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南非华侨华人的现状
2010年NO.4 海外纵横 作者:王森 等

  我国与南非的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记载,早在1660年,就有一位名叫万寿的华人移居到南非,所以华人移民南非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多年前。华侨华人闯过道道难关,经过了数百年风雨沧桑的发展历程,目前已遍布南非每个主要角落,在当地安居乐业,谱写了生存发展的辉煌史册。

  一、南非华侨华人的人口情况

  早期移民南非的华侨华人主要是来自中国广东以及荷属东南亚殖民地流放的华侨华人,人数很少,随后逐步增加。近代华侨华人移民有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民不聊生,中国人到南非寻找生存机会;第二次高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国人到南非寻找发展机会,这个时期香港和台湾同胞也成为这次移民浪潮的主体。

  1998年中南建交后,随着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前往南非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众多中国大陆新移民的涌入改变了南非华人的来源地结构。上世纪90年代,南非华人中来自广东、台湾、福建三省的人口比例分别占总数的50%、20%、10%。而目前南非华人总数超过30万,约占南非人口总数的0.4%,在南非民族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目前,华侨华人来自福建的最多,占了华侨华人总数的35%;广东和台湾次之,各占20%;剩下的25%则来自中国的其他省份。

  长期以来,华侨华人主要从事商业,往往需要居住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华侨华人的分布区域主要是南非三个首都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和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德班、伊丽莎白港等地,其中又以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最多,集中了南非半数以上的华侨华人。2005年底,在约翰内斯堡出现了非洲第一条唐人街,这条世界上最年轻的唐人街周边社区的华人居民已达6万人之多。

  从职业来看,目前华侨华人在南非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国内各大公司派驻南非的商务代表,另一类是个体或私营者。大多数华人自己当老板。中国大陆新移民在南非主要以经商为主,从事饮食、商贸、电子、建筑、渔业等行业。其中也有不少人从事进出口贸易、旅游业,或者开诊所、办工厂等,但规模一般较小。相对而言,来自台湾、香港的新移民主要是投资和技术移民,其经济活动超出了原来华侨华人经济的范围,以经营纺织、电脑、电器、金融等行业为主。除此之外,由于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华人的迅速崛起,职业范围也有所扩大。他们从事的职业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就职于中资企业,如中国银行约堡分行、中远集团南非分公司等;二是就职于政府部门,如市议会、国会等;三是留学生,他们大多集中在约堡地区的金山大学、约堡大学,开普敦的开普敦大学等高校;四是各种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商人等。

  二、南非华侨华人的经济发展状况

  南非华侨华人经济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处于弱势。7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南非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变化,华侨华人经济步入发展新时期。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影响范围也从边缘地带扩展到核心地区,影响深度从单纯为偏远地区的穷人服务延伸到南非经济体的方方面面。1977年的一次社会调查表明,南非华人的经济收入已从“舒适到富裕”,这意味着南非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在当时已然处于中上层的位置。另外,据南非官方资料,从1982年4月到1985年3月,台商在南非“黑人家园”申请的投资项目有63个,总投资额为9470万美元,创造就业机会1.6万多个。1988年,台商在南非拥有工厂数目增至120家,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随着台湾大量投资资金的注入,南非华侨华人所从事的行业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餐饮、店铺等传统行业,华侨华人开始大规模向成衣、纺织、塑料、珠宝、贸易、电脑等新兴行业进军。在这段时间,南非华侨华人对南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1994年,新南非诞生后,中国大陆新移民前往南非的人数逐渐增多。1998年中南建交后,中国大陆对南非的投资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与此同时,南非华侨华人经济随着大陆新移民的加入,不仅延续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对南非经济的影响范围与层次上更有了量与质的突破。例如,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国内经济结构单一,轻工业水平低下。再加上欧美日等国家向南非出口的产品大多针对10%的白人高端产品,无法满足占总人口90%的黑人低档市场。因此华商把握商机,凭借“中国制造”的优势,为南非提供了种类丰富的轻工、家电与电子产品,提高了当地的消费结构及生活水平。此外,华商经营的贸易公司约190余家,资本总额约5300万美元。金融保险公司及航运公司约8家。华商经营的其它企业还有渔业公司、蔬菜种植园、家禽饲养场和小型宝石公司等。除了从商置业外,南非也有不少新一代华侨华人选择医生、工程师、律师、公务员等社会职务,他们在经济上也大都跻身于南非的富裕阶层。

