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文教育   > 正文

柬埔寨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6年No.4 华文教育 作者:侯 瑜

  1990年后,随着柬埔寨恢复和平、开展建设大环境的形成,柬埔寨华人经历炼狱后获得新生。重生的柬华社会,不忘华文教育,以发展华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对华文教育的发展不遗余力,使柬华文教育得到很快恢复,并逐渐走向蓬勃发展。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柬华文教育目前也面临历史的抉择和改革的难题。

  一、柬埔寨华文教育走上复兴之路

  (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历史沿革

  柬埔寨华文教育有百余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柬华文教育的黄金时代,最多时华校超过200所。七十年代朗诺和红色高棉统治时期,华文教育被全面禁止。1990年,华文教育在断层了整整20年后,从柬华理事总会到各个华侨华人会馆,都先后成立了“华校复课委员会”,柬华社独资或合资开办的华校相继开学。1992年5月,柬华理事总会成立“金边复课委员会”,负责与政府协调兴办华校事宜。至九十年代中期,华校出现在柬埔寨各个乡村角落。

  (二)柬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

  l.柬华文教育呈现蓬勃发展局面

  目前,柬埔寨共有华文学校70多间(包括公校和私立学校),学生近50000人,其中金边公私立华校最多,潮州会馆兴办的端华学校规模最大,现在分为正校和分校,共开200个班,教职员工有230多人,学生有11000多名,其中华裔学生约占80%,其余20%是柬人子女及个别越南裔子女(有的华文学校华人学生与柬人学生甚至是各占50%,如菩萨省的华侨学校)。客属会馆兴办的崇正学校、海南会馆兴办的集成学校均有2000名左右学生。其他省、市的华校学生人数由几十名至几百名不等。在70多所学校当中,有15所设有初中班,只有端华学校开办了相等于高中程度的专修班,该班主要是定向培养幼儿、小学教师。除金边大部分华校开设初中班外,其他省大都只办至小学6年级,如继续学习中文,则需到金边华校学习。

  华文教育出现的这种欣欣向荣局面,与柬埔寨政府对华教采取的开放政策及柬华社团的大力推动、强烈的民族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由于柬埔寨的经济开放政策、外商大量涌入,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到柬投资的增加,掌握华语的人,有助于就业谋生,所以学习和掌握华文不仅仅是留根的问题,而且为华人在柬生存发展增添了新技能、新手段,这都为华教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

  尽管目前华校数量与1970年全柬的200多所华校比较起来,未及三分之一,但学生人数却能与30年前相比。时下,在柬埔寨学习华文已不再是华侨华人后代的“专利”,而成为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的追求。走进一所所华文学校,看到的已不再是清一色的华人后代,当中也有柬埔寨人,甚至出家人也到华文学校学习华文。这说明,掌握华文不仅仅是民族传统传承的问题,也是文化交流、促进事业发展的媒介。华文不仅具有“文化性”,同时也具有“实用性”、“世界性”。华文学校在柬埔寨星罗棋布,既是文化教育的阵地,又是人们投以热情和关注的热点,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因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2.柬华文学校办学模式及特点

  柬埔寨的华校绝大多数在办学模式上具有如下共性:

  一是各地乡团会馆是华校直接领导者。由会馆兴办的华校称为公校,由私人所办的就以私立区别。华文公校主要由柬华理事总会统筹,总会和各会馆均分别设立了文教处、文教组对华校进行日常统筹。

  二是柬华理事总会对华校发展进行统筹。华文公校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包括统一学制、统一教材和统一师资调配。至于教材,华校小学1-6年级语文、数学课本、练习册和教学参考书统一采用柬华理事总会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合编的教材。但初中的教材则五花八门。2002年,柬华理事总会成立了初中教材编写委员会,华校初中班的教材还在编写中。目前柬华教材编委会正在编写符合柬埔寨国情的教材。

