日、公益活动、日常交流等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或是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等手段和工具,助推中华文化扩大阿根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在阿根廷落地生根。他们在积极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中国在阿根廷的国家形象,促进了中国和阿根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的共生状态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诚然,不同国家的侨情差别较大,受制于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阿根廷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表层的器物文化和习俗文化层面,对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层面的传播,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在提升中华文化在阿根廷的传播方面,需要良好的中阿关系,并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阿根廷华侨华人的不懈努力。

  ——曾少聪,李善龙:《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在阿根廷的传播》,原文载于《世界民族》2023年第1期。

  海外华人“平行社区”

  现象思辨

  华人独特的文化生态与群居生活习惯,在海外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层和地理社区,并在族群内经济的自由流动和自我系统化的基础上,呈现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逆同化”现象,华人社区形成了自给自足的文化与经济系统。在一个族群文化浓郁、资本自由流动的文化圈层中,作为文化系统中重要的内容生产与信息流动的载体,华文新媒体由此在独特的华人社区中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机制,帮助中华文化在海外落地。

  现今,华文新媒体逐渐成为海外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刻深远地改变了海外华人社区的文化与经济结构。华文新媒体作为华人社区的文化传播机制的组成部分,强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知与确认,发展与主流社会平行的社区。然而,华文新媒体对文化圈层的推动作用,形成内生性社会网络与平行社区,虽然能为华人提供文化与心理安全空间,但是却形成了与主流社会相隔的文化边界,即华人缺乏向主流社会进行文化适应的动力与热情,不仅不利于华人形象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中华文化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与自我创新。拆除文化藩篱,促进文化互动,生产文化交流的优质内容,实现文化的双向流动,是推动华人社区过度平行化的思路与路径。

  ——彭伟步:《海外华人“平行社区”现象思辨——基于华文新媒体圈层传播的考察》,原文载于《对外传播》2023年第3期。(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供稿)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