  南非对华商限制的放宽与南非华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改变。华商经济从当初局限在偏远的小商店发展为七八十年代的投资建厂,到如今已朝着集聚化与规模化的商业格局转变,为南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约翰内斯堡除了原有的一条唐人街之外,又形成了一条新唐人街,百货店、餐饮店鳞次栉比,颇具规模。短短几年时间,这里较具规模的中国小商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5家,形成了一股“中国城”热。有实力的华商加大了对当地房地产的投资,纷纷投资兴建商城。2006年先后有“中非国际商贸城”、“中国商贸城”同时投入建设。2007年11月时,约翰内斯堡的非洲商贸中心四期工程已经竣工,展现了中国城的繁华景象。2008年9月,开普敦中国城已全面竣工,并正式开始营业。现代化的国际商城在百年黄金矿脉上拔地而起,标志南非华人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政府对于华人的参政,也是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2006年姆贝基总统亲自到国会议员黄士豪家做客,并鼓励华人积极参政议政,积极投身于南非的经济建设。姆贝基说:“华人己经为南非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旅居南非的华人把南非作为自己的家,把自己作为南非社会的一分子,共同应对南非社会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华人参政情况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越来越多的华人对当地政治感兴趣,华人进入政坛的人数逐渐增多,华人在南非议会人数越多,影响就会越大,这对提升华人在南非的社会地位和改善处境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促进中南友好关系的发展。

  三、南非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

  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和华人社团是侨社的三大支柱,南非华社也不例外。南非华侨华人重视华文教育,把它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南非华侨华人媒体时刻关注中国新闻,及时为华侨华人以及当地居民提供中国消息,在整合华人社会资源,沟通华侨华人社会资讯等方面提供平台。华人社团积极促进侨社团结互助的同时,主动充当联系当地政府与各界人士的桥梁,争取与保障当地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

  1、华文教育。上纪50年代以前,南非有13所华校,但因种种原因有8所华校在创办几年后停办,华文教育遭遇了极大的挫折。50年代以后,华文学校规模都得到扩大,学生人数增多,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南非各侨团普遍开办中文班,如中华文化中心中文班、华心文教基金中文班、国际佛光会斐京协会普贤分会中文班等。南非大学和斯特伦博什大学也开设了中文课程,供学生选修。2007年,中国先后在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建立两所孔子学院,受到当地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2007年12月,广东暨南大学又与南非罗德斯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携手共建一所新的孔子学院,以满足南非广大华侨华人和中文爱好者的需求。2007年,由南非华人、三九国际集团董事长徐有强先生发起创办了中国大陆在南非开办的第一所华文学校。最近,南非国会华人女议员陈阡蕙也在国会强调,中文将成为21世纪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工具,提前将中文纳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南非的国家利益。可以预见,华文教育在南非的前景看好。

  2、华文媒体。南非华人报刊创办较迟,始于抗战期间,当时仅有《侨声报》和《电流刊》。战后到60年代末是大发展时期,华文报刊达19种之多。仅1970年-1999年新创办的华文报刊就有四家,来自中国大陆的新侨1999年创办了《南非华人报》,该报定位“三华”:即华人办的、给华人看的、用的是华文,自创刊后在华人社会广受欢迎。2006年8月,南非首本简体中文杂志《虹周刊》正式发行,该刊旨在向南非华人深入介绍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和社会文化生活,传播南非的主流声音。它的出现标志着华人在南非的影响力扩大,文化信息日益浓厚,层次品位不断提高。华人报刊的演变经历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报刊语言也经历了从中文到双语,再从双语到中文的过程。在当今的南非传媒界,活跃着一批以华语、华文为媒介的平面和电子传媒,它们传播着当地华人的声音,并在当地华人社会中承担着资讯传播之外的一些社会功能,成为连结南非华人社会的纽带,也是探讨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论坛,对华人社会的整合与发展意义深远。

