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柔佛古庙游神活动“入遗”之启示
2012年NO.3 海外纵横 作者:黄晓坚

  今年2月10-14日,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举办一年一度的游神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游神活动创下了多项纪录:一是马来西亚首相首次亲临观赏并颁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二是马中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马来西亚的古庙游神、廿四节令鼓、高桩舞狮及中国的英歌舞)同台亮相;三是世界各国前往采访媒体数量空前;四是游神阵容最大(夜游从晚上持续到凌晨,118支舞龙队伍参与游神活动);五是参与人数最多(逾30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如此大规模的华人民俗文化活动,其内在动因及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

  柔佛古庙游神活动起源于新山华人五大帮派的神供奉(即潮州人的元天上帝、福建人的洪仙大帝、客家人的感天大帝、广肇人的华光大帝和海南人的赵大元帅,其中元天上帝为主神),至今已有142年的历史传统,其间除了1942年因马来亚沦陷、华侨惨遭杀戮而停办外,从未间断。

  早期华侨出国,面临着艰难险恶的陌生世界。他们往往将家乡的“老爷”(神明)恭请到侨居地立庙供奉起来,冀获保佑。生怕神明在庙中呆久了不开心,每年正月庙会(也有在其它时间举办的),还要把它们请上街头看戏、巡游,接受万众的顶礼膜拜。至今,在闽粤侨乡各地村镇,由民众自发组织的“营老爷”游神活动仍然相当普遍;在东南亚各国华社,游神活动亦不鲜见,只不过规模都较小,影响也不大。

  新山毗邻新加坡,1855年开埠后实行“港主制度”。陈厝港港主陈开顺从新加坡招徕大量潮州同乡前去种植甘蔗,也把源自新加坡的会党组织“义兴公司”带进了柔佛州。当时,许多著名港主如陈旭年、林亚相、林进和等都是潮州人,他们都有“义兴公司”的背景。大约在1870年,“义兴公司”首领陈旭年港主便发起建立了柔佛古庙,成为新山华侨的核心活动场所。这座潮式庙宇设计典雅,建筑及雕塑艺术高超,体现了当年五帮华侨勇于拓荒、团结一致的宝贵精神。不过,柔佛古庙每年的最大盛事,却是农历正月二十日开始的众神巡游庆典。史称,届时“全柔各港之港主,须各领航船一艘,灯笼一对,前赴新山参加神游。”伴随潮音“兴啊”、“发啊”的阵阵呐喊而来的,还有热闹的戏剧演出和锣鼓队、舞龙队等,盛极一时。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山只有30多万人,是个典型的“过境”城市。此后,因怡宝等地锡矿业衰败,大量民众南下新山定居,新山人口很快突破百万大关,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随着华人新移民的大量到来,传统的柔佛古庙游神活动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本土大量文化精英的积极介入。大约从90年代起,即有来自马来西亚本国及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学者应邀前往新山,对柔佛历史、柔佛古庙和游神活动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唤起了人们对保护、延续华人历史文化传统的强烈意识。在这基础上,文化精英们刻意在游神活动中植入表演文化,并借机表达华人族群的政治诉求,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展示华人精神风貌的大舞台,从而得到来自国内外民间、政府和报刊、摄影、影视媒体等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华人文化精英们没有白费功夫:他们吸引了国际的目光,掌握了文化的话语权。2009年,他们进而着手“申遗”,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获颁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下一步,他们还将启动申请“世遗”的程序。

  其次是中国侨乡民俗文化的引进和交流。1998年,新山游神活动的策划者之一陈再藩回祖籍地广东省潮安县“寻根”,将一段短短七八分钟的游神录像视频带到了潮汕地区,渴望与原乡游神文化进行交流,引起了潮州电视台的浓厚兴趣。此后,该台多次赴新山拍摄报道柔佛古庙游神活动,还引入了马来西亚华人独创的“廿四节令鼓”,成为中马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尤其是2011年,当汕头市主要领导访问新山时,在陈旭年街的华族历史文物馆了解到当地的游神文化,深受感动,当即决定于翌年派出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阳英歌舞参与其盛会,随后还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委实给今年30万人狂欢的新山游神嘉年华添了一把火。

  实际上,由于早期华人移民文化程度低,他们在海外立足的同时,往往将乡土信仰和民俗文化带了过去,并与其后输入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并行不悖、相互渗透的二元结构体系。以新山柔佛古庙游神为代表的海外华人文化现象,正充分反映出了海外华侨华人文化的这一特点及其在构建当代华人族群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当前,以闽南、潮汕、客家、海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侨乡,民俗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化的双向互动,越来越成为维系海外华人与中国关系、推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加强观察和研究活跃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的民俗文化现象,深化中国民间文化对于强化华人文化凝聚力作用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涉侨文化工作提供扎实有力的理论支撑。-(作者系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研究员)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