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2011年世界侨情:特点与趋势
2012年NO.3 海外纵横 作者:曹云华等

  编者按:近期,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出版的《世界侨情报告2011-2012年》面世。由曹云华等人集体编写的“2011年世界侨情:特点与趋势”属于该书的一部分。该文从华人参政、华人经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社团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1年世界各地侨情变化、特点和趋势,以此反映和研究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侨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世界在变,侨情也在变。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迈向世界大国,将会有更多的国人迈出国门,将会产生更多的华侨华人,将会出现更加复杂多变的侨情。我们试图在这纷繁复杂的、发展变化的世界侨情中探索,分析世界侨情变化的特点,展望世界侨情的走势,把握世界侨情的脉动。本文概述了世界华侨华人在2011年的发展变化。

  一、华人政治参与多姿多彩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华人面临的政治环境也存在极大的差别。总的而言,北美地区华人参政形势大好,东南亚地区华人参政的热情不断提升,欧洲地区的华人刚刚迈出艰难的一步。

  (一)基本情况

  北美

  参与“联邦选举”与“地方选举”齐头并进,“选举型”与“委任型”华人精英并驾齐驱。

  继2010年华人在所在国联邦政府参政掀起一阵小高潮后,2011年华人仍然保持参与“联邦选举”的态势。2011年,骆家辉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在参与“地方选举”方面,华人的积极性同样很高。2011年,旧金山市长之位,16位参选人中,有5位是华人。经过数月的激烈角逐,李孟贤以高票当选美国旧金山市长。在加拿大,自由党的黄素梅和陈国治成功进军安省省议会。

  “选举型”与“委任型”华人精英并驾齐驱。在北美洲,华人参政一般是通过选举的形式参与竞争,但近年来,也出现“委任型”华人政客,如:美国的骆家辉;加拿大卑诗省政府成立卑诗移民专责小组,该组8位成员中4位是华裔。

  欧洲

  华人成为各党派拉拢的对象。长期以来华人及其社区被当地社会看成是“沉默的一群”。但如今,随着华人人数和经济实力提升,英国各党派不敢忽视华人选民;在法国,为了获得华裔选民的支持,法国主要政党代表首次参加华裔选民政见会,这是法国历史上首次举行专门针对华裔选民的相关活动。

  东南亚

  华人在东南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参政时间不长,各国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华人享有充分政治权利并主导政治,如:新加坡华裔与其它族裔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第二类,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比较融洽,政治有一定的开放度,给予华人较大的参政空间,包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第三类,伴随着本国政治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华人参政环境逐步好转。

  (二)华人参与所在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

  1.“参政意识”不断提高,“华人利益”得到保障。

  华人社会开始意识到,华人参政不仅可以提高地位,还可增加对政治事务的关注,进一步引起华裔选民投票的意愿与兴趣。更重要的是,只有进入政界才是保障“华人利益”的根本方法。

  华人“参政意识”不断提高。2011年,在美国、英国等欧美主流国家华人参政屡创“佳绩”的同时,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华人参政历史较短、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华人也开始通过手中的选票表达自己的意见。

  “华人利益”得到保障。如:美国加州华裔国会女众议员赵美心成功连任后强调,她连任后最重要的工作是,不遗余力地力促国会为美国1882年的排华法案向全美华裔社区道歉,同时继续推动并争取国会通过综合移民改革的法案。海外华人开始逐步通过政治参与来维护华人社会的利益。

  2.随着华人政治参与度的不断提高,逐渐引起当地主流社会对华人参政的关注。

  由多伦多怀雅逊大学公布的报告表明,在有色族裔参政方面,华人在多伦多议会参政席位是10个,人均席位是0.44,是有色族裔参政中的一支积极的力量。

  洛杉矶加州大学亚美研究中心的“美国亚裔政治年鉴”指出,在美国联邦、州、县、市的亚裔官员超过3000人,创下历史之最。其中有多位华裔政客位居高职,包括联邦众议员赵美心、内阁成员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原商务部长骆家辉、加州主计长江俊辉等。这些提升了亚裔参政的实力和主流社会对华人政客的关注。

