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荷兰侨社 发展历史与趋势
2015年第1期 海外纵横 作者:陈奕平

  荷兰基本侨情

  (一)华侨华人简史。

  中国人最早来到荷兰是在1607年。第一个来到荷兰的中国人叫恩浦,从荷属东印度来到荷兰。其后,有零零星星的华人来到荷兰的土地,他们只是进行游历和短期的逗留,并未在此永久定居。从20世纪开始,才有大量华人移民荷兰并定居于此。20世纪初期来到荷兰的移民共有两支:一支是印尼水手;另一支主要是浙江青田人,由东欧辗转而来。他们多为生活所迫,移民于此是为了能够生活得更好。当然,除了初到荷兰的华人水手和商人之外,还有一些留学生,他们多为勤工俭学,而后由于受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大危机以及中国国内政局动荡的影响,这些留学生大多没有回到祖(籍)国,而是定居于荷兰,与当地人生儿育女。经济大危机给华侨华人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华侨华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在祖(籍)国的手艺,靠着“花生糖”生意渡过了难关。当然,荷兰民众的帮助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陷落,华侨华人和荷兰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反抗法西斯的压迫。在荷兰人民的帮助下,华侨华人冲破各种阻碍,大力支持中国国内的抗日战争。在共同反抗法西斯帝国主义的战争中,荷兰华侨华人加深了与当地社会的友谊。中荷两国被压迫、被侵略的共同命运也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密切发展。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中华民国(重庆国民政府)与荷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45年,随着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荷兰当局支持荷兰华侨华人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庆祝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战”期间,受国际局势和中荷两国关系的影响,华侨华人移民荷兰的数量并不多。荷兰政府于1950年承认新中国,两国于1954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从代办级升成大使级。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开始了亚非拉美等反抗殖民、要求独立的运动高潮,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几股移民欧洲的浪潮,其中比较大的移往荷兰的华侨华人潮流有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和苏里南华侨华人移民潮。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经济迅速复苏,中国香港地区由于在经济上和西欧出现差距,并且鉴于当时中国局势的动荡,很多香港人纷纷移民西欧,其中大部分选择定居在英国或荷兰。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实行,向外移民的政策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大陆人移民国外,其中不少人移民荷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荷两国关系的改善为中国大陆人移民荷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2001年,据荷兰官方统计,华侨人口突破50000人。目前,荷兰官方所统计的华侨华人主要由中国大陆人、中国香港人、中国澳门人和中国台湾人四部分组成,而来自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如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约2.5万人,苏里南华侨华人约7 000 人,分别占荷兰华侨华人总数的20%和5.6%。

  华侨华人初到荷兰,大多埋首于经济生活,而不太参与政治,融入荷兰社会的程度也比较低。随着华侨华人人数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生存,华侨华人内部建立了很多社团,这些社团就成了华侨华人表达意愿的代言人。经过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的荷兰华侨华人已和初期大大不同,在经济方面已经立足,正在向着更好地融入荷兰社会主流的方向前行。

  (二)华侨华人人口分布与结构。

  据荷兰中央统计局2013年5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荷兰华侨华人的总数是83 000人(包括中国大陆61890人、香港18192人、澳门112人、台湾2806人)。但笔者依据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2008年的统计资料,结合荷兰官方统计的增长率进行估算,在荷兰生活的华侨华人大约有19万人,主要分布在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

  荷兰中央统计局统计华侨华人的标准是本人或者父母双方其中有一人出生在中国大陆或者港澳台等地区者。据此标准,我们可看出第一代移民是华侨华人构成的主体。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第一代移民的比例分别高达70.26%、53.29%、67.86%和79.47%;第二代移民中,父母双方均出生在国外者的比例较高。就其来源地看,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占74.57%,构成了荷兰华侨华人的主体,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分别占21.92%、0.13%、3.38%。

  在华侨华人社会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第二代新移民的崛起,荷兰华人社会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父母双方均出生在中国大陆或港澳台等地的现象。这些新移民通过留学、投资、家庭团聚、技术移民、劳工移民等多种移民形式出现,他们将会形成更加多样化的华人社会。

  (三)华侨华人经济。

  近年来,荷兰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总体并不十分景气,荷兰华人经济受荷兰整体经济影响,虽继续发展,但是并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