  三是华校实行半日制教学。半日制为华校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条件。柬华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数学、常识、地理、历史、英语、道德,条件好一些的华文学校还开设电脑等课程。以上科目除英语外,均以华语教学。在华校毕业的学生,毕业证书是由柬埔寨政府教育部门签发的,但不承认学历,只承认华校为语言学校,且不能参加柬校的升学统考。

  四是每学期对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这有别于柬文学校的免费教育,所收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教师薪金及教务开支。除了金边的华校外,其它各省的华校90%亏本。所以,为了维持正常教学,华校除收取正常的学费外,还想办法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一是各会馆每逢春节举办舞狮采青活动;二是学校仪仗队为华人或当地人举办喜丧事;三是热心人士捐赠。但这些资金远远不够维持学校的开支。所以,许多华校每年都向柬华理事总会的华文教育基金会申请经费资助。2004年下学期就有26所华校申请经费资助。

  基于较为特殊的办学模式,柬华文教育有如下特点:

  ① 乡团组织是华校、华文教育的支撑力量。在柬华各地,柬华理事分会与当地华校几乎是合二为一,华校基本是柬华理事分会的附属单位,分会从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分会领导往往就是学校董事会负责人。分会对华校有着很强的管理权和处置权。这与欧美地区华校办学的多样性有着极大区别。

  ② 在教学上是语言教育与民族感情培养高度结合。由于几十年华文教育的中断,目前侨社对华文教育十分重视,特别是日见年轻一代已“当地化”,大多数不谙华文华语,缺乏对祖籍国的了解。因此,现在办华教时特别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对中华民族的感情,也正因此,潮州、海南、广肇、客家、福建等乡团组织才各自办华校,自成一体。

  ③ 与五六十年代相比,不再是侨民教育。在五六十年代,柬华校基本是与我国国内同样的课程设置,甚至也跟着国内“读毛主席的书”、“唱毛主席的歌”。但现在,华校虽然仍注重民族感情教育,却已不再是走“侨民教育”,正在逐步走上适合在柬生存发展的教育路子。

  ④ 在师资配备上更加“中国化”。这也是与其他欧美国家,甚至东南亚国家所异之处。目前教师队伍中有30%来自国内,有些华校甚至接近50%。每年国侨办或各地侨办派30-40位教师到柬华学校教书。除此之外,柬华理事总会和各地分会还聘请大量国内退休教师和部分国内青年去当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到柬埔寨从事贸易等失败后留在柬应聘当教师。

  二、目前阻碍华文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和难题

  (一)华校自身难题:资金和高素质师资的缺乏

  柬埔寨华文教育发展几经磨难,现在基本上走上正轨,华校基本能维持运作。但目前,由于资金缺乏,很多学校的设施简陋,华校的图书及教学和实验仪器普遍奇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华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高素质的师资短缺也是华校发展难题。目前大多数教师是1970年前在当地华校就读的,其中大部分学历较低,未经专业培训,缺乏教学经验,年龄偏大,家庭负担较重,难有时间精力钻研和进修。还有少量教师是近两三年华校培养的初中(专修)毕业生,他们年轻好学,只是欠缺教学经验。近几年,国内有关部门也选派了中文教师到柬埔寨华校任教,他们大都是师范学校毕业,但由于选派到柬任教的教师一般只任教一至二年,刚熟悉情况就回国了,教师流动大。对此,华校希望选派能在当地教学时间长些的教师。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小部分是从中国去的新移民,这部分人大都是中青年,学历较高,但教学经验不足,也不懂柬语,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配置因素:缺乏适合教材,课程重复设置

  目前,柬埔寨各华校使用的小学教材相对统一,初中教材则“五花八门”,既有由柬文翻译过来的教材,也有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的教材,大部分不适合柬埔寨国情,与华文教育相关的参考书、辅助教材和资料更为缺乏。因此,使教学和教学交流受到了影响。同时,华校在某些课程上重复了柬校的教学。华校半日制学制,学科不全本就已不正规,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重复柬校课程,造成华文课时少,影响了质量,同时也造成了华校在时间、资金、人力资源上的浪费。

