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文教育   > 正文

打造文化教学体验新模式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华文学院“中华文化体验式教学中心”的创新
2019年NO.1 华文教育 作者:周稚新

  “中华文化体验式教学中心”(以下简称“教学中心”)是北京华文学院倾力打造的文化体验教学场所,通过创新文化学习感知模式,向华裔青少年和海外友好力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教学中心由茶艺馆、民服馆、文字馆、武术馆、民乐馆和陶瓷馆六个馆组成,未来还将增建中医馆。

  走进教学中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中心又称“文化体验馆”,分别从茶道、传统服饰、中国功夫、传统音乐和中国陶瓷六方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华裔学生在这里可以零距离触碰中华文化,耳听、目视、手动,全方位感知文化的细节,品味其中的奥秘和魅力之处。

  为突破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的不足,创新文化学习体验新模式,教学中心每个分馆的建设可谓细致周到,别具匠心。每个分馆都有知识讲解、图片展示、实物展览、设备互动四种文化学习体验方式。知识讲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概括性介绍,让学生们更清晰地掌握本馆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图片展示,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化知识模块,利用色彩的冲击感,使学生们快速沉浸于文化带来的触动和震撼;实物展览,立体呈现本文化领域里富有代表性的物品,使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文化的多姿多彩;设备互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练塑造各项文化产品的器物和工具,切身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文化认同。

  如果说知识讲解和图片展示是文化学习体验的“骨”,负责文化思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把握,那么实物展示和设备互动就是学习体验的“肉”,使学习体验更加具象、更加有趣,让体验者去感受文化的“温度”,让文化贴近自己,走进内心。四种文化学习体验方式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将知识的讲解配合温雅的解说和生动的视频,通过电子展示屏呈现出来。

  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挖掘文化展示的新方式,是教学中心“立足前沿”建设理念的体现。例如,学生们可以在“民服馆”魔幻穿衣,在安装有高清摄像头的电子大屏幕前,选择屏幕上自己心仪的服饰拍照并下载。在模拟T台区,也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模仿T台走秀。在“文字馆”里,可以观看巨幕“汉字大讲堂”,也可以在电子屏上用毛笔模拟写字,自动形成书法评分和评价,不一而足。

  2018年6月,知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蒙曼教授在北京华文学院讲学并参观教学中心,她对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对教学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国内第一家”的高度评价。

  感知新体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教学中心启用以来,来自北京华文学院的华文教育本科专业学生、非学历长期班学生以及短期团队的学生,都已在这个快乐、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收获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解读,学生们赞不绝口,表示受益匪浅。

  在充满书香气息的文字馆,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张江丽老师给华文教育专业本科班的几十名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汉字课。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体现汉字历史发展脉络的实物展示,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每一发展阶段都通过不同的书写材质来展示。从龟甲兽骨、金铜器皿、竹简木牍、丝帛到纸张,这些书写在不同材质上的汉字,完美地演绎了汉字几千年来的历史变化,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震撼不已。随后,同学们席地而坐,观看中华文字大讲堂,视频讲堂全景式地呈现了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艺术韵味。接下来,同学们由教师带着观看学习“汉字构造”和“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展示”两大知识展示模块,精心配置的图片和介绍,将汉字的工具属性、书法的艺术性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让同学们对汉字的了解得到升华。最后,教师带领大家,在书法摹写交互平台,用毛笔在电子屏上写汉字,整个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成效大大提高。同学们都表示,文字馆真是一个好地方,大家可以快乐地学习汉字,不会像以前那样,一见汉字就躲。

  在茶艺馆里,来自“201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的31名泰国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在仔细聆听完北京华文学院高级茶艺师叶洋菱对中国茶道文化的讲解后,学习茶道表演,并向老师鞠躬敬茶,尽显中国茶道文化的儒雅之风。

  陶艺馆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激动不已。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在宽敞的陶艺展厅里欣赏中国陶瓷制品,通过图片以及实物了解陶瓷历史发展和陶瓷制品制作的全过程,还能现场观摩学习北京华文学院陶艺课教师胡伟的陶瓷制作,从拉胚、印坯、上彩到施釉等一系列专业化的制作流程,以前只能在图片或视频影像中看到,现在却可以现场观看。此外,同学们还可以用陶艺馆的拉坯机,制作自己的手工陶艺品。陶艺馆里还配备了“烧制与材料室”,可以将学生们的作品烧制好后作为留念。陶艺课是海外华裔青少年最难实景开展的文化课,陶艺馆里的实景教学、现场指导更是弥足珍贵。

  教学中心的各个场馆,如同花瓣一般,组成中华文化的魅力之“花”,绽放着异彩,吸引着慕名前来的学习体验者。

  搭建合作交流新平台,助力学院未来发展

  教学中心自启用以来,已经陆陆续续接待了40余批共计约600人次的参观访问,俨然已经成为北京华文学院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桥梁、新名片。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赵阳,印尼金光集团董事长、北京华文学院副董事长黄志源,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巡视员汤翠英参观教学中心后,都表达了高度肯定。2018年9月6日,南非西开普省社会发展部部长阿尔伯特•弗瑞茨和开普敦华星艺术团团长董钢等一行4人参观了教学中心。这里丰富的展品及所展示的多彩中华文化,让考察团印象深刻,称赞不已。

  同时,教学中心也受到国内教育界的积极关注。先后有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学院、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昆明华文学校、广西华侨学校等学校领导、管理者来教学中心参观,大家都一致表达了加强学习合作的兴趣和意愿,这对促进北京华文学院与相关院校和相关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发掘核心价值,更好传播中华文化

  2018年12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到北京华文学院新校区考察时指出,希望学院继续深入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学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综合统筹自身、部属院校、海内外校友和海外侨界等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他对教学中心建设表示肯定,并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更应注重核心价值的发掘。

  教学中心在海外华裔学子、国外友好团体和个人学习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上,在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和学院未来发展上,已经开始发挥其作用。下一步,北京华文学院将努力挖掘教学中心的内在价值,开发新的文化学习课程和体验模式,为海外侨胞回祖(籍)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助推学院“三个中心”建设,共襄华文教育的伟大事业。(作者单位:北京华文学院)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