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爱尔兰侨情
2014年NO.6 海外纵横 作者:陈奕平 曹云

  华人大量进入爱尔兰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数量一直不大。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新移民(含留学生)的大量进入,爱尔兰华侨华人的数量增加明显。

  一、爱尔兰华侨华人的历史与现状

  1.爱尔兰华人移民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香港人经英国到达爱尔兰,谋求发展机会。20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人一直是爱尔兰华人群体中最大的少数族群。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越南华侨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地留学及一些专业人员的到来,华人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讲粤语的华人依然占多数,且集中于都柏林地区。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海外留学活动的兴起,中国大陆留学生赴爱尔兰的人数明显增加,并有少部分的学生家属随往。据调查,这些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东北辽宁省,少部分来自福建省,几乎90%来自中国城市地区。

  2.当前爱尔兰华侨华人人口数量

  华侨华人是爱尔兰的一个重要移民族群,在爱尔兰非爱尔兰裔常住人口中超过一万人的十二个族群中占有一席之地。爱尔兰华侨华人在1986年约有1000人,2002年和2006年爱尔兰人口普查时分别增加到5842人和11161,2011年人口普查的最新数字为17832人,人数持续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爱尔兰官方的人口普查数据,真实的华侨华人人口可能远不止这些。以2006年人口普查为例,约有1/3受调查的华侨华人并没有填表。结合爱尔兰的人口普查数据,加上来自印尼和越南的华人、中国留学生及循其他途径进入爱尔兰的中国人,我们估计爱尔兰华侨华人在65000人左右。

  从来源地看,目前爱尔兰华侨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马来西亚,分别占61.6%、7.8%和8.1%。

  3. 爱尔兰华侨华人的地理分布

  爱尔兰华侨华人的地理分布非常集中。根据2006年爱尔兰人口普查数据,约95%的华人居住在城市及其郊区,这其中又有超过三分之二分布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以及附近的郊区中,其他城市和郊区约8%,10000人以上的城镇占14%,10000人以下的城镇占5%。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的爱尔兰城镇都有华人居住。在总计165个城镇中,92个城镇有10以下的华人居住,只有28个城镇没有华人居民。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同样印证了华人地理分布的集中,17,832名华人中,有9856人居住在都柏林及其郊区,约占全爱华人的55.27%。

  4. 爱尔兰华侨华人居住与家庭情况

  就居住情况而言,200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五分之四的华人租房生活,其中多租住公寓。在拥有自己房子的华人中,78%的人住在公寓里,而剩下的居住于独立住房中。

  从家庭情况看,2006年,爱尔兰有4840个含有华人的家庭,其中有超过一半是全华人家庭,全华人家庭中的华人总人数有7040人,1700个是华人与爱尔兰裔合住家庭,其中华人2661人。在2011年,全华人家庭增加到5193个,华人家庭的增多表明爱尔兰华侨华人群体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但纯华人组成家庭的规模在缩减。而与此同时,与爱尔兰人合住的华人数量也在增多。

  再看华人家庭的婚姻和血缘关系。2006年的数据显示,7040个生活在纯华人组成家庭的人中,有3770人并没有家族血缘关系,有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只有500多人。在2261个与爱尔兰组成家庭的华人中,与爱尔兰人结婚并有孩子的有756人,夫妇与他人合住的有624人,与爱尔兰人没有家族关系的有594人。可见,华人与爱尔兰人组成的家庭中有较大部分是具有法律上的婚姻或血缘上关系的家庭,对比纯华人家庭,这个比例较高。华人与爱尔兰人通婚组成家庭的人数也比结成婚姻关系的华人数目多。这也说明在华人聚集的家庭,合租或者其他非血缘合住家庭比较普遍。

  5. 留学生与爱尔兰华侨华人人口结构

  爱尔兰华侨华人人口结构方面,2006年,11161名华人中,54%是男性,46%是女性,平均年龄26.9岁。这其中,72%单身。爱尔兰华人新移民多为二十几岁单身的年轻人,占这个年龄段的70%。

  年轻人居多的主要原因是爱尔兰华侨华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2006年,15岁或15岁以上居住在爱尔兰的华侨华人要么在工作,要么在学习。华侨华人中43%为学生群体,其中有4406名15岁或15岁以上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学业,31%的人完成了中学学业,14%以上的人已经完成了非学位的第三级课程,28%的人已经获得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大约三分之一的第三级课程资格来自于社会科学、商业或法律学科,电脑(17%)和服务业(13%)也是很受欢迎的选择;无论是正在工作还是失业的华侨华人,有29%的人宣称他们没有完成他们的全日制学习。2011年,年龄在15-44岁的青壮年群体有9659人,占了华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年龄在15-34的就有8029人。这些数字表明爱尔兰华侨华人中在工作与学习年龄的占多数。15岁以上的人口中,就业的有4893人,在学习的有3533人,学生的比例仍然较高。

