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匈牙利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NO.5 海外纵横 作者:张 行  董婧涓

  地处欧洲腹地的匈牙利既是“一带一路”联接东西欧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中转地和集散地。2004年,匈牙利成为欧盟成员国,并以“向东开放”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以期充分利用门户优势,寻求与东欧、亚太尤其是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此,“向东开放”与“一带一路”形成对接,强化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中东欧期间,与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就“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等基础设施建设达成协议,这是中国首次为欧盟国家基建项目提供融资。2015年6月,中匈两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匈牙利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建设正式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将为在欧洲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示范效应。

  匈牙利华社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

  匈牙利是改革开放后大陆新移民登陆欧洲的第一站,广大华侨华人从匈牙利走向欧洲各国。经过二十多年积累,在匈华侨华人扎根当地,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网络,构成中匈“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匈牙利开始转型,期间遭遇了巨大困难,各种生活物资严重短缺,导致进口商品利润颇丰,同时匈牙利还是当时欧洲唯一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借机携带各种小商品搭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来到匈牙利寻找商业机会。中国移民涌入匈牙利在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高潮。据匈牙利政府统计,1989年至1992年初入境的中国公民达4.5万人之多,其中部分人借道匈牙利转至其他欧洲国家。早期中国移民多通过摆地摊的形式在当地立足,随后逐渐聚集在布达佩斯约瑟夫区的集市经营小型商铺,使得这个集市很快发展起来,即当地华人所俗称的“四虎市场”。

  “四虎市场”曾是匈牙利华商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后发展成为中东欧最大的华侨华人社区。华商群体也随之积累起可观的财富,部分资本雄厚的华商通过集装箱贸易进口中国轻工业品、纺织鞋帽,再通过“四虎市场”里的数千个铁皮商铺和摊位批发到全匈牙利。此后,匈牙利华商又建设了“唐人街”“欧洲广场”“上海市场”等新市场,并积极向外扩散,形成进口—批发—零售的一条龙产业链。由于匈牙利华商市场规模大、货品全,吸引了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波兰、捷克、塞尔维亚等国商人来此采购中国商品。

  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华商群体在匈牙利处于弱势地位。从1992年初起,匈政府通过收紧对华免签政策、提高进口关税、市场检查等手段发起“大清除”运动,使当地华商生存和经营环境急剧恶化,大量店铺和贸易公司倒闭,很多人被迫回国或转移至欧洲其他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华侨华人规模一度降至1万人左右。

  匈牙利侨胞积极融入住在国

  争取更好发展

  随着形势发展,匈牙利华商开始寻求落地生根,转变原先不规范的经营方式,主动与匈当地市场对接,并建立起华人联合会、华文报社、双语学校和慈善机构等,积极融入匈牙利主流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并成为中匈友好交流的桥梁。匈华侨华人的新发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口规模较大、社团数量较多。据统计,目前匈牙利华侨华人已逾3万,主要居住在布达佩斯。其中又以原籍浙江和福建者居多,尤其是来自浙江青田和福建福清两地人数最多,另外原籍北京、上海、河南等省市的侨胞亦有分布。匈牙利华社在中东欧地区建立时间最早、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匈牙利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简称“匈华总会”,成立于1998年,由21个侨团联合组成,是旅匈华侨华人团结互助的主要社团组织。此外,匈牙利主要侨团组织还包括中东欧地区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成立于1993年)、甘茨商业区华人商会、青田同乡会、福清同乡会等。

  (二)经济发展由以商贸为主转向多元发展。大部分匈牙利华侨华人以从事商贸起步,小部分从事以华商为服务对象的中餐业、会计事务所、医疗门诊、中文传媒等行业。目前,匈华商经济虽然仍以布达佩斯八区的几个批发市场为主,但是越来越多的华商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并已在制造、医疗和服务业取得突破。2011年,匈牙利“亚洲中心”和中国商务部合作建成“中国品牌产品贸易中心”,进一步加快了匈牙利华商的品牌塑造和产业转型。

  (三)华文媒体具一定规模,华文教育走在欧洲前列。早年来匈发展的华人新移民大多不掌握当地语言,对匈牙利的历史、文化等并不了解。因此匈牙利的华文传媒就成为华社获取当地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当地华文报纸有8家,发行量和影响力较大的包括《新导报》《联合报》《欧洲论坛》《万事达报》《布达佩斯时报》。《新导报》和《联合报》(原名《欧亚新闻报》)与国内媒体合作广泛,不仅是匈牙利最大的两家华文报纸,也在其他中东欧国家颇有影响力。《欧洲论坛》是匈华总会创立的报纸,是各侨团互联互通的主要媒介。近年来,匈牙利华文传媒加快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的革新,并向欧洲华侨华人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一带一路”。在华文教育方面,匈牙利华社也走在欧洲前列。2004年中、匈两国教育部共建了“中匈双语学校”,这是欧洲唯一使用住在国语和中文双语教学的公立学校。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访问该校。中匈双语学校目前共有在校生300多人,其中3成是华裔。随着华裔新生代开始接受当地教育,匈牙利华侨华人开始尝试走出传统商贸行业圈,并已经在其他领域取得不小成就。

  发挥匈牙利侨胞优势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匈牙利华侨华人在经济、侨团建设、华文教育和华文传媒等领域都成绩斐然,对于中匈乃至中欧“一带一路”合作可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快旅匈华商经济转型,促进华商与本土经济融合。面对传统商贸经济模式的瓶颈,华商在完善规范经营的同时,可抓住中匈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后在高新技术、品牌制造、基础设施、金融和投资等领域的机会,尽快完成多元化产业转型,并加快与匈牙利未来经济产业发展接轨。此外,旅匈华商可发挥自身网络平台优势,在中匈融资、人民币清算、高铁建设等领域与中国企业进行对接,并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争取扶持并积极申请入驻“中国产品品牌贸易中心”。

  (二)借助匈牙利华商商贸平台“走出去”“引进来”。中匈“一带一路”合作的主旨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兴业,也包括将匈牙利和欧洲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优质产品等引入中国。为此,可鼓励匈华商转变思维,借助华商网络渠道引进匈方优势产品,逐步打消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疑虑和误解。

  (三)加强与匈牙利华文媒体合作,宣传中匈“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共赢理念。国内侨务部门和媒体可以借助匈牙利华文媒体在中东欧地区华社中的影响力,加强双方信息采集和资源互享等方面的合作,向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解释“一带一路”的宗旨、宣传中匈“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取得的积极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华侨大学、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