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马达加斯加混血华裔——侨务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2006年No.5 海外纵横 作者:广东省侨办

  马达加斯加的华侨华人社会由混血华人、纯中国血统华人、老侨和新侨组成。混血华人已成为马达加斯加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在马国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其中一些人已进入上层社会。特别是在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省和有着“金三角”之称的桑巴瓦、Antaba、Antalaha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居住有大量的混血华裔。在这里,纯粹的华人只占极少部分。2004年10月,由广东省侨办组织的侨情调研团深入到塔马塔夫省和偏僻的“金三角”地区,深入到市镇、山区、海边进行调研,拜访了当地大部分的华人及部分混血华裔,发现中华文化在这里直接影响着华人和混血华裔的生存与发展。

  一、马达加斯加混血华裔群体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

  马达加斯加的华侨华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大多数的老华侨是在抗日战争和二次大战时从广东顺德、南海前往马达加斯加谋生的。他们坐船经毛里求斯、留尼旺,一路迁徙到达马达加斯加。他们一无所有,一条扁担就挑走了全部家当。但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靠着马达加斯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迅速站稳脚跟,赢得当地人的信赖和尊重,并与当地的土著女子结合,产生了第一代的混血华裔。

  2.经济原因

  华侨在马达加斯加站稳脚跟后,那些能够迅速发家致富的较富有者,回广东顺德、南海娶妻生子。但对于大多数当初想着到海外掘金的华人特别是那些进入山区的华人来说,由于生活并非那么富有,筹措路费,飘洋过海回中国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他们无法回广东娶妻生子,无法孝敬父母。他们只能与马国本地女子通婚,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混血华裔。

  3.社会原因

  马达加斯加历来的政策都是不允许外籍人拥有马国的土地和房产,外籍人只能采取租赁的方式租用土地或房产99年并可续租。这对于华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华侨在马达加斯加永远只能拥有居留权,但不能入籍。如果华侨娶马国本地女子为妻,不仅可将土地和房产登记在妻子名下,而且他们所生的子女自动取得马国国籍。基于此种考虑,也促使了许多华侨与当地女子结合。

  如今,有部分华侨(包括新侨)采取用钱买的方式加入马国国籍。按马国规定,加入马国国籍是要正式登报宣布的,而这种私下用钱买的方式是没有登报的,严格来讲,只是取得了拥有马国国籍的有关证件,而并非真正加入了马国国籍。

  4.生理原因

  中华民族“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使得早期作为劳工输出到达马达加斯加的华人都是清一色的男人。由于这些人常年在外生活,鉴于生理的需要,也促使了许多华侨与当地女子的结合,产生大量的混血华裔。

  5.政治原因

  在马达加斯加的华侨,无论老侨还是新侨,无一例外都是自己做生意,由于他们不能取得马国国籍,就无法在仕途上有任何发展。而混血华裔自动取得马国国籍,享受马国国民同等待遇,以至他们易于融入当地社会,较纯粹的华人更易被马国的土著所认同,在社会及政治仕途上就可以顺利发展。

  因此,百余年来,华侨迫于生存需要、生意需要和生理需要,与马国当地女子结合,产生了大量的混血华裔。据非官方统计,马达加斯加现有纯粹的华人5万人(包括老侨和新侨),混血华裔30万人,两者相加已占马达加斯加1700万总人口数的2%。其中,混血华裔占华人血统的85.7%,已成为马达加斯加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

  二、马国混血华裔群体的构成、现状及特点

  1.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广东顺德、南海人到达马达加斯加后,做通了马达加斯加政府的工作,禁止非顺德、南海人尤其是梅县客家人前往马达加斯加经商,使得马达加斯加早期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广东顺德、南海人,也造成了混血华裔群体的血统构成非常单一,即全部都是广东顺德、南海人的后裔(其中顺德人的后裔占98%)。

  2.现状

  在马国首都塔那那利佛及塔马塔夫省,以及“金三角”地区,都有着大量的混血华裔。这些混血华裔已进入了马达加斯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政府雇员、大学教授、商人和完全混迹于普通马国土著人的混血华裔。

  时至今日,混血华裔已成为马达加斯加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在马国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一些人已进入上层社会。部分重点人物如下:

  潘伟喜,马达加斯加前总统顾问,现在总理办公室供职。广东顺德乐从混血后裔,能说流利的顺德话。

  陆社恒(维克托·希科尼纳),马达加斯加现任驻华大使,广东南海南庄混血后裔,能说流利的南海话。

  陈威廉,马达加斯加工贸部顾问,马国京城中华总会副会长陈国帧的侄子,广东顺德混血后裔。去法国留学并定居后又回马国发展。能说流利的顺德话,兼任首都新侨创办的第一份华文报纸——《东方新视野》的法语编辑。

  3.特点

  ①父系血缘。马达加斯加的混血华裔中,大部分人的父亲是顺德或南海人,母亲是马国人。因此,由于父权的思想影响,这些混血华裔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有的皮肤黝黑,却能说流利的顺德话,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②参加华人的团体活动,包括总会活动、青年会活动、中文补习班的学习等群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接受着中华文化的熏陶,也得到华人的认可;他们进入社团上层,成为侨领;他们参与华人的全部活动,彼此交流,增进了解,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每一个混血华裔的脑子里、骨髓里。

  ③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所产生的道德观念、生活习惯不同。能说一口流利顺德话的典型混血华裔、京城中华总会总务黎兆伦先生,一再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念念不忘父亲在临终前已说不出话来的情况下做出的:“学唐文,学唐文……”的嘴形。他说,他有兄弟姐妹14个,兄弟姐妹中读中文的就偏爱中国,与川妹结婚,吃水饺;兄弟姐妹中读西文的就偏爱西欧,喝牛奶、吃面包。他很看不惯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谈生意时,却居然要一个马国人在中间翻译。他希望他的孙辈能有机会学好中文。

