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透析英国华人经济新支柱
——英国中医药业发展状况调查
2005年No.4 海外纵横 

  广东省侨办

  过去十年,中医中药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当地华人经济新的主要行业,目前英国政府亦正在对中医中药进行相应的立法工作。中医药业在英国极可能发展成为继餐饮业后华人经济的又一新的支柱。中医中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在英国取得合法地位对我国中医药在海外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透过支持英国中医药发展这个载体,更切实有效地为英国华人生存和发展服务,是我侨务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英国中医药发展状况

  (一)英国中医药业的历史

  大约350年前,中医传到了欧洲和英国。波兰传教士医师卜尔格在1652年前后写过一本书叫《中国植物志》,其中介绍了中国药用植物。他的另一本书叫《中国脉理医论》,此即为中医入欧之始。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日益增强,针灸开始在英国流行,至今30多年。当时英国已有使用中医针灸术治病的针灸师,由于仅使用针灸治疗,其范围和疗效均有限,故一些针灸师也感到必须进一步学一些中医理论及使用难度较大的中药。80年代开始,有许多英国人因此而来中国学习针灸和中药,继之又有一批接一批的国内中医到英国行医,中医的疗效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开始在英广泛传播。90年代开始,中医中药为广大英国民众所接受。90年代中期,相应建立了中医师学会和传授中医药知识的学院。

  (二)英国中医药业的现状

  1. 行业概况

  目前,全英共有中医诊所和中药店3000多家,遍布英伦三岛各大小城镇,仅伦敦地区就达400多家。中医诊所大多落户于各地的商业街High Street和购物中心Shopping Centre,以100家购物中心诊所和500家商业街诊所为基数保守估算,中医药业界每年营业额达5800万英镑;中医药供应商达50多家,每年中医药行业涉及约1.5亿英镑生意。中医药业诊所每年超过400万人次的就诊量,约占英国NHS病人数量的4%以上,支付医药费用超过9000万英镑。

  2.与中医有关的专业学术团体力量已有一定规模

  现全英有5个中医药专业协会,分别为:中医注册协会(RCHM:Register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英国中医药学会(ATCM: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英国中医学会(BSCM:Britih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药联合总会(GCTCM:General Counci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和欧洲草药联盟(EHPA:Europe Herb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共有会员2400多人,非会员1200多人,中医从业人员大多数经过一定中医培训,以华人为主。

  针灸师团体有3个,分别为:英国针灸师联合会(BAcC:British Acupuncture Council)、英国医学针灸工作者协会(BMAcS:British Medical Acupuncture Society)、补充医学治疗师针灸学会(ASCA:Acupuncture Society of Complementary Practitioners),共有会员7000人,并以西方人为主。

  3. 英国中医药交流及学术活动日益活跃

  仅2003年英国中医药专业协会不同层面举办的论坛活动就有上百个。英国中医药学会于2004年6月份在英国曼彻斯特主办第四届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并国际中医药业产品及设备交易会,标志着英国已成为欧洲中医业发展和交流的中心。

  4.英国中医教育发展迅速

  现中医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类:私人针灸中医学院、国立大学内的中医针灸专业(在正规大学中设立有中医或针灸专业,纳入正式学历教育)和中医专业研究院(一些学者面向特殊专业人员队伍开设的中医专业提高班)。

  (三)英国政府及西方人对中医药的态度

  1. 英国官方开始重视中医中药

  1995年,当欧盟各国开始执行《欧盟禁用草药工业制品》法令时,英国政府决定暂缓执行此令,其结果促进了中医药业的发展,也使英国成为欧盟事实上的中医中药中心。康乐部长官杜勋爵曾探讨以中医药治疗疯牛症的可能性,这说明,英国官方部门也愿意向中医取经。此外,中医针灸近年正融入英国主流医疗体系,英国医学会曾建议卫生部将中国针灸列入国民保健计划之内。

  在2004年2月,英国国民保健署医院惟一的中医诊所Gateway获得威尔斯亲王基金综合医疗奖,进一步印证了中医逐步获得英国政府和社会的认同。

  2. 中医病人以西方人为主

  因为中医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慢性病、皮肤病(如湿疹),而西医未能治愈,这为英国社会所普遍认同,所以中医在英国人中享有较高声誉,许多知名中医生的病人之中不乏政客权贵,而看中医的病人,以西方人为主,白人占60%以上。

