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文教育   > 正文

一元主导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华侨大学构建独具侨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2014年NO.6 华文教育 作者:李辉 陈拥华 黄平

  华侨大学为侨而建,因侨而兴。自1960年创校起,以海外侨生为主体的学生群体,便给这所学校注入了有别于国内其它高校的特有的校园文化基因。其后虽然因为世情、国情、侨情的变化,学生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海外华侨华人学生、港澳台学生与国内学生并存的学生构成,依然彰显着华侨大学独有的办学特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华侨大学逐步形成了独具侨校特色的“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优异的成绩。

  一、定位明确,为侨服务,建设特色华侨高等学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海外华侨青年抱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解决华侨青年的升学问题,中央政府决定在福建省创办以招收海外华侨青年为主的华侨大学。学校选址泉州市,并于1960年开始办学,时任中侨委主任廖承志亲自担任首任校长。

  办学之初的华侨大学九成以上的学生为华侨青年,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由于这一特殊的生源构成,在1960年代,华侨大学的校园里就洋溢着浓浓的异域风情。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学校于1970年被迫停办。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央决定在原址复办华侨大学,先由教育部主管,后改为直属于国务院侨办领导。复办之初的华侨大学,面对新的世情和侨情,中央对其办学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的文件,对华侨大学的办学作了明确批示。

  进入21世纪后,华侨大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办学历程。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并在泉州和厦门设有规模相当的两个校区。201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以及刘云山、刘延东同志作出批示,要求中央及福建省有关部门协助办好华侨大学,为培养爱国爱港(澳)人士和海外侨界爱国骨干做出努力。

  “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是国家赋予华侨大学的办学使命与办学宗旨,学校的存在和发展与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密切相关。华侨大学现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其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和外国学生4000余名,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依靠“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华侨大学培养了数万爱国爱乡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青年,他们为住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中国与住在国友好交往的使者。

  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1.顶层设计,构筑多元融通的文化校园。

  在2000年建校40周年之际,学校对办学40年来所形成的精神文化进行总结、提炼,推出了一整套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文积淀的文化标识,其中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特点、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歌、校标等。

  学校注重对特色、优势进行挖掘,扶持和培育一批文化团队、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着力涵养校园文化资源,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师生人文素养。

  学校围绕“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在校训“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指导下,凝炼和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

  2.整体规划,构建有序推进的校园文化。

  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主要举措、保障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近期正在着手拟定校园文化发展的“指南”—《华侨大学“文化校园”建设规划纲要》。《纲要》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从建设“文化校园”的高度,对校园文化进行更加完备的顶层设计,将指导未来一段时间里华侨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围绕“一校两生”的生源特点,华侨大学对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在活动内容方面,学校在多年实践中坚持上半年突出“一元主导”导向,以内地学生为主体,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下半年彰显“多元融合”特色,以境外学生为主体,以展示各地特色文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

  三、静默观照,铸造精品,努力推进涉外文化建设

  1.拓展华文教育内涵,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自2005年以来,华侨大学共举办了9届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数百名来自泰国、印尼、菲律宾的军官和中央政府官员,来到华侨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汉语学习。这个中文学习班已成为华侨大学以华文教育为载体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此外,由华侨大学和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文化经济协会牵头的“中泰战略研讨会”,自2012年以来已在曼谷和厦门轮流举办了三届,2014年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也加入到主办单位的行列中来。

  2013年3月成立了华侨大学侨务公共外交研究所,2014年5月成立了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等学术活动。这些年来,泰国公主诗琳通、泰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素拉蓬、泰国两任上议院议长索春、尼空等一批泰国政要,先后多次莅临华侨大学,并在学校设立了“诗琳通图书馆”,华侨大学领导到泰国访问,也受到时任泰国总理英拉的亲切接见,所有这些都为中泰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的友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倾力打造校友文化,境外校友工作蓬勃兴旺。

  华侨大学校友总会于1985年11月成立。在校友总会的推动下,各地校友会先后成立,目前已拥有42个地区性校友会,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境外的香港校友会、澳门校友会、台湾校友会、泰国校友会、印尼校友会等组织,充分发挥校友与母校之间的纽带作用,校友与祖(籍)国(大陆)的联系作用。香港校友会发扬“爱国、爱港、爱校”的精神,广泛团结联络校友和香港各界人士,成为香港社会有较大影响力的社团之一。澳门校友在澳门特区政府和建筑、警察等行业均有突出表现,多人担任特区局级、厅级职务。澳门校友会资助在校澳门学生,每年在母校举办“澳门文化周”活动,同时邀请在校的优秀学生访澳团赴澳门参观考察,促进内地学生对澳门的了解。台湾校友会则在两岸交流中穿针引线,为华侨大学与台湾高校交流、协作牵线搭桥。泰国校友会在学校与泰国政府、军方的交流、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侨务公共外交的典范。

  3.精心策划文化实践,构建境外生文化教育体系。

  在国务院侨办和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侨大学大力开展以“根在中国”为主题的境外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形成了涵盖寻根之旅、文化之旅、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全方位的境外生社会实践文化教育体系。