  3.华人参政“三大法宝”遭遇新挑战。

  海外华人参政过程中,华人社团、华人选民手中的选票,以及华文媒体是推动华人参政向前发展的“三大法宝”。2011年,这“三大法宝”遭遇了新挑战。

  挑战一:华人社团当地化趋势加强。由于华裔新生代在当地接受教育,对当地文化和政治认同感较强,而且由于其交往圈子已经不局限于侨团,因此,对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在不断下降,传统的华人社团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挑战二:华人投票热情仍然不高。虽然华人人数众多,但是相对于其他族裔投票率来说,华人投票率仍然偏低,投票热情有待提高。

  挑战三:华文媒体不敌主流媒体。在华人参政过程中,竞争对手可能会利用主流媒体来夸大华人参政者的缺点,甚至可以抹黑。由于华文媒体无法与主流媒体抗衡,华人参政者要经受代表主流社会的主流媒体的各种负面批评。

  4.华人参政仍将面临“重重困难”。

  困难一:华人身份问题。由于文化和语言的隔阂,主流社会对华人参政仍然心存戒心。因此,如何做好与主流社会和其他族裔的沟通,将成为华人参政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困难二:华人内部团结问题。海外华人参政通常采用单打独斗的形式,甚至出现华人相互对抗竞争的局面,这将分散华人的选票。

  困难三:华人对政治的敏感性。由于历史缘故,长期以来海外华人的政治敏感度不高。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和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联合推出的《2011年全美华人人口动态研究报告》中指出,就业取向上看,82.4%的华人在私营部门工作,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仅为14.1%。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各国更为突出。长期以来,华人的职业取向是经商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参军、做警察和当公务员从来就不是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最佳选择。

  二、华人经济面临不利的世界经济形势的挑战

  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中国经济实现今日繁荣,包含了许多海外华人的努力。目前海外华人资本总量已达两万亿美元。他们与中国经济起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战后以来,华人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西班牙西非娜集团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把当前海外华人经济的特点高度概括为:在行业上(劳动密集型)高度集中,在资金上高度分散。在发达国家地区,中餐业、制衣业仍然是华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东南亚地区也有相似的情况。近年来,华人经济出现新的变化,海外华人逐步涉足外贸、电子、高科技等领域,华人经济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势。这是由海外华人新移民的成分变化所决定的,新移民中有许多属于留学和技术移民,他们创办了许多高科技企业,从而改变了海外华商的行业结构,成为海外华人社会乃至住在国的一股新兴经济力量。据统计,美国移民在加州创立的工程科技公司中,13%由中国台湾移民创立,10%由中国大陆移民创立。此外,中国大陆的对外经贸发展,尤其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商业或投资新移民到世界各地从事贸易相关的批发、加工、零售,也使金融、房地产等传统行业重获生机,并改变了海外华商的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

  总体来说,华人经济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投资地域扩大到世界范围。从在亚洲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逐步扩大到欧美西方国家,甚至遍布全世界。随着战后各国排华法案的废除,大量华人移民成为各住在国的一股新兴经济力量,如今有不少跨国公司是华企,也有不少成功的华商海内外闻名。

  其次,在经营管理上打破家族、帮派观念,趋于现代化。过去的华人经营有着浓厚的血缘、地缘和乡帮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帮派意识逐渐被弱化,转而采用国际化的先进经营观念,积极引进经济人才,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经营。

  再次,出现了与当地上层人物合作经营的新方式。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东南亚地区,一些实力雄厚的华商为了更好发展,主动与当地有权势的军政高官合作。一般由华人出资本,划一部分股份给合作方,并由对方担任企业的顾问或经理,但实际掌握着权力的依然是华人。此外,华商还主动融合于当地民族经济的体系,以适应当地的民族经济规划或发展战略,深深扎根于住在国民族经济。

  最后,近年不断涌现巨型财团以及华人富豪。根据福布斯的2011全球华人富豪榜显示,华人富豪榜的前三甲均由香港富豪包揽。此次共有213位华人富豪上榜,财富总值高达5669亿美元,占全球亿万富豪财富总量的12.6%。近5年来,华人富豪在总人数和财富数量上的全球占比不断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富豪的全球第二大财富圈。从华人富豪的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大陆以115位全球富豪占据华人富豪榜的54%,香港则以35位全球富豪居第二位,东南亚地区有27位,台湾25位,美国华人富豪占7位。