  6. 爱尔兰华侨华人社会经济地位

  就社会经济地位而言,爱尔兰华侨华人大部分都从事非体力劳动行业,高等专业人才和高管级别的就业者有1520人,这一比例超过了总人口的10%,而占大部分的低等专业水平和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3500人以上。自由职业者和没有劳动技能的就不到1000人。据爱尔兰政府调查,90%的中国留学生来自城市地区,这些人中的一半往往在前来爱尔兰之前已在祖国取得学位,另一半也有高中以上学历。这表明新一代来爱华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爱尔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较为中等,素质技能较好。排除学生与老年人的因素,失业者只占极少数。在亚裔移民群体中,汉语是仅次于菲律宾语的第二大语言。但是在不会讲英语的外籍人口中,华人占到了24%以上,这对华人更好地融入爱尔兰社会和参与到非华人生活之中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爱尔兰华侨华人与当地社会的关系

  爱尔兰华侨华人经过积极的努力和奋斗,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与当地社会的关系也相处不错,但华人新移民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仍还远远不够。

  对于华人新移民,尤其是留学生虽然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意愿,但与爱尔兰人建立紧密关系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给人以“旅居爱尔兰的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封闭状态”的印象。这些困难包括生活压力、语言障碍及有限的交往空间等。

  在生活压力方面,许多在爱尔兰华侨华人感到焦虑,对于爱尔兰政府在签证方面的严格管制,许多人面临签证失效,失去合法居留与工作资格的困境。这些情况又更加打击了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遇到困难时,更不可能向法律机关求助。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在爱尔兰的去留前景感到迷茫,许多学生到爱尔兰都是为了学业深造,也有很多人希望能够最终留下来,但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毕业后谋求较好职业的梦想很难成真,很多人为了生计甚至不能以学习为主,在学习期间受到的压力与打击也令他们渐渐失去毕业后留下的雄心。而对于那些想毕业后回国谋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足的学习时间又很难促使他们获得当初预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优势,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继续深造进修的动力。对于回国后生活前景的担忧,家人当初负债助学的负担,又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都使许多人陷于进退两难、去留难择的心理困境。这对于爱尔兰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是不利的。

  就交往空间看,如前所述,爱尔兰华侨华人中的年轻人很多都选择与华人合租公寓,或者与没有亲缘关系的华人居住在一起。就其原因,首先是华人之间交流比较容易,其次是华人居住区较为集中,相应的生活费用等相比区外也较便宜,而合租公寓也使得费用得到分担。交往空间受限,自然影响华人融入当地社会。

[page title= subtitle=]

  另外,过客心态也是影响爱尔兰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华人将爱尔兰视为暂时居留的地方或者更好前景的跳板,没有为长期居住而刻意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很多人的朋友圈子与业余爱好仍然是中国式的,爱尔兰元素极少。

  三、爱尔兰华人的政治参与

  与其他族裔相比,爱尔兰华人的政治参与程度普遍偏低。

  都柏林大学的研究人员受爱尔兰移民委员会委托,对立陶宛人、华人、印度人和尼日利亚人四个移民群体进行了大量调查,评估这四个移民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融入爱尔兰社会的程度。从发表的调查报告看,华人的政治参与度很低。

  首先,从投票登记率看,华人和立陶宛人、印度人差不多,介乎10%-20%之间,尼日利亚人高达50%。其次,在参与政治活动方面,华人也较冷淡。调查显示,华人受访者中仅有1%表示积极投身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工会活动,而印度人、立陶宛人和尼日利亚人参加工会工作的比例分别为7%、8%和25%。

  四、爱尔兰华侨华人社团与中文学校

  定居在爱尔兰的华侨华人很早就开始周末聚会,并办有华文学校。随着中国大陆移民的增加,一些华侨华人社团相继成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爱尔兰华侨华人社团逐渐展现其影响力,如争取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华人与爱尔兰人士交流。

  爱尔兰华侨华人主要社团简介如下:

  1.爱尔兰利默里克华裔会

  爱尔兰利默里克华裔会于20世纪70年代在利默里克(Limerick)市成立。该会宗旨是:加强华裔的联系,互助互爱,共谋福利,造福桑梓。章程规定:凡居住在利默里克的华裔皆为该会的自然会员。该会实行会长负责制,会长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2.都柏林华裔会

  都柏林华裔会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该会宗旨是:加强华裔之间联谊,弘扬中华文化,互助互济,共谋生存与发展。经常展开文化研究和娱乐活动。该会实行会长负责制,会长由会员推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3.越南华侨协会

  越南华侨协会简称越华会。20世纪70年代末,因中越战争,居住在中越边境的居民大批迁移至海外,共计约有1000多人移居爱尔兰。1993年爱尔兰政府重新安置难民,因此又有大约1000多人进入爱尔兰生活居住。目前越南华侨协会共有约14家外卖店以及餐馆,并有中文学校。

  4.爱尔兰华人联谊总会

  爱尔兰华人联谊总会为爱尔兰西区华人社团。1992年11月10日成立。由万金华、何长等人发起创建。该会宗旨是:团结华人,谋取社区福利,发扬中华文化,促进华人与爱尔兰人士交流。成立不久便租赁会所,为当地华人提供活动场所,并为他们提供交谊、福利、教育等多种服务。首届会长万金华,副会长何长。

