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浪花   > 正文

美籍华人王渤生先生圆梦天津
2006年No.6 海浪花 作者:哈文龙

  10月18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内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钟建华总领事与一对华人老夫妇相谈甚欢。那位文雅的老者就是加州圣荷西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美籍华人王渤生先生,他刚刚向天津市博物馆捐献了一批张大千先生书画作品并向母校天津市第三中学捐赠15万美元奖学金,被天津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陪同会见的还有他的夫人李玉美女士和美国天津海外联谊会会长陈军先生。钟总领事亲切地对王老先生说,我代表中国政府再次对您向天津市捐赠文物和奖学金的义举表示感谢。王渤生先生则谦虚地表示,身为海外华人,搜集和妥善保存中国文物的精华,并将其捐献给祖(籍)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本份,也是对终生好友张大千先生的最好纪念。向母校的捐赠更是区区小事,不值一提。他对自己已经获得中国政府和天津市政府给予的很高荣誉,深感光荣。

  这位老人和张大千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能保存如此之多的大千先生的作品并捐献给天津?这还需从头说起。

  王渤生1920年生于天津。父亲王南復先生早年留学日本,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活动。1918年回国在天津创办乙种工业学校,并在直隶法政专门学校任教,是民国初年天津较有影响的教育家。生在书香门第的王渤生1932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一中学(后改名铃铛阁中学,现为天津市第三中学)。五年的学习,成绩总是班级第一名,多次受到学校奖励。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华北地区沦陷,正在保定接受集中军训的王渤生有家难归。他和同学们一起辗转来到河南,进入为战区流亡学生开设的国立第一中学就读。次年以第一名成绩被保送西南联大(抗战时由清华、北大、南开等三所大学合并成立,位于昆明),1942年毕业于该校经济系。因此,王渤生总是讲,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1948年王渤生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深造,尝尽人间艰辛,先后获得科罗拉多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史丹福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2年任教于加州圣荷西大学商学院,为该大学终身教授,1988年退休。1965年和1988、1989年曾三度被美国国务院选派到台湾和大陆的大学讲学。

  1962年张大千先生搬到美国。第二年,经张学良先生的女婿陶鹏飞及当地著名女画家邵幼轩引荐,王渤生夫妇与大千先生及夫人相识。因大千先生与王渤生的父亲、岳父的很多亲友都很熟识,所以自始至终彼此的交往就相当融洽。当时,王渤生夫妇已经在此居住了近二十年,对当地情形非常熟悉。所以,张府的大小事情都由王渤生夫妇承担下来。一直到大千先生返回台湾后,张府在美国的事务仍由王渤生夫妇负责打理。

  1983年4月2日大千先生不幸病逝,享年84岁,其骨灰由美国运到台北安葬,生前台湾的寓所及所收藏的古代书画全部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师病逝的噩耗传来,王渤生夫妇终日以泪洗面,深感痛失一良师益友。

  王渤生夫妇与张大千先生多年的交往始终是建立在深厚纯洁的友情基础上的。尽管十分欣赏和喜爱大师的书画作品,也知道其收藏价值很高,但王渤生夫妇从来不曾张口向大千先生索要过一幅字画,此次捐赠给天津博物馆的十件书画作品都是大千先生生前主动送给他们的,而且多数是大师迁到台湾后给王渤生夫妇寄到美国来的。虽然这些书画都有大千先生赠与他们夫妇的题款,但王渤生先生始终认为这不是他的个人私有财产,让国宝还家一直是他挥之不去的夙愿。去年,在旅美天津海外联谊会陈军会长的帮助下,阔别家乡六十多年的王渤生先生携夫人李玉美和胞妹一起回到天津,家乡的巨大变化让王先生感慨不已,于是他郑重地向市侨办提出了要把张大千先生赠与他和林慰君女士的书画作品和部分信札捐赠给天津博物馆的愿望。同时,为表达对母校培育的感激之情,他还从个人多年的积蓄中拿出15万美元捐赠给天津市第三中学,用于资助那些优秀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市侨办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帮助下,王渤生先生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作者系天津市侨办副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