  在90年代初,伦敦唐人街“康宁堂”中医药店门前每天都有100名左右西方人排长龙,为的是求医,大夫是来自广州的中医师罗鼎辉女士。1988年,英国医学界皮肤科专家结合她治疗湿疹的中医配方,制成茶包,在英国作临床试验取得成功。

  3. 中医药在英不断发展的原因

  一是英国皇室及贵族对中医药极为支持。他们信赖中医药已不是什么秘密,如今皇储查里斯更以行动显示支持的态度,令中医学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他说:英国对移民文化十分宽容,是发展中医药的良好土壤。最近他还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长文,誓言要领导一项国民运动,使包括中医药业在内的补充性医药能纳入政府的国民保健计划。

  二是草药疗法在英国有深厚基础。由于香港的特殊关系,使英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中医药的认识,有着长期而且积极的影响,且英国一向有草药治疗的传统,故中药能获得接受。

  三是主流传媒广为报道中医的功效。15年前,一位英国皮肤湿疹患者经当地西医久治无效,转而向伦敦唐人街“康宁堂”中药店中医大夫罗鼎辉求治,患者在服用罗大夫的中药后竟奇迹般地痊愈。此事经英国知名媒体报道后,中医在英国人的心目中树立了正面形象,促进了中医中药业的迅速发展。

  四是在英国开中医诊所、中药店手续简单。连许可证都无须申请,成本也低,只要找一个小型店铺,到批发商那里买一些热门的中草药,即可作为象征性的装饰门面,再加上一两幅人体图,便可以开业大吉了。

  (四)中医药业与英国华人经济

  1. 华人经济新支柱

  中医药业在英国的发展极可能成为继餐饮业后华人经济的又一新的支柱。

  全英有华人中医约6000人,加上从业人员共2万人,在华人社会约占10%,就业人数仅次于餐饮业,90%以上来自国内;中医从业人士平均正常年收入5万英镑,行业人员年总收入约13万英镑,这在华人经济产业中占很大力量。中医药业相比餐饮业,技术含量大、文化层次高,促进华人社会结构升级。

  现代的连锁中医诊所公司已抛弃了“夫妻店”的小规模经营,而是用企业化规模经营的运作来占领英国中医药市场,其水准已经超过了大部分英国主流医学医生的私人诊所水平,也战胜了英国开设草药专柜的本土企业(如著名的Boots公司因经营中草药业绩不佳而于2003年初撤销了经营草药专柜项目)。

  天田公司(Doctor&Herb)是英国最大连锁中医诊所公司,是一家代表中医药业发展新方向的华人公司,旗下共有60多家中医诊所,几乎都开在各地的购物中心,每家投资在7万英镑以上,装修布置讲究,诊所环境富有中国特色,特别从国内进口家具,意在塑造中医药良好形象,以吸引英国当地人就诊,促进中医药生意规模扩大。

  赫伯公司(Herbmedic)也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华人连锁中医诊所公司,旗下约有28家诊所,公司老板陈晓轩和冒荔夫妇都出自于国内媒体行业,他们视中医药为中国文化重要部分,做中医药生意,同时也推广优秀中华文化。

  2. 进出口贸易新亮点

  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英国兴起,英国每年进口中医药材产品数量不断扩大,品种达几千种,在欧州名列前茅,其中80%的中草药从大陆进口。

  英国大部分中医诊所在当地中药批发公司买药。中药批发公司有20来家,主要由大陆、香港人经营。目前中医相关产品中大部分是大陆出口的中药原料,主要以价格取胜,其余香港、台湾产品则主要以质量、包装取胜。也有小部分是西方、日本所制造,主要是中成药西制产品,包装好,量剂小,价格高。

  英国时珍公司是较具代表性的当地华人中药批发连锁公司,为欧洲前五大中药批发商之一,有13家连锁店分布于英国各主要大中城市,主要从中国进口中药饮片、中成药,在英经营批发;现批发零售1000多种中药,在江苏有一药品生产基地和特约加工厂;该公司还有中医诊所、中医学院等业务。