  学校组织境外生开展以“走进祖(籍)国、认识祖(籍)国、感受祖(籍)国、热爱祖(籍)国”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文化之旅”主题夏、冬令营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品味文化,学习经典,引以为豪;承办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及两岸青少年学生夏冬令营,组织华侨大学优秀境内外学生参加系列活动,搭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以“弘扬同宗同文情,延续同根同祖缘”为主题,建立境外生中华传统民俗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体验社会,感受发展;以培养学生“宽容、感恩、团结”情怀为主题,开展境外生志愿服务和团队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加强锻炼,增长才干,开阔眼界,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学生搭架起友谊之桥。

  4.全面开展对台交流,立足海西推动两岸往来。

  华侨大学是大陆高校中最早招收台湾学生的学校,早在1985年就率先开始对台招生。近年来,华侨大学发挥毗邻台湾的地缘优势,全面开展对台交流。

  台湾学生中秋茶叙会是每年中秋佳节学校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2012年,学校组织30多人的艺术团赴台湾高校进行巡回演出。学校还邀请台中教育大学、东海大学、台湾艺术大学、中原大学等音乐、美术、设计等与文化相关的专业师生来校表演或讲学、交流。华侨大学与台湾中原大学合作举办的“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与创意论坛”已举办三届,已逐步发展成为两岸大学生文化与创意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

[page title= subtitle=]

  5.紧密围绕中华传统,基地品牌建设内外兼修。

  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轴,以凝聚海外侨心为目标,以繁荣校园文化为载体,华侨大学在海内外建设了一批文化品牌。依托国务院侨办在华侨大学设立的中华才艺(龙舟)培训基地、中华才艺(音乐•舞蹈)基地,学校承办了两届 “全球华人中华才艺(龙舟)大赛”以及龙舟文化培训班、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户外文化舞蹈培训班等。学校派出了一批批师生赴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西班牙等国家,在当地华人社会开展“中华大乐园”活动。由马来西亚留学生于1997年创立的二十四节令鼓队,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300多人的学生团体,迄今已获得8项国家级荣誉等。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为载体,学校倾力打造CUBA文化,形成“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四、厚积薄发,成绩斐然,彰显文化建设丰硕成果

  1.屡获全国全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大奖。

  2011年,华侨大学申报的《学在海西,爱在中国;路在脚下,根在中华—华侨大学境外生社会实践文化教育体系》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了福建省在该项评选中一等奖零的突破。2012年申报的《十五载传承“鼓”文化 聚海外侨子中华心—华侨大学15年培育二十四节令鼓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再度荣获全国一等奖。2013年申报的《CUBA八冠王 实践青春中国梦—华侨大学打造CUBA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获全国三等奖。在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华大亦有不俗成绩。

  此外,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侨大学境外学生也屡获大奖。泰国华裔学生原创器乐作品《鼓韵》、印尼华裔留学生节目《莎蔓》都曾获一等奖;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春秋》、《痴》,原创舞蹈《忆海》曾获二等奖;原创缅甸舞蹈《铭格丽》曾获三等奖。

  2.入选第二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经教育部批准,华侨大学于2006年4月成为第二批6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在培养模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继续全方位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重实践、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探索并实践具有鲜明侨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学校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称号。

  3.成就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八冠王神话。

  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十六届比赛中,华侨大学男篮12次问鼎东南赛区冠军,8次获得总冠军,2次亚军,1次第3名,成为CUBA历史上获得男子总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此外,还多次在亚洲乃至国际赛事上取得佳绩。华侨大学男篮的成功,使其成为华侨大学的校园名片,享誉海内外。在这支享有盛誉的球队当中,更涌现出谢才泽、古加尼、陈利伟等一批来自澳门、马来西亚的境外学生明星,他们在篮球场上的出色表现,与学校充满浓郁异域风情的中场文艺表演交相辉映,彰显了校园文化“多元交融”的巨大魅力。

  五、尊重差异,海纳百川,侨校文化风情独树一帜

  1.倡导文化交融,体现和而不同。

  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的华侨大学,传播中华文化是其天职,为此必须坚持中华文化在校园文化中“一元主导”的地位;而境外生生源地所具有的异域文化给华侨大学带来的影响,则是华大校园文化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最大特点,需要充分考虑给予其展示的平台,推动校园文化的“多元融合”;学校充分尊重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秉承“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因势利导,使多种文化在华园充分融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情独特、活泼多元的侨校文化。在中国大陆数千所大学中,独树一帜。

  建校54年来,共招收了来自印尼、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侨华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学生几万名,这种血浓于水的文化渊源决定了他们在中国大陆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因此,学校根据境外生的文化需求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境外生学习中华文化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境外生也带着他们的生源地文化来到中国,在他们就读的校园里,通过各级各类校园活动尽情展示异域文化之花。经过多年的培育,五洲四海的学子齐聚华园,多元文化在华园这方沃土上绽放奇葩。

  2.扶持特色活动,使其充满魅力。

  在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学校精心组织策划境外生参与中国传统诗词吟诵会、普通话比赛、设计游园等活动,让他们积极投身到中国的节庆活动中来,体验中国节庆文化。学校还组织建立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舞龙队、醒狮队、龙舟队等,由境内外两类学生共同参与。多年来的积淀与推动,使得泼水节、圣诞PARTY、国庆游园等活动,成为全校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大学走向“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华侨大学“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承载了一代代华大人的追求与梦想,饱含着千千万万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拳拳之心,映照出这所侨校所焕发的办学活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党委宣传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