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文教育   > 正文

第21届菲华石狮市青少年夏令营成功举办
2015年NO.5 华文教育 作者:许海鸣 蔡迎媚

  菲华石狮市青少年夏令营由来已久,影响深远。自1992年开始,石狮市政府和菲律宾石狮市同乡总会共同举办菲华石狮市青少年夏令营(以下简称“菲华夏令营”),至2014年已连续举办21届(2003年因非典停办一年),参加的华裔青少年有800多人,被国务院侨办纳入“中国寻根之旅”。

  第21届菲华石狮市青少年夏令营对办营主旨、内涵、形式、机制进行提升、创新,使其模式更加规范化和多样化,被菲律宾石狮市同乡总会称为历年来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营员受益最多的一次夏令营。

  (一)办营主旨—突显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菲华夏令营的主旨十分明确,按老华侨的话说,让孩子们回家走走,就是要让他们亲身感受乡情、乡音、乡土,增进他们对祖籍国、家乡、民族的认同。2014年,石狮市侨务部门对包括菲华夏令营在内的所有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进行整合,将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根•我们的梦”,围绕中国寻根之旅,以华文教育为核心,将爱国教育及中华文化、地域文化贯穿始终,让海外华裔青少年记住自己的根和魂,传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华裔新生代对祖籍国的认同感,这使各类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主旨更加鲜明,活动更加品牌化、系列化。

  (二)办营内涵—突显乡情纽带和多样化设计。第21届菲华夏令营以乡音乡情为纽带,内容涵盖:1.中华文化、中国符号类;2.地域文化、家乡符号类;3.文艺、体育、公益等各类互动交流活动,共设“首都之恋(北京)”“多彩摇篮(石狮)”“文化泉州(泉州)”“中国茶都(安溪)”“银鹭翱翔(厦门)”等5个活动站。

  (三)办营形式—突显寓教于乐和动静结合。21天的行程里,营员参访祖籍国名胜古迹,感受“中国风”,追寻上古足迹;学习汉语,诵读国学经典,体验中华文化;参观海丝文化、狮文化、服饰文化、华侨文化等地域文化,接触南音南戏,体验农耕、采茶,学做家乡风味,体验“闽南味”;与当地学生同读书、共玩乐、相比赛,分享生活体验。营员们每天都兴致勃勃,热情高涨。办营中还以摄影摄相的方式记录营员的生活学习全过程,为每个营员制作个性化的相集和VCD。

  (四)办营机制—突显内外联动和横向联合。菲华夏令营办营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外联动。主要体现在办营主体、宣传媒体的内外联动。办营主体—国务院侨办主办,省、市、县三级侨办与菲律宾石狮同乡总会承办,每一届夏令营菲律宾石狮同乡总会均会同一个旅菲校友会(轮流制)配合,与之对应的石狮当地学校也轮流成为夏令营的主阵地,时任菲律宾同乡会理事长和校友会理事长均亲自带队。办营资金以当地市政府、菲律宾石狮同乡总会、各校友会为主,各级侨务部门适当补助。宣传媒体—当地新闻媒体与菲律宾世界日报、联合日报、菲华日报、商报、华报等五大华人报纸内外联动。40多个参访点,30多个系列活动,上百篇报道,展现营员每个活动站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宣传力度史无前例,引起了菲律宾、石狮两地特别是华侨华人的关注,使夏令营的社会效益放大。二是横向联合。与文化、体育、科技等部门,相关学校、社团、各地华文教育基地联合,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让活动丰富多彩。

  (五)办营成效—兼顾涵养侨务资源,促进文化交流和拓展华文教育。一是诞生了新一代中菲交流的使者。华裔青少年把“中国心”和“家乡情”带到菲律宾,续上中菲石狮乡亲的血脉,成为了中菲交流的使者,这是菲华夏令营永不改变的初衷。二是培养了一批华人社团青年骨干。夏令营的举办既锻炼了同乡会、校友会的组织者,又培养了一批华人社团新秀,有些营员已成长为华人社团的重要骨干。三是促进了华侨新生代与国内各界的互动往来。四是推动了华文教育基地的建设。夏令营采取旅外校友会和国内学校联合承办的机制,相关学校在华文教育方面积累了经验,一些华侨后裔专门到石狮学校接受短期华文培训,甚至在国内就读。

  (作者单位系石狮市侨台外事局)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