  (三)教育对象因素:生源日益减少

  柬埔寨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取消对华文教育的限制后,九十年代复(兴)办的华校有85间之多,有60000左右的学生在校,23间华校办至初中,现华校已减至70多间,在校学生约50000人。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柬政府不承认华文教育学历,在华校毕业的学生不能参加柬校的毕业统考,且华校收费(柬校是义务教学)。二是柬文学校实行半日制教学,教师的薪金较少(20美元/月),于是,柬校教师就利用剩余的半天时间帮学生补习,收取一定补习费(约2美元/小时),不参加补习的学生考试不予合格,迫使学生参加补习。因此,学生没时间到华校学华文。三是学华文除了在金边对就业有帮助外,在其他省的帮助不大。所以,一些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也就不送孩子到华校学习。四是台湾商人开办的“佛堂”的兴起,吸引和分流了部分华校生源。

  (四)政策调整因素:柬埔寨教育体系的改革

  这是影响华文学校发展极其关键的因素。柬文学校由于校舍紧缺等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实行半日制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到华校就读提供了时间,给华校提供了生源。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柬文学校于2007年全面推行全日制教育,这么一来,势必对华文学校造成很大的冲击,华校就面临着生存问题,一方面,柬文学校实行全日制教学后,学生就没有时间到华校上课;另一方面,柬文学校是义务免费教育,而华校是收费教育,且柬政府教育部门不承认其学历(虽然华文学校的毕业证书由政府教育部门签发)。现各华文学校正在寻求如何对华文学校进行改革的路子。目前,立群私立学校进行了改革,纳入了柬教育体系,其学历已取得了柬埔寨政府教育部门的承认。

  (五)办学布局因素:学校太多,生源分散

  在柬埔寨,有的两所华校之间相距很近,这就造成了华校生源分散和资源浪费。可以合理调控各省、市华校的资源,把地理位置邻近的两三所微型华校合并,集中所有的师资、校车、教学设备、教室、桌椅等资源,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实力,更好发展。

  三、柬埔寨华文教育发展趋势

  华文教育要获得长远稳定发展,惟一出路就是华校融入柬国家教育体系。

  虽然目前整个大环境与国际形势以及柬政府的开放政策都有利于柬埔寨华文教育,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推动,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柬华文教育处于步履维艰的状态,华校面临师资缺乏、资金缺乏、生源少等问题,尤其是2007年柬校改革。如果华校不进行改革,势必陷入困境,难以维持下去。柬华学校应顺应潮流,对教学制度进行改革,融入柬国的教育体系。华校只有融入当地社会,才谈得上发展,才谈得上弘扬中华文化,华校的华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华校的改革,有利于华文教育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突破“画地为牢”格局。现在华校的教育方式仍沿袭五六十年代的办学模式,不利于华校的发展。当时,柬埔寨的商业经济基本掌握在华人手里,与政府之间的文件来往和从事商业活动、贸易往来基本上用中文。如今,华人已完全融入当地社会,他们也意识到,要在当地生存发展,首先要学好柬文,然后再学习华文,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需求。华校必须突破“画地为牢”的格局,融入柬埔寨民族之中,与他们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争取柬政府的支持。柬华校与政府教育部门关系密切,教育部门关心华校的发展,只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各种形式支持柬埔寨政府的多元化教育事业,华校融入政府教育体系,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时机具备、条件成熟时可向政府教育部争取拨款资助。柬埔寨华文学校有其优势,由于华文学校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华校的学生较柬校的学生遵纪守法,柬政府对华文学校严于治学表示赞赏,柬国政府有礼仪活动一般都请华校的礼仪队。华文学校的改革也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一是华校风气好,二是学生不用两边跑。因此,华校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柬政府的支持,尽早纳入柬政府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广东省侨办)

  本栏目责任编辑 朱凌峰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