  5.南爱尔兰华人联谊总会

  南爱尔兰华人联谊总会为爱尔兰南区华人社团。由万金华等人发起,于1992年7月28日成立。该会宗旨是:联谊及服务该区华人,服务范围包括投资移民、结婚和法律咨询等。首届会长万金华。

  6.爱尔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爱尔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是在爱尔兰的一些关心中国和平统一的社团和个人倡议发起,于2004年成立的非营利性团体,其理事会由各界知名人士组成。该会的宗旨是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其任务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一切把台湾分裂出去的企图和言行;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国势力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中国的早日和平统一;积极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交流和人员交往,在海外加强弘扬中华文化,以促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欧洲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定期举行各样活动,团结两岸人士,促进相互交流,增进同胞情谊;联合全球华人华侨及国际友好人士共同关注和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会长为鲍绍钧。

  7.爱尔兰华人专业人士协会

  爱尔兰华人专业人士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s in Ireland,英文简称ACPI,中文简称华专会,下同)成立于2004年12月,是由旅居爱尔兰(含北爱尔兰)的中国专业工作者、学者与专家组成的民间非营利团体。华专会成员一般具有高等教育学历,从事各类专业工作,如信息产业、教育、科研、管理、财务、医疗等,代表了新一代的海外华人。

  该协会宗旨是: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加强会员之间的专业交流和联谊,丰富会员文化生活;促进与其他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和爱尔兰两国文化、经济及科技交流。

  在成立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华专会不但成立了颇具规模的中文学校,为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还成功举办了数次求职就业讲座,联合爱尔兰司法和移民部门针对不断变化的移民政策进行讲解与答疑,受到了爱尔兰华人社区的好评。除此之外,华专会还积极参与到与国内政府组织和商会的合作当中,为国内招商引资和海外学子归国就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8.爱尔兰福建同乡会

  2006年5月成立于都柏林,为爱尔兰第一个中国同乡会。首届爱尔兰福建同乡会会长为郑齐亮。福建同乡会的成立宗旨:促进在爱华人与同胞的团结互助,联络感情;提高华人在爱地位,维护同乡在爱合法权益;广泛联系世界各地同乡会,与其它各社团友好相处;促进中爱两国人民的交往。

  9.爱尔兰华夏商会

  爱尔兰华夏商会成立于2006年8月,宋路强当选为商会主席。华夏商会的成立主要以新一代在爱尔兰创业的华人为骨干力量,宗旨就是服务于华人,为新生一代移民在生意、信息、资源、资讯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商会的成立也是他们在爱经商合法,生意权益的保障。

  10.爱尔兰华文学校

  爱尔兰华文学校主要由华人社团创办。华协会中文学校就是成立比较早的中文学校。

  爱尔兰华协会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中文学校,开展中文教育,努力培养汉语人才,推广中文教育,并为积极推广中国文化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正如该校校长陆铨福在演讲时所说:“华协会中文学校成立已有多年,而学校的成立和广大华侨华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在今后将一如既往培养更多的中文人才,不仅让生长在爱尔兰的华人子女会说中文,同时要让更多的爱尔兰人也能通过中文学习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到2012年,华协会中文学校已经踏入第26个年头。该校设有10个级别,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语文水平,教材则是来自英国中文学校联会,一些在英国的华语学校同时使用这部教材。学校在成立之初,均以广东话授课,在2001年开始改用普通话授课,现已经全部改以普通话授课。

  除了爱尔兰华协会中文学校,爱尔兰中文学校还有越华会中文学校、爱华中文学校、南居华人协会中文学校、卢肯中文学校、教会中文学校、卡斯诺克中文学校以及戈尔韦爱中友好协会中文学校等。

  五、爱尔兰政治经济形势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分析

  1.经济衰退对华人经济的影响

  自从1992年爱尔兰政府决定从“知识经济”入手,爱尔兰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5年至2000年间,爱尔兰取得了10%的经济增长率。2003年,爱尔兰成为世界上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国家,因而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灭,整个国家五分之一的GDP遁于无形。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加之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爱尔兰五大银行都濒临破产。

  债务危机严重打击爱尔兰经济,也给以服务业为主的华人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餐饮业为例,2011年,一家位于都柏林名为Sans的老牌中餐馆关张,2012年爱尔兰最古老中餐厅之一的“帝国”餐厅黯然关张,显现债务危机对中餐业的影响。据爱尔兰《新岛周报》报道。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爱尔兰华侨华人的支柱产业—中餐馆及外卖店的经营面临严峻困难。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经济不好,消费信心下降,来饭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少。”

  2.经济衰退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自从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政府大规模削减开支,很多学校都减少了给学生的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这无疑会对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债务危机严重影响爱尔兰人的就业形势。2009年至2012年,爱尔兰年平均失业率达到13.8%。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爱尔兰政府一方面调低最低工资,另一方面收紧对非欧盟公民的工作签证政策,向更不利于非欧盟公民的方向调整。这自然会严重影响那些想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的中国留学生。■

  (作者分别系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世界史专业博士生)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