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走近巴拿马华人(上)
2006年No.6 海外纵横 作者:杨发金

  巴拿马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中美洲地峡,被称为连接南北美洲的桥梁、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通道。

  一、巴拿马华侨的人数、来源地与分布图

  巴拿马全国人口为311.62万(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其中白人(blanco)占11%;黑人(negro)占13%;印地安人(indigena)占5.3%;华人(chino)占5%;印地安人与欧洲人混血人(mestizo)占63.7%;另有少量犹太人(judio)、欧洲人与黑人混血人(mulato)和黑人与印地安人混血人(zambo)。

  那么,这5%的华人是怎么来到巴拿马的呢?

  移居巴拿马的华侨人数有五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是美国人修建巴拿马铁路时期,来巴拿马的华人大约有两万。

  1850年,由美国业主从加利福尼亚州招募来巴拿马的华工约1000人。

  1852年至1856年,从中国大陆广东和福建省招募华工,经香港或澳门来到巴拿马的华工约两万人。这些华工除按契约修建铁路的一部分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散居到全国各地独立谋生。

  当时巴拿马全境总人口为128897人,纯华人总数占当地人口总数的16%左右。

  从中国大陆来的华工经过三个月的海上苦难之后,到达巴拿马湾,先到Taboga岛登陆,再转到巴拿马城小住,然后集体到Gamboa镇和Gorgona镇之后的Mat-achin镇常住,开始参与铁路的西半段工程的施工。

  华人抵达巴拿马的情况在书籍和报刊上有一些记载:

  1850年即有船只从中国大陆运送华工到巴拿马,死亡率高达24%(原载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

  1852年美国从中国招募300人来巴拿马当劳工,因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和传染病,有72人在途中死亡,到达巴拿马时只剩下228人(根据英国政府史料记载)。

  1853年425名中国人被招募到巴拿马当劳工,途中死亡96人,到达巴拿马时只剩329人(原载马士撰写《中国帝国对外关系史》)。

  1853年另一条船运800名华工来到巴拿马(原载陈翰笙主编《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853年巴拿马铁路公司招工代理用一条只能装450人的船装进700名华工(原载马士撰写《中国帝国对外关系史》)。

  1854年4月1日,《巴拿马明星报》第二版刊登华工抵达巴拿马的消息:“‘海巫’号帆船船长G.W.Francer和Dorrance医生运载705名华工从汕头出发,经过61天的航行,于3月1日中午抵达港岸。‘海巫’号此行顺利,船程中仅11名华工死亡,安全抵达巴拿马港口的有694人,其中4人伤残,全部是男性华工,看来身体状况良好。”

  自1849年至1854年,运送到巴拿马修建铁路的华工达4000人(原载陈翰笙主编《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关于“Matachin”镇名,人们普遍认为是由于华工在此地集体自杀或自杀人数太多事件而得名的“Mat-achino”一词的缩写。

  历史学家Duval Miles Jr.考证了Matachin是“Mata”-“Chino”缩写的说法。他指出,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1907年12月25日学报上刊登的G.W.Devis撰写的《运河记录》一文中写到,在《山在移动》一书中,Matachin镇名已经出现在1678年发表的地图之上。就是说,华工到达Matachin镇172年之前,此镇已经叫作马塔钦镇了,其名字实际上与华工自杀无关。Matachin原为非洲一种古老舞蹈的名称。镇名可能与华人到达之前的早期贩卖黑人有关。

  第二个高峰是巴拿马作为去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中转站时期,滞留在巴拿马的华人约有两万人。据陈泽惠《十九世纪盛行的契约华工制》第177页记载,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转过程中留在巴拿马的华工多达25000人。

  第三个高峰是法国修运河时期的5000人。据清廷《外务部档》光绪十四年出使美、西、秘大臣张荫恒的奏折称,“(1888年)广东客民赴役(指华工参加开河工程)者两千人”。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出使美、秘、古、墨大臣梁诚致农工商部函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法国公司)又陆续运去几千名华工开凿巴拿马运河”。

  可见法国人开凿运河期间,使用华工人数应在5000人左右。

  第四个高峰是美国人修运河时期的约5000人。据《清季外交史料》第178页记载,二十世纪初,美国继续“该处开河,华民众多”。据清廷《外务部档》记载,1906年美国所属巴拿马运河局从南洋文厘拿埠首批运进2500名华工开河。据美国留学生林葆恒等致清廷外务部禀呈,(美国于1906年)派其代理周超、汤辅民等到中国直接招募华工。

  根据巴拿马官方公布,在美国人开凿运河期间,华工总人数不会超过5000。

  第五个高峰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合法来到巴拿马的有两万人。

  第一代华人是铁路工程施工之时或竣工之后定居在巴拿马的华人。第二代华人是巴拿马作为中国大陆和拉美国家的中转站时留居在巴拿马的华人。这两代华人是巴拿马华人的基础和主体,开凿运河的两个时期移民并不太多。当年来巴拿马当华工的人95%以上来自中国大陆广东省,他们签订合同之后先去香港或澳门,再乘船渡过太平洋来到巴拿马。

  据巴拿马官方人士的习惯说法,华人人数占巴拿马全国总人口约5%,即15万。据巴拿马移民局于2004年公布的数字,带有中国姓的巴拿马华人占全国人口的10%,即30万。但在巴拿马历史上的居民登记过程中,由于官僚们对中国人姓和名的无知及种族歧视,不少中国人丢失了中国姓,只剩下了甚至连自己都不知的部分中国血统。谭坚先生在《巴拿马华侨150年移民史》一书写道:“35%的(巴拿马)人口可以在他们的家族谱系中找到中国人的血缘”。巴拿马前总统吉列尔莫·达拉先生与本文作者交谈时强调华侨和华人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30%,并声明,“我说这话与我夫人安娜·梅·冯是中国人无关”。

