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浪花   > 正文

我们没有忘记老朋友
2005年No.6 海浪花 作者:彭湛东

  2005年10月,国庆节刚过,从美国来华的朋友络绎不绝,约会、聚餐大大小小社交活动几乎没有歇过。突然接到来自美国的朋友李志平、赵英才、余保贤等人的电话,原来他们都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织邀请的“敬贤团”成员,刚在北京饭店住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后打来电话,希望能见面相叙。由于在京仅停留两日,行程紧凑,白天安排体检及参观,晚间又是侨办、侨联领导晚宴,想分别约请他们便餐相叙实不可能了。于是我除体检外一道参加了他们两天的白天活动,既见了面,又可互相倾诉友情。

  “敬贤团”一行18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斐济、菲律宾等国。曾是国务院侨办邀请过访华或是出访时我拜访过的老侨领,所以再度相逢格外亲热。

  支持我们他总走在前头

  李志平先生是我最熟悉的一位爱国侨领。他是从旧中国农村出来、在香港的茶楼打工,后来到美国经过几十年苦斗,才在华盛顿唐人街开一家有规模的中餐馆当老板的。李先生曾访问过中国,在北京参加过国庆,中国的变化令他兴奋不已。返美后就同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工作关系,积极参与各种同我友好活动,还出资资助友好社团开展活动。

  1989年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动乱影响并取得成效,我来到华盛顿中国驻美使馆任侨务参赞。美国政府对我国实施“制裁”正旺,美国所有反共反华势力同极端亲台势力相互勾结,怂恿支持民运分子疯狂地攻击中国;许多侨胞陷于深度迷惑;爱国友好社团大多数停止活动,有的社团还发生分裂,保持同我友好的是少数;大使馆门前的街心公园经常受到民运分子的包围示威和骚扰,我在参加一些侨团集会解析我们政策时也曾遭受到民运分子的捣乱围攻。

  在这种困难的工作环境下最早同我们站在一起的李志平先生,为支持和协助我们恢复工作局面做了许多工作。

  由于“北京政治风波”的影响,1989、1990两年的美国国庆游行见不到中国人的踪影。到1991年在我使馆的推动下,爱国侨胞恢复美国国庆游行的愿望终于得到落实。为使游行有声有色,李志平先生不仅在友好人士间多方奔走,还领我到一家拥有弟子逾百人的洪佛武馆,同班主闫泰师傅会面。李先生鼓励闫师傅率领武馆中外弟子参加游行。

  李先生还积极协助我们同各阶层代表人物发展交往。他以同他们一起喝咖啡为由相聚,抓住时机引见其同我们交往。

  我在美国工作八年,和李先生相处时间最长,通过他还结识了许多上层社会名流,为我们扩大了工作机会。

  李先生参加“敬贤团”来访,我们重温友谊,非常高兴。在细心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时他兴奋地对我说:“北京已经超过华盛顿了,我明年组一个团再来”。

  他们都曾为爱国爱乡做过贡献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60周年,安排老人们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在京参观的重头戏,也是令老侨领最激动的一日。来自菲律宾的老人李康希先生告诉我,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菲律宾后他毅然参加抗日游击队同日本侵略军作战。后来编成“民抗军”,在美军解放马尼拉时他们参加打头阵。直到今天已年过八旬的李康希老人还担任着华支退伍军人总会的领导职务。中菲建交后,他担任常务顾问的“菲华各界联合会”始终是中菲人民友好的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1987年我同杂技团访菲慰问演出时受到他们最热烈的欢迎。现在老人还是全菲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委员,为中国和平统一大业不遗余力。

  来自美国的余保贤先生参观时手捧着一幅身穿戎装的军人照片引起人们的注意。原来这是他父亲的遗照。他告诉我们,他父亲原是旅居旧金山的华侨,在美国受过飞行训练,抗战爆发毅然返国,参加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任轰炸机驾驶员,多次轰炸日本侵略军的机场、基地,炸毁过多架日本飞机。抗战胜利后返回美国,以经商为业,九十年代逝世。余先生说,他父亲逝世前未能回到中国是件憾事,所以他捧着父亲照片回来,追忆当年抗日历史。

  在我任驻美使馆侨务参赞时,余保贤先生正担任纽约中华公所主席,同时还挂着台湾海外“侨委会委员”头衔。美国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华人聚居的大城市都有中华公所(会馆),不下二三十个。长期以来,台湾当局控制着这些中华公所,同我抗衡。李登辉执政以后,推行一系列助长“台独”气焰的政策。这位身任中华公所主席的余先生不顾恐吓威胁,同中国大陆官员接触交往,他的勇气令人钦佩。使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994年中国华东七省发生水灾,全美爱国爱乡社团发起大规模募捐、赈灾活动。余保贤先生这位中华公所主席不辞辛苦,捧着捐款箱,奔走在中国城的大街小巷、商铺行号之间,为赈灾募捐,其举动令侨胞感动之至,却让顽固亲台人士惊愕。香港回归祖国掀起“反台独、吁统一”声浪席卷全美国,余先生目睹台湾当局顽固地与统一抗衡,毅然辞去中华公所主席职务,拒绝台湾当局以高薪、赠洋房诱惑,也不顾尔后亲台顽固势力攻击谩骂,毅然回到广州开设时装店自谋生活(余夫人曾是有名气的时装设计师),还在广州购置房产居住下来。由于夫妇二人在美国时都是社会活动家,所以回国前被“联合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聘为该会驻中国代表,继续为促进中国同国际间文化交流做贡献。

  敬老敬贤是争取侨心的好方式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以“敬贤团”形式邀请海外曾为我发展侨务工作做过不同贡献的老侨领、老朋友来华,表示敬意和慰问,生动地表明,海外工作不论如何发展,华人社会结构如何变化,侨务部门始终没有忘记这些老朋友,没有忘记他们在我们海外工作遇到挑战和困难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贡献,是他们为我们在国际上培养一支长期同我友好力量积累成果和建立稳固基础。我在美国使馆任职八年,在初始极端困难条件下,在使馆三任大使领导支持下,把尊老传统带到美国,大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如每年筹办两次大型敬老招待会,登门看望老人,为老人祝寿、为老人辞世送葬等举动,获得社会对中国使馆赞誉而赢得侨心。朱启祯、李道豫、李肇星三位大使在这方面都给我们做出榜样。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已组织过6批“敬贤团”来华,在国外反映是好的。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方部门把海外工作作为引进财源的最佳方式,时常以实用主义对待海外侨胞,个别地方也曾产生“嫌贫爱富”倾向。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专门开辟敬老敬贤平台,作为对长期支持过我们侨务工作人士的一种回报,不但感人,而且会让新生代侨领更加同我们心连心。

  (作者原系国侨办国外司司长)

  本栏目责任编辑 崔酉年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