  二、英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英国中医药业发展的困难

  1. 缺乏管制,出现庸医假药,有损中医声誉

  英国政府没有对中医从业资格方面的限制,所以什么人都可以开中医诊所,以至有些江湖庸医和骗子有机会混水摸鱼。英国报章曾经指称中药“木通”,能引致病人肾衰竭,当局还公布了两个具体案例。此后药物管理局马上禁售该药,而中药店的生意也因此事受到一定影响。现时在英国售卖的中草药,也经常被不法奸商掺上杂质,其中部分甚至属冒牌货,质量低劣。

  2. 西医出于利益需要,贬诋中医药

  不少西医,由于利益冲突,对中医药怀有敌对态度,任何负面新闻,都被他们用作攻击的武器。况且,传统中医术常以动物器官入药,其中包括虎骨、熊胆等。英国官民均视之为危害稀有动物的行动,小报章上亦予以口诛笔伐,这使中医在形象上受到一定损害。

  3. 中西医文化缺乏沟通交流,对中医之道不了解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框架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壤。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使中医药学与西方医药理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加上以古汉语为基础构成的中医药术语表述古朴深奥,西方医学界很难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内涵。

  (二)英国中医药组织面临的问题

  1. 针灸从业组织抵制中医药从业组织

  以西方人为主的针灸师三大团体已经开始独立的法定注册,把中医药排斥在外。

  2. 中医业界组织背景状况复杂,散乱,不团结

  中医界5大组织之间,也存在“正统中医”(从中国的中医专业出身)看不起“西医转中医”(出身中国西医专业,后通过自学和培训等方式转入中医)的情况,时常使学术之争转变为门派之争,并造成不团结局面。

  3. 中医商界与教学界未形成合力

  中医从业者除行医谋生之外,还有大批学术界人士在英从事中医教学,既有自办学校的,也有供职于英国三所开设有中医药课程的国立大学的。

  中医商界从业者多数单独从事针灸或经营草药,没意识到“中医”整体形象与生存空间的重要性;而学术界人士既不甘心抛弃商界从业者的力量支持,又不愿将自己“降格”为针灸师或草药师之类。

  (三)英国中医药业的立法管理

  1. 立法状况

  英国中医界目前以单独从事针灸的人居多数,并且以西方人为主,另一主要力量为包括中草药、西洋草药、印度草药等在内的草药师从业者。2002年英国卫生部依据上议院的要求,对补充医学进行立法。2003年初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针灸立法工作组(ARWG)和草药立法工作组(HMRWG)。

  英国中医界有两位代表被政府邀请参加草药立法工作组(HMRWG)的立法准备工作(这两位代表分别是BSCM会长柯松轩和ATCM副会长沈惠军),但这个工作组(12人)还是由欧洲草药联盟(EHPA)占据了主导地位。

  经过一年多的内外交锋,2002年9月的两个立法工作组同时发表了报告。根据卫生部的计划,2004年9月份至2005年为法律起草和议会讨论通过阶段,最后女皇签署生效。

  2. 目前立法报告对中医药发展不利的三方面

  传统上的中医将面对被分割为针灸和草药两部分分别立法管理和注册的尴尬局面。立法报告对中医药发展不利:第一是中医药完整性被破坏。中医被分拆成两部分,将中医药固有的针灸与草药相结合治疗手段被切分。第二是中医师资格得不到承认。不被认可为医生(doctor),只能分别申请注册针灸师和草药师,且门槛很高,对中国来的医生,最困难的是英语水平需要达到雅思七分(相当于非英语母语学生报读英国大学文科专业研究生所需的英语水平)。第三是中医自己没有教学大纲。

  从现象看,这会导致中医药治疗效果得不到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中医药在业界中的科学地位。从本质看,这将会分割我传统医学文化的完整性,使中华文明的传播受到误导。

  3. 英国中医立法对欧盟及其他各国立法的影响

  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欧盟目前也在进行相关的立法准备,而这方面的任务则交给了英国。这意味着,英国中医药的立法在一定意义上将对整个欧盟范围内的中医立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中医中药的立法管理尚处在观望和准备阶段,但随着中医立法在英国的突破,进而对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立法管理亦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栏目责任编辑 姜知然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