  海外华人经济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同行业的恶性竞争与粗放式经营模式,迫使商家以降低品质与价格来维持生计;通过不规范化经营,谋取灰色利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华人犯罪团伙在一些地方活跃;本土商家以其强势资本和其他优势挤压海外华人的经济生存空间;一些国家的政府出于保护本土经济经常对华人经济采取不合理打击,使其面临巨大压力。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动荡也在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欧洲债务危机到目前为止已经两年多了,这场以希腊为首的经济危机给当地的华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希腊华商的营业额至目前平均下滑至少50%以上。危机前,分散在希腊各城镇、岛屿和乡村的华人零售店约2000家,但现在约1/3的华人零售店已关门。2009年至今,希腊政府颁布了各项税费新规,导致希腊中下等收入民众购买力下降,直接影响到华商的生意。最近一段时间,已有20%-30%的华商觉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离开了希腊。雅典和萨洛尼卡(希腊第二大城市)的华人批发货行现在约300多家,而鼎盛时曾达500家左右。在政府一系列紧缩政策下,希腊的许多华商不得不改变贸易方向。同样的一幕也在意大利上演着。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意大利华商销售额大幅下降,华商所在的居住国对移民经济的宽容度也在不断缩小,这可以从意大利政府对华商不断增加的各种检查中看出。

  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也是影响华人经济的因素之一。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2011年12月初曾表示,中国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互补性最强的两个国家,利益相互融合,谁也离不开谁。目前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加上华商与国内经济的紧密联系,美国经济的发展对华商具有重大影响。2011年,美国经济也已进入危机后的第三个复苏年头,可是其前景依然不明朗,华人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速减缓也为华人经济带来重大影响。最先受影响的华人企业将是向中国出口或间接依赖中国需求的大宗商品生产企业。其次,从事日用品生产以及处于劳动密集行业的华人企业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包括内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及成本不断上涨等。

  今后几年,华人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出现如下几个新的特点:

  1.华人知识经济将在北美地区崛起。这里说的华人知识经济,是指依靠知识和技术建立自己的新型高技术企业。在北美地区,华人的知识水平较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云集,两岸四地及东南亚的华人知识分子也倾向于移民美国或向美国投资,因此美国华人经济的发展潜力最为可观。近年来, 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因此这三国华人知识经济会有大的增长。

  2.华人传统企业前景堪忧。在印尼,当地华人企业进入华商500强的数量和总市值逐年递减,科技进步速度也大大滞后于泰、马等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华人在除英国外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总的发展形势仍然是比较好的。

  3.海外华人经济作为住在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必须扎根本国。同时,海外华人经济又与中国经济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中国与海外华人建立的经济关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是保持和发展中国与有关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桥梁,今后这种经济关系还会进一步加强和丰富。

  总体来说,海外华人经济拥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即使是在西方普遍遇到金融危机的今天,华人经济也在大体上呈现出积极的上升趋势。但同时,华人经济面临着必要的转型,以改善“在行业上高度集中,在资金上高度分散”的弱点,努力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有竞争力的模式,以新型的经营理念及创新精神,促进华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华文教育方兴未艾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多方的努力,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11年这个大的趋势得到了保持,华文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学习华文的人数持续上升,与各国国内的教育体系融合程度也更高。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值得进一步关注。

  1.世界“汉语热”促进华文教育发展,但加剧了华文教育的扁平化。

  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无疑增强了华文的影响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仅2011年一年,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就增长了39%。接受华文教育的群体在不断增加,华文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促进。

  但是,文化的传播需要文字载体,却不能仅仅依靠文字。“汉语热”仅仅是反应了汉语向外推广的情况,而华文教育则涉及到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和弘扬的问题,其意义显然更加深远。但从目前来看,国内在汉语国际推广与海外华文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世界各国掀起汉语学习的热潮也更多基于实用主义或者工具性的目的,作为中华文化的母国却在这方面缺乏引导和规划,因此,华文教育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实用化和扁平化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2.华文学校稳步发展,但外部环境依旧有待于改善。

  在各方的努力下,华文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华文学校的发展。2011年,华文学校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据统计,目前,海外华文学校已经超过5000所,华文教师达2万多名。其中,华文教育的重点地区亚洲有华文学校3000多所。欧美各国的华文学校也蓬勃发展,仅美国就有华文学校500多所,学生6.8万人。

