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文教育   > 正文

分析家长教育需求 涵养海外华校生源
————基于日本华校的调查研究
2018年NO.2-3 华文教育 作者:韦九报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海外华校存在的基础。在全球华语热背景下,华校学生数总体增多。然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数也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特别是在小升初时。根据笔者对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泰国春府大众学校等校的调研,约有1/3到1/4的学生选择了升入当地初中。当前世界华文教育处于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持续涵养华校生源,延长华裔子弟接受华文教育年限,是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需求情况

  未成年学生的学习规划基本由家长作出,分析家长教育需求,是持续涵养生源的基础。根据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对家长的不记名调查,笔者对202份问卷计372条内容进行了分析。入学之始,因为对各方面均不熟悉,对学校教育方针内容方面关注度较高。中间阶段家长开始为孩子筹划升学事宜,对教学的关注凸显,是涵养生源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四年级开始对升学的关注度骤升。到了六年级,加强家校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主要是关于升学具体事务的疑问。下面对家长关注度最高的是“学科教学”(19%)、“事务管理”(14%)、“升学”(13%)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科教学。

  中文课可以说是华校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目前学校公布的有关信息还不能满足家长需求。如家长很想知道“学完之后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学校“是否对学生考取汉语水平等级证书有相应的指导”。同时,他们对课程要求较高,希望提高教材难度,增加国学、诗词等内容,认为“孩子只会说汉语而不了解古文经典,不能算掌握了中国文化。”

  目前中文课教学效果明显,根据笔者进行的教学实验,学生在学习前后,均分从36分提高到74分。但是部分家长要求更高,希望增加学习传统经典等内容、提高教学难度,不满足于“仅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但是学校很难做到全面照顾,因为水平低、中、高学生占总数比在20%-60%之间,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占到绝对优势。较多家长希望“按照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班教学。” 另外,华校有必要在校园内创造更多的汉语环境。有家长粗略估算,“学校上上下下讲日语占到了80%以上(的时间)”。据笔者调查,学生对“有必要在学校里说汉语”的赞同程度为60%,但只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已经做到了”。

  日文课也得到了家长的广泛关注。他们想知道“与其他学校公立和私立相比”是否“能有一个客观的比较”,希望可以增加小学阶段的日文课时、给成绩较差学生安排强化课程、加强写作能力训练。

  家长们对该校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意见分歧较大。反对者认为数学书及教学媒介语为汉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跟不上,而且使用日本的数学教材“在中考的时候更有利”。支持者则认为学习语言就应“用该语言进行思维”,而且中国的数学教材已经被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用,反映出其较高的价值。这部分家长认为“数学教科书选用适当”,对学校的“数学教学非常满意”。

  关于英文教学的意见,有一半的意见要求提前开设英文课。根据日本文部省(教育部)的计划,自2020年开始,日本学校的英语教育将从小学3年级开始实施,家长们想知道“中华学校如何打算”。

  以上这些争论反映了家长们的矛盾心态——既希望中文水平高,又希望当地语言水平不差于当地学校。华校面向的是全体家长,因此承受了双重压力。华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应该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眼光,在充分调研实验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教育方针、教学办法,并且一以贯之地持续下去,用实际教学效果来赢得家长支持。

  (二)成绩与升学。

  第一,学生的成绩。家长想知道学校能否使学生“即使不参加补习也能考进好学校”,学生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还有观点直接指出,“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二,毕业去向。约两成的家长想了解中考的升学情况,如“前往中国留学”和“考取神奈川县之外高中”的情况。约两成的家长想知道学校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吸引更多的本校生在本校读完初中”。第三,升学应对。在相关回答中,有一半的家长想了解学校针对“初三升学指导有什么具体对策”,家长如何发挥作用,他们“希望能开设面向学生及家长的升学指导讲座。”

  大样本模考成绩显示,华校初中的平均分为269分,比神奈川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平均分高出28.4分。从升学情况看,在2010-2015年这6年中,升入较好高中的学生占25.1%,升入一般高中的占28.5%,但家长更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入较差的50%概率中。(高中级别依据“神奈川县高中偏差值排名”而定)而华校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家长认为“既然缴纳了学费,就希望能够获得比一般公立校更为优质的教育。”甚至有人认为“反正都要去上校外辅导班,还不如上免费的公立初中”。