  对于荷兰华侨华人的传统行业—餐饮业来说, 2013年,荷兰共有各类餐馆1万多家,其中华侨华人经营的餐馆有2500家左右,占25%左右。由于华侨华人的勤劳以及营销策略的成功,华侨华人餐馆业出现了比较好的局面。如2013年10月,荷兰著名侨领杨华根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签订合约,从阿姆斯特丹至中国航线上的航空餐将由其经营的老字号“海城大酒楼”提供,并且该酒楼同时应邀成为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中餐餐品顾问,为荷航阿姆斯特丹前往中国地区所有航班的公务舱与经济舱提供为期3年(2013—2015年)的膳食计划服务。这表明,中餐在荷兰已经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中餐在荷兰的流行,不但能促进荷兰饮食的多样化,还为中国文化的流行提供了新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荷兰华商十分注重在中国国内的投资,积极发展与国内地方的联系。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国内市场的开辟和荷兰经济的复苏,也推动了华人经济的复兴。

  (四)华文教育。

  荷兰自2006年10月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海牙孔子学院之后,目前已有两所孔子学院落户荷兰。此外,荷兰还有10所中学将中文列为必修课程。荷兰教育国务秘书戴克尔表示,中文作为荷兰中学选修课程的试点项目已获成功,中文即将正式成为荷兰中学的外语选修课程。如莱顿大学孔子学院以中荷文化交流、推广和普及汉语言为宗旨,着力建设WJKX(文化交流、教学与研究、HSK考试、信息网络系统)发展平台,主要为荷兰境内以荷兰语作为母语的中小学、大学及广大社会民众提供服务,并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莱顿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12类汉语课程,承担了莱顿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海牙学院本科二年级的汉语课程教学任务。自成立运营以来,注册学员不断增多,截至2012年,注册学员已达480人。

  (五)华人社团。

  据统计,当前荷兰华人社团有107个,包括宗教团体(14个)、康乐性社团(13个)、耆英团体(12个)、妇女团体(12个)、综合性社团(10个)、区域性团体(9个)、工商业团体(7个)、职业团体(6个)、教育文化团体(6个)、青年团体(6个)等。

  荷兰华人社团除积极管理好本社团事务以及处理好当地社会与华侨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外,还积极增进中荷友谊,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积极组织、参与中荷两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荷兰华侨华人社团给予了高度重视,举办了各种大型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华侨华人社会内部的团结和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荷兰的传播,促使更多的荷兰人了解中国文化。如2013年2月9日,适逢中国农历的除夕,荷兰华侨华人在海牙举办第十一届全荷兰华人海牙春节庆典,现场气氛活跃,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气息。现场除了富有中国年味的红灯笼、中国结、彩旗等物品外,荷兰气功协会主席、荷兰国家武术功夫联合会主席费玉梁还带领他的荷兰“洋弟子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热闹的场面不仅吸引众多荷兰民众驻足围观,海牙市官员也都兴致勃勃地参加庆典活动。每年度对中国国庆日的庆祝以及庆祝规模和场面的扩大,不仅彰显了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也体现了海外华侨华人不断融入当地社会。

[page title= subtitle=]

  第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积极关注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旅荷华侨总会与荷兰华人参议机构一起举办了新老华侨华人敬老联谊活动,荷兰参议机构(IOC)主席厉狄勇到场参与,并鼓励荷兰华侨华人积极融入荷兰社会,关注华侨华人长者的权益和需要。关注华侨华人长者的敬老活动不仅仅体现了中国优良传统在国外的传承,还体现了海外侨胞的热心与互助。海外华侨华人的崛起需要这种精神,中华文化的展现也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行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呈现。

  (六)华人的政治参与。

  在政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切实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不仅仅是所有荷兰华侨华人的梦想,也是荷兰华侨华人融入荷兰社会的一个体现。荷兰华人政治参与的表现主要在于如何更好地凝聚华侨华人的力量,扩大自己在政坛上的声音;如何把更多的华人带入荷兰的政治参与之中。

  2013年7月26日,旅荷华人参政议政工作座谈会在荷兰著名侨领胡志光、胡允革,旅荷华侨总会会长潘世锦等的组织下举行,来自荷兰的华人社团、当地华人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旅荷华人社团代表就如何在华人队伍中选举出欧洲议员代表及荷兰华人应如何走上参政议政的正确轨道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认为华人必须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着想,会议提议将荷籍华人何天送作为参选欧洲议员代表参加全国竞选,对主要社团做了分工以促进选举的顺利进行,并讨论成立荷兰华人党,由胡振款担任荷兰华人党筹备工作委员会召集人。旅荷华人总会还牵头组织举办了荷兰侨界参政议政座谈会,与会的侨团代表就荷兰华人关注和努力多年的融入和参政议政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座谈,并讨论了当前参政的主要任务及实施方法。

