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华文教育发展方向与路径探析
2019年NO.4 华文教育 作者:吴宗斌
新时代华文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应抢抓机遇、探索方法路径,突出凝心聚力、提升活动内涵、拓展线上互动、强化工作成效,推动华文教育创新发展。
华文教育是一项面向海外侨胞特别是华裔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是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是团结联系华侨华人、凝聚侨心侨力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世界范围内和中国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希望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人越来越多,学习中文、中华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新时代赋予华文教育新使命,也带来新机遇。华文教育在满足海外对学习中文的多样需求上可以发挥作用,要在开展中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上可以发挥作用,要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说,地位作用更加凸显,使命更加光荣。我们应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探索方法路径,推动华文教育创新发展。
一、把握华文教育面临新形势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情、国情、侨情发生深刻变化,华文教育面临新形势。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华文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与关键。
第一,华文教育需求更加广泛。一方面,世界对中文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中国热”“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各国人民了解、认识中国的愿望更加迫切,学习中文的兴趣愈发浓厚,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近70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少国家主流社会人士积极学中文、秀中文,华文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宽松。另一方面,海外侨胞对中文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不断强大,海外侨胞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空前高涨,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的热情更加强烈。特别是华裔青少年,以前有的人在学校不敢讲中文,现在讲起中文特别自信,家长也十分希望孩子们学习中文。
第二,华文教育任务更加繁重。“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方案,让海外更加愿意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华文教育在服务国家大局方面作用独特,应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夯实跨国合作的民意基础,着力通过文化交流拓展民间外交等。
第三,华文教育供给更加充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教育总体水平迈入世界中上行列。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实力雄厚的全球性学科,能满足各种中文教学需求。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华文学院等侨校,以及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华文教育基地,为海外华文教育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支撑体系,华文教育的服务供给充足,水平不断提升。
第四,华文教育挑战更加多元。华文教育发展存在一些老问题和新烦恼。比如,部分国家华文师资不足、教材“本土化”程度不高、教法针对性不强等“三教”问题依然存在;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华文教育的转型升级压力增大。此外,华文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各方面挑战更加多元。
二、推动新时代华文教育发展的新举措
机构改革后,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统一管理侨务工作,平台更高、任务更重,对华文教育提出新要求。华文教育要在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画出侨界最大同心圆,凝聚磅礴力量,着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面提供强大支持。新时代华文教育工作应进一步把握主题使命和形势任务,抓实工作举措和方法路径,不断推动创新发展。
第一,突出凝心聚力,服务统战工作大局。新时代华文教育应着眼大统战工作格局,找准工作定位,转变工作思路。应树立“大华文教育”理念,“开门”办华文教育,放眼整个统战系统,加强与统战系统单位的合作,借助统战系统的丰富资源推动华文教育有新气象新作为。
第二,突出创新发展,提升活动内涵。近年来,华文教育“三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华文教育应突出创新发展,拓展活动内涵,做深做精各项工作。如华裔青少年工作,应贴紧大局,突出“一带一路”和新中国70华诞主题,增强其中华民族自豪感;华文教师培训工作,在提高华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应增加中华才艺课的比重,发挥中华文化感染作用,以文化人,凝心聚力;校际交流合作方面,应导姊妹校加强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同研发教材等项目合作,提升互动深度和成效。
第三,突出“互联网+”,拓展线上互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延伸到每个领域,我们应强化新技术、新手段对华文教育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实施“互联网+华文教育”项目,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互补,探索“网络华文教育”,努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比如,应建设华文教育“智慧教室”,组织开发华文教材、中华文化知识等数字教学资源等,打造“网络华文学校”,通过新媒体把中华文化知识送到华裔青少年手上,做好“键对键”工作。此外,应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华文教育工作的管理,建设华文教育资料库、海外华教组织(华校)信息库、华文教师信息库等,夯实华文教育发展基础。
第四,突出因地制宜,强化工作成效。由于各国各地区华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华文教师教学水平、华裔新生代中文水平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存在差异,应把华文教育从模式化向本土化转变,突出“针对性”和“本土化”,确保工作实效。如实行“一校一策”“一班(华文教师培训班)一策”“一营(华裔青少年夏令营)一策”管理机制,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结合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支持引导海外华校编写适合当地华裔青少年的“本土化”教材,推动有条件的海外华文教育基地校在海外设立华文教师培训点,就地开展华文教师培训,建立本地化、常态化培训机制。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