  (三)家校交流和事务管理。

  家长们有着加强与学校教师交流沟通的需求,希望“除了家庭访问之外,还能够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更为充分的交流。”“希望老师能和我们家长联系,反映孩子的学习和在校情况,以便共同教好孩子。”另外,全体家长都很关心学生在校生活,回答中绝大多数是这种意见。如“希望学校的午餐能统一供给”、不太赞同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等。目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主要有家长会、学期末面谈和日常电话沟通。家长会,能针对全班情况进行沟通,但针对性不够;面谈的缺点在于其时效性滞后;电话沟通往往是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进行,交流往往变成了“灭火”。这些方式各有优点,综合运用应该说是有效果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上述的有关生源去留的三个关键期,如果还只是这些沟通方式可能就不够了,需要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沟通。

  二、家长教育需求的原因分析

  海外华校可以从家长背景、华校地位、住在国教育趋势三个方面分析问题。

  在欧美和日本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新华侨人数众多、增长较快。如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新华侨背景的家长约占70%,与老一代华侨相比,新华侨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地位较高,希望子女的发展超过自己。华裔学生中有63%已加入日本国籍,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希望子女在日本长期生活下去,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他们更加希望子女能取得好分数,考入名校,找到好工作,因而对教育的期望就更高。

  华侨学校在很多国家大都较为特殊,家长们对此难免焦虑——华侨毕业生是否会受到不公平对待?如在日本,华侨学校属于教育法“各种学校”的范畴,不受政府承认,因而从法律上讲,华校毕业生也不能报考公立高中。虽然有些县市要求相对宽松,目前华校的毕业生都可以顺利升学,但是由于华校毕业生不能自由报考所有高中,家长对是否要将孩子送入华校初中,难免犹豫。

  日本社会对学习成绩的再度重视。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社会推行“宽松教育”,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然而,如今大多数国民认为其带来了教育上的自由放任,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根据《读卖新闻》做的一项调查,80%的日本人对日本学生的学业能力下降表示担忧。加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低迷的压力,让日本社会重新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习成绩”,这与华侨们历来重教的诉求合流,对华校教学提出了挑战。

  三、建议与启示

  生源问题是华校经营中的重要课题,主要靠华校自身的管理和努力,也离不开母语国的支持。

  (一)提升华校办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吸引力。虽然大家都认同“教学很重要”,但是海外华校的人力、物力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真正做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全社会“重智”且能自由择校的形势下,如果拿不出过硬的教育产品,教育市场就会逐渐失守。海外华校需要为教师备课、科研创造条件,真正认识到“教学”的中心地位,也就是说其他工作要为其服务,当遇到时间、物力、人力冲突的时候要优先考虑教学。这个问题是华校兴衰的关键,也是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加强教学针对性,营造说中文的环境。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在语言环境下自然习得的效果优于刻意而为之的学习效果。校方有必要、有责任创造一个中文的校园环境。这需要从全体教师开始,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说中文,必要时可设置考核手段等。学生越多“暴露”在中文的环境下,就越容易形成对中文的亲近感,越容易将中文作为第一交际工具。如果“顺其自然”,较为强势的当地通用语的流行是可想而知的。此外,提前加强英文教学,对当地语较差的学生提供补习等工作都有助于赢得教育市场。

  建立家校间正式、常态、即时的沟通渠道。加强家校沟通可以减少误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使学校得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专攻教育教学。华校需要坚持现有“家长会”“家访”的制度,并建立一个常态的、即时的渠道进行沟通;建立“家长-家长会-校方”的信息交互渠道等。沟通需要时间成本,但是沟通不足的代价会更加沉重。

  (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尽快设计面向新华侨子女的华文教学。面向新华侨子女的华文教育可以说是国内语文教育在海外的延伸,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于简单,有损学生母语能力的继续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海外新华侨的数量将会有增无减,对其子女的教学应当成为华文教学界的重要课题,这包括教学理论的构建、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材等教学内容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探索等。

  加强对国内数学教材海外使用问题的研究。在东南亚、日本、巴西等国家的部分华校中采用了国内数学教材。这是因为英国已有教学实验证明,中国数学的教学效果优于当地教学法。但如何深入浅出地把道理传达给家长,让他们接受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举行华校经营专题研讨会。虽然各国华文教育共性较多,但是面对相同的课题时,都各有经验。如果能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就某一问题进行有事先准备的发言与研讨,开办专家学术论坛,应该会对华校经营有所裨益。

  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也受到了“市场”的调控。如果把学生家长看成是拥有选择自由的“客户”,那么作为“卖方”的学校就要凭借各自的特色和成绩来吸引目标“客户”,吸引家长将子女送入本校。只有那些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卖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事关华校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事关华校生存的课题。

  (作者单位:北京华文学院)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