  荷兰华人的参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尽管从第一代华人在荷兰土地上立足开始,华人就一直为参政而努力。近几年来,华人参政的呼声尤为高涨,2005年荷兰华人参政议政基金会的成立,2009年由荷兰华社发起的欧洲政治研讨会的举办,2012年荷兰广东总会组织的侨界对何天送的助选活动,都是荷兰华人参政议政的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但是,华人基于自身因素以及荷兰社会的原因,参政问题并不能在短时期内解决。目前,荷兰华人社团之间已经开始意识到并着手解决各种影响参政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荷兰华人能够像生活在荷兰的其他种族那样拥有高度的参政意识和关心政治的习惯。

  荷兰经济发展对华侨华人的影响

  受欧债危机影响,荷兰经济的持续负增长,对华侨华人的生活有一定影响。

  面对国内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现象,荷兰国会参议院已于2013年9月底通过了一部新版的《外籍劳工法规》,试图以此达到促进本国及欧盟居民就业的目的。新版的《外籍劳工法规》“将给予荷兰本国及欧盟居民更多的优先机会”,这将不利于非欧盟居民的公平就业,而“对持荷兰绿卡和学生签证的华人来说,这个法律的实施将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荷兰经济的持续低迷,市场就业和消费水平的低落,也给华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荷兰当局为了吸引外来投资以促进经济复苏,于2013年10月1日出台了新的移民政策,其中包括在荷兰本地投资数额达到125万欧元的外国人将获得一年期居留。这项针对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富人的政策引来荷兰在野党的批评及舆论的广泛讨论,在荷兰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需要注意,该项政策引发的负面讨论,尤其是针对中国富豪移民的负面讨论,一方面损害了华人形象,进而影响了中国形象;另一方面会引发针对荷兰华侨华人的行动。

  荷兰侨社发展趋势

  目前,中荷两国无论是在政治交往还是经济社会技术合作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2012年中荷建交40周年的阶段,中荷两国高层与民间不断交流互动,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两国不断总结建交40周年的经验以及教训,力图不断加强政治信任以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为两国人民造福。而华侨华人则是中荷之间加强交流互动的一座桥梁。回顾历史,经过一百多年的生存发展,华侨华人已经完全在荷兰站稳了脚跟,并且正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荷兰华人逐渐摆脱了起初那种只埋头经济而不顾政治的弊病,开始关注政治并积极参与到政治之中,华人的声音也逐渐受到荷兰政府的关注。但是华侨华人融入当地文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它不但是对荷兰本地社会的一种了解和认可,也是自我文化的展现。目前,华侨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华侨华人女性群体,她们有着独立的文化、民族观念及价值观,在语言、习俗、价值观、心理及组织方面都存在着障碍,尤其是55岁及以上的女性移民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得较为被动。

  展望未来,中荷两国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发展,两国人民交流互动也会日益深入。华侨华人不但有意识、有组织地提高自身的参政意识以及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力度,而且将会在当地社会中不断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荷兰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将会不断加强。

  随着欧洲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多,欧盟各国对移民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移民流入欧盟国家,非法移民问题是欧洲移民现象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在荷兰,则突出表现为华人非法劳工问题。目前,在荷兰华人非法劳工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2013年,华人非法劳工在荷兰忍辱受气,不交税,工钱少,深得当地老板的欢心。虽然荷兰政府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对此现象进行制裁,如2012年荷兰有近2 000家公司因雇用非法劳工而被罚款,罚款总金额高达3 000万欧元,但是一味地从经济层面上制裁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非法劳工受歧视的现象,这需要中荷之间增强政治互信、加强经济交流以及法律方面的合作,从根本上杜绝非法移民的现象,更要解决华人非法劳工受歧视的问题。

  在中荷关系方面,双方的合作一直保持着健康、平稳的发展趋势。高层交往的频繁和民间互动的高潮不断,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荷兰华人回归祖(籍)国进行投资发展,民间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中荷文化交流频繁,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建立,高校之间的文化互动大大促进了两国新一代的相互认识和了解。-

  (作者系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