  3、华人社团。自19世纪后期起,为了巩固华侨华人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的权益,不同的华侨社团及组织应运而生。随着新移民的急剧增加,为了尽快适应南非当地社会,新移民抵达南非后就积极寻求加入或建立华人社团,积极参与华人社团活动,并通过华人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非的华人社团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目前,南非华侨华人已经建立多种形式、功能齐全的社团组织,如宗乡组织、商业协会、宗教团体、爱国组织、兴趣协会等,华人社团过去是基于血缘与地缘纽带建立起来,在社团内部起到守望相助,平衡利益,共谋发展的作用。但由于社团之间历史、语言、文化等差异,往往各自为政,对外很难形成一个声音,发挥一致的力量。现在的华人社团已经发展成为跨血缘、跨地缘的华人共同体。为了在南非生存和发展,华人社团积极沟通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保障华人的合法权益。例如,1996年建立的南非中华工商联合会的宗旨是促进会员间事业发展、互助互爱并促进会员在中国与南非两国间积极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提高会员在南非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又如,2004年建立的南非南通商会致力于将全体旅居南非的华商团结起来,共同维护南非的商业规则,进一步繁荣南非经济市场。

  四、南非华侨华人积极回馈当地社会

  南非华侨华人走过了300多年的沧桑岁月,从开始的陌生与无助到如今已逐渐适应南非社会,现在生存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总结南非华侨华人生存环境改善有三大因素:一是南非政府的民族、种族政策直接决定了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空间;二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与南非的友好关系直接影响华侨华人在南非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取向;三是华侨华人自主地调适与当地社会、民族和文化的关系。事实证明,南非华侨华人积极回馈当地社会、与当地社会保持良性互动、与主流社会密切沟通是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积极回馈南非社会。南非华侨华人通过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赏,从而在当地建立良好口碑。例如,南非华侨华人每年都会在约翰内斯堡北部亚历山大区开展捐赠物品献爱心活动,向当地300户贫困居民家庭捐赠食用油、面粉、糖、棉被、衣服等日常生活物品,并向当地小学捐款15000兰特(约合1500美元)。这项活动由南非约翰内斯堡华侨社团、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事馆、南非豪登省议会联合举办。截至2008年,这样的捐赠活动已举办五次,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好评。2008年豪登省议长和约翰内斯堡市议长对华人社区的捐助表示感谢。他们认为华侨华人勇敢勤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南非民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这是对南非华侨华人社交活动努力的极大肯定。

  第二,积极与当地人民良性互动。南非华侨华人一改以往封闭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当地举办的各类活动,不再只忙于赚钱,开始主动地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并邀请当地的各界人士参加,其中的一些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2007年2月,由南非粤港澳总商会主办的南非华侨2007年春节庙会广场文化庆祝活动,在约堡市的Brightwater Commons商贸广场隆重开场。到场的不仅有约翰内斯堡市长这样的南非政府高层,也有众多的当地市民。文化节上展示的异国风情为当地人展现了中国传统而富有生机的一面,这样别开生面的活动受到了他们的广泛赞誉。

  第三,积极与南非政府高层接触。南非新政府上台使华侨华人有机会步入政坛,一些拥有话语权的侨领通过与南非政府高层的接触为南非侨界谋福利。例如,2009年11月26日,南非华侨华人代表邀请南非警察部长纳西•姆特特瓦在约翰内斯堡举行座谈会,商讨联合打击犯罪问题。南非华人议员黄仕豪曾邀请南非总统姆贝基到他家中做客,讨论如何保护华人在南非的安全问题。南非华侨华人的社交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提升,而他们的社交努力将带来包括社会形象提升、民族相互理解、安全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好处。-

  (作者系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