  但是,华文学校的外部环境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华文教育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国家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态度并不明朗,华文教育并未纳入各国政府的教育体系,华文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法律与制度层面的困难。二是华文教育通常与公立教育体系并行存在,于是经常会发生两种教育体系之间的冲突。三是海外华校多为民间机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许多华文学校只能依靠华人社团等民间组织筹集教育资金,因此难以维持华文教师的待遇,教师流失非常严重。

  3.华文教育发展受众广泛,但本土化程度不足。

  目前的华文教育本土化程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接受华文教育的受众情况千差万别。如何确定一套适合多样性学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华文教育“本土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已经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陆续启动。例如,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幼儿华文教材,适用于意大利、西班牙地区周末制学校的中文教材,适用于缅甸、泰国北部地区全日制华校使用的华文教材,这些本土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均已立项。但这一系列工作需要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完成,具体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虽然有以上种种的制约因素,但展望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华文教育外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全世界最高的增长率。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升了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汉语的教育。

  四、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更加多元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海外华侨华人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华侨华人社团纷纷成立,成为联系所在国与中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一)海外华人社团的现状

  随着华人移民数量的攀升,海外华社的不断发展,侨团的数量和类别也在迅速增多。不少侨团在推动侨胞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侨团林立,新老侨团之间出现隔阂,难以形成合力等现象。事实上,侨团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正在积极地从大局出发加强团结,共谋华社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华裔新生代的成长和新华侨华人的增多,华侨华人社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成为传统华人社团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华社新生代的成长,华人社团的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华裔新生代对参加各种跨民族的专业团体更感兴趣,致使华人新生代与传统华人社团疏离。

  2.新生代侨团持续增多,素质高、活力足、贴近时代。新移民社团以专业社团和同乡社团为主,会员多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手段,往往能利用会员的特点,组织有特色并能为会员的发展带来裨益的活动。如加拿大中国专业妇女协会,便将有艺术特长的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百花艺术团”。该会还不定期举办各类新移民讲座和专业讲座,为新移民投入新生活提供帮助。

  3.专业性社团异军突起。海外华人社团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同时以专业性社团为主体。随着新华侨华人的增多,各种社团组织纷纷成立,如专业人士协会、同学会和联谊会等。近年来,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北美等地,由大陆新移民创办或参与创办的科技、文化等专业性社团异军突起。如2011年12月在洛杉矶成立的南加州美中生物科技协会齐聚了南加州知名学府的生物工程、免疫工程、生物制药等行业的学术带头人、高科技医药企业负责人。其专业性填补了目前南加州华裔科技专业社团中这个专业协会的空白。这些社团虽然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但它们具有人才的优势,定期举办活动,在当地产生良好的影响。新华侨华人专业性社团的出现,使华侨华人社团呈现了多元化结构,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活力。

  4.社团的政治性功能突显。过去,华侨华人社团对政治一般是持冷漠态度。近年来,华人社会开始积极参政议政,他们认识到,华人参政关系到华人福祉,参政问题不仅列入社团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且踊跃参加选举,积极融入主流社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各国华人关心和参与居住国政治、社会事务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并且正在转化为更多的自觉行动。2011年1月3日,61岁的美籍华人关丽珍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福克斯剧院宣誓就任第49任市长。在关丽珍竞选时,华人社团呼吁当地华人把握参政权利,发出声音,支持华裔市长。

  (二)海外华人社团发展的趋势

  伴随着不断高涨的移民潮,新华人社团的数量也将持续增多,并且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将会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更加细化,二是更加联合。更加细化主要是指社团的类型层出不穷,专业性社团越来越多;更加联合,主要是指社团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加紧密,社团的规模不断壮大,区域性、世界性的社团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多元发展,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功能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如,从早期华社内部的帮扶、互助、联谊等一般性功能,发展到当前的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维护华社自身利益、协调华社与其他族群关系、扮演居住国与祖(籍)国友好使者等多元的功能。

  再次,与时俱进、创新与革新是海外华人社团的根本出路。如何向现代社团组织转变,使其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这是传统华人社团发展的方向。如何处理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内部、社团之间、华社与当地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社团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最后,高素质的社团领袖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外华人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领袖将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华人社团组织将朝现代化、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吸引更多年轻华人加入,同时,年轻华人也将主动融入到社团内部,参与社团的革新,成为华人社团的新生力量,为传统华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