  ④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就是:华人及其会讲顺德话的混血华裔生活水平较高,生活富裕,住的都是砖石结构的豪宅,如Antalaha地区80%的砖石结构房都是华人或混血华裔居住,另20%的砖石结构房是与华人或混血华裔有着各种各样关系(多为亲戚)的马国本地人(土人)居住;而不会讲顺德话的混血华裔的生活水平就多数与普通马国人即土人一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住在贫民窟一样破烂不堪的木板房里,家徒四壁,连被台风刮歪了的房架也无力修缮。

  三、马国混血华裔群体的发展与中华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的不断交叉混和,马达加斯加的混血华裔群体将不断发展扩大,并深深地根植于马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也是我们侨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由于无法接受到中华文化的教育而与祖籍国的感情将越来越淡薄,与祖籍国的联系将越来越少。但也会有另一部分人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会努力接受中华文化:

  1.文化认同的因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一直吸引着各国人民的目光。而混血华裔,骨子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这使得他们更易于接受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

  在马国京城中文补习班,有一个专程从塔马塔夫省来学习中文的第四代顺德混血后裔陈秀青小姐。27岁的她,能说流利的顺德话和不很流畅的普通话,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很想到中国来学习,很想学毛笔字。在补习班学习时,由于补习班只有一个老师,师资力量不足,她主动出来帮助老师上课,义务地教中文程度比她低的同学。

  在补习班内还有一个60多岁的学生,义务教程度更低的学生学习中文。他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去教他的孙子学习中文。

  2.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界各国瞩目,也令世界各国关注中国的巨大市场。而混血华裔与祖籍国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其在与祖籍国的经济活动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可以快速适应祖籍国的种种情况,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势更迅速地寻找商机。因此,混血华裔鉴于发展自身经济的利益驱动,更愿意接受中华语言文化即普通话的教育,以及想从方方面面增加对祖籍国的了解,包括书本、音像等各种传播媒体。

  祖籍国经济的振兴,企业的向外拓展延伸,也促使马国的混血华裔和纯粹的马国本地人对中国语言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在马国京城中文补习班学生名册上看到,有不少的混血华裔和马国本地人甚至是在政府机构工作的马国人来学习中文。他们通过几个月的业余学习,就可以学会简单的对话,然后到在马国的中资企业去应聘,可得到相当于原来3至5倍(200美元左右)的工资。

  3.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达加斯加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加上各类野生水果繁多,使得这里成了饿不死人的天堂,也造成了马国人容易满足现状、懒惰、讲究享受的习俗,他们总是没钱了才会去工作。

  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在马国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下,很快就能发家致富。中国人对子女负责任的传统美德又使得中国人在马国迅速站稳了脚跟(马岛的印度人若与当地土人有了孩子,也是不会娶土人的,而法国人更是立即买飞机票远走高飞)。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璀璨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马国也不例外。由于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观念使得华人与那些满足于现状、贪图享受、不求进步的马国人来比,进步许多,有所追求,努力向上,因此,混血华裔鉴于父辈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发展需要,他们也看好中华文化,希望学习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四、做好马岛混血华裔群体工作的几点思考

  居住在马国的大量混血华裔,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与外族文化的结合体,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种奉献。由于这种结合,中西文化的碰撞,产生了马国特有的景观:一批人长着黝黑的皮肤,吃着大米饭,讲着顺德话,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由于血缘的关系,他们同祖籍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我们侨务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如何争取他们,并为他们在马国的生存、发展服务,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是侨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中华文化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通过文化学习与交流,努力使中华文化在华裔中继续传承下去,使得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人越来越多,相互间就会有许多共同点,更易趋同。

  因此有必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支持马达加斯加中华文化的教育。包括语言文化、中国传统、民俗、道德等的教育,不仅从人力上而且从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塔马塔夫省华侨学校在开展华文教育、推广普通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校合格的中文教员不足,教学设备简陋,仅靠国侨办派一个教员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现在连中国驻塔马塔夫领事馆的领事和副领事的夫人都到该校义务教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可以考虑为汉语教材配备录音磁带,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也可以为自学汉语者提供方便。

  2、开展烹饪培训。中国的烹饪技术是早期甚至至今许多海外华侨华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技能。马国的华侨及混血华裔有许多是开餐馆的,但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菜肴品种少、质量不高等问题。可考虑组织一些厨师团前往培训,以提高当地餐馆的烹饪技术,帮助华人及混血华裔提高社会竞争力。

  3、马达加斯加的华人及混血华裔在当地社会中处于中上层地位,他们当中不仅有政府高层官员、大学教授,还存在一些“大地主”、“大财主”。可以考虑趁马达加斯加现在准备开放搞经济建设的时机,组织一些马国华人及混血华裔企业家来华参观考察,为我国和马国的经贸往来搭建一个平台,既为我经济建设服务也为马岛的华人及混血华裔的发展服务。

  4、在马达加斯加一些偏远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顺德混血后裔,他们因为生活贫困,从来就没有回过祖籍国。他们从小就受父辈的影响,知道祖籍国,向往祖籍国。而祖籍国经济的振兴,更使他们越来越想回祖籍国看看,回祖籍地寻根。可以考虑组织一些从未回过中国的混血华裔观光团或夏令营,让他们回祖籍国观光、活动,让他们看看家乡的发展情况,以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和认同。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