  这15万华人指的是其相貌特征是中国人的华人,不包括已经与当地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和其他种人混血的华裔。若从1850年算起,混血之后再混血,传到第四代之后,已经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相貌特征了。

  从事修路开河的华工的劳动和生活范围主要在铁路沿线或运河沿线的村镇之中。随着工程进展与结束,华人逐渐向逐步繁荣的巴拿马城和科隆市两地集中。巴拿马城始终是华人定居人数的龙头老大,但科隆市华人数不比巴拿马城少多少。1885年3月31日,一场大火和几乎同时发生的一场暴动使科隆市华侨财产严重受损。于是部分华侨从头开始创业,部分华侨则转战到正在开垦香蕉业的牛口省。居住在巴拿马城的华人有的移居内地,如贝诺诺美镇进行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来,巴拿马的新侨大部分在原居住地上扩展;二十一世纪,几乎巴拿马的每一个省都有华人的身影。

  若华人总数按15万计,这15万人中约10万为广东省花县人,3万为广东省恩平、开平、台山、新会等四县人,1万为中山县人,其余来自清运、从化、鹤山、赤溪、顺德、番禺、南海、三水等地区。所以,旅居巴拿马的侨胞大都讲广东话。七十年代以后,一些来自中国其他地区如浙江、福建、辽宁、北京、湖南、山东、河北和河南的民营企业家在巴拿马扎根,华人聚会时讲普通话的人多了起来。广东侨胞除自己努力学讲普通话之外,还教育子女学讲普通话。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中国深圳中兴电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向巴拿马派驻常设机构,派来的业务人员均为各大公司精英,都具有高学历。100多位公派人员的到来不仅对巴拿马华人成份有所影响,而且使在公共场合中讲普通话的人更多了。

  二、巴拿马华侨的经济状况

  华人自1850年抵达巴拿马之后,绝大部分参加修铁路工程。根据劳工合同,每个月工资为25美元,被公司扣除伙食费、日用杂费和归还从中国到巴拿马的船费之后,实际上可以领取4到8个美元。这些农工或非专业壮工稍有积蓄便转向商业领域,凭借绝顶聪明的头脑和日夜辛苦劳动,先做点小本生意,摆个小摊,跑个外卖,沿路兜售,而后拥有固定的地点,便办起食品店、水果店、杂品店,地点先是铁路沿线的小镇,随后向铁路沿线两侧和两端的人聚处发展。经营方式从摆摊、跑卖发展到批发。经营范围扩大到洗衣店、五金店甚至小型制造业。也有部分华人一到巴拿马就涉足铁路工程以外的经济活动,凭借不知疲倦的努力,先给别人打工,后办自己的生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据张荫恒著《三洲日记》记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巴拿马)仰望龙旗招展,则华人酒楼也,车经开河之地,畚锤未缀,华人沿街列肆,卖食物,不一而足。”

  华人抵达巴拿马不到30年,一些华人不仅在经济上站稳脚跟,而且生意亦初具规模。巴拿马城的永和昌、华安、永利成、朱氏公司、三环公司等大商行已是全国有名的大型公司。例如,郑始发于1885年来到巴拿马,1903年接管父亲郑昆俊的生意,经营进出口业务,并在上海和香港开设郑氏分公司,担任首届中国商会主席,被公认为当时侨界首富,其威望之高,以至于被中国政府任命为巴拿马商务代表。

  1909年7月25日,出使美国、墨西哥、秘鲁和古巴的大臣伍廷芳于11月15日顺道考察巴拿马华商情形的奏折中称,“(二十世纪初)华侨在该埠(巴拿马城)贸易约三千人,商多工少,营业颇称发达”。

  1909年12月6日,清廷和硕亲王在关于拟设巴拿马总领事馆的奏折中称,“(在巴拿马)我国侨商数千,投资千万,几握其全国商务权之半”。

  1910年4月18日,中国驻巴拿马总领事欧阳庚致外务部呈参信中写道,“我华民商务之在巴国者,以巴京(巴拿马城)为最大,次则个啷埠(科隆市)。由巴京至个啷埠开河一带,火车所经共华里一百四十余地,华民店铺约300家,零星散处各埠者亦不下百十家,约共3000余人”。

  根据《巴拿马·共和国百年》一书记载,1908年,巴拿马城商业活动的82%被外国人经营,其中零售业的79%被中国人控制。这一统计说明在90多年以前,华人就掌握了巴拿马商品零售的大半个天下,也说明华人凭借自己的刻苦耐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既在巴拿马稳定地生活着,又给巴拿马经济增添了活力,不少华人成了商界杰出人士。

  华人抵达巴拿马一百年之后,即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后代已经不只是劳工、农工或零售商了。随着自我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提高,华人开始涉足巴拿马经济的所有领域,如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餐饮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进出口贸易、旅游业、环保业等,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有顶尖人物出现。

  华人在事业有成之后考虑回报社会。始于1998年的中华总会电力通慈善捐款,每年均在6万美元之上,受到巴拿马社会各界好评。2005年度捐款高达10万美元,其中黄国贤先生一人独捐4万美元,花县同乡会捐款2万美元,中山同乡会捐款5000美元,华人爱居住国之心光芒四射。□ (待续)

  (作者系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前代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