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跨域流动与“诚信守诺”优秀家风的传承 ————以借贷揭帖与还款侨批为例
2021年NO.5 海外纵横 作者:罗佩玲
“诚信守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立身处世的一种优秀家风。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批信,充分见证了华侨华人跨域流动后,对中华民族“诚信守诺”等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和弘扬。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沿海省份广东、福建等地民众相继出洋赴美洲、东南亚等地谋生。早期出洋的华侨多为贫苦人民或小手工业者,主要靠出卖苦力赚钱寄回家乡以供养家人、振兴乡邦。以广东为例,清嘉庆末年至民国初期的一百年间,侨乡地区到海外谋生的农民人数多达数百万,如梅县、顺德、茂名、台山等离村农民占各地总人数的20%。社会学家陈翰笙研究指出,民国时期广东农民离村出洋的人数众多,“开平人口中约1/10是离村又离国的;留在南洋的有1万以上,留在美洲的有2万以上。四会华侨也有2万余,大多在新加坡。台山华侨不下30万,35%留南洋;25%留加拿大;8%留澳洲;12%留在外国及其他各地”。由于缺乏出洋经费,无银购买出国船票及支付办理护照的费用、在出国途中的费用,往往在出国前通过分家析产、断卖土地或高息借贷等方式筹集出洋资金。以借贷方式出国,往往需要在出国前签立借贷性质的揭帖、契约等文书,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约定还钱期限、利息、方式等,规定债务人在发生跨域流动后按照约定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汇款还债。兹引几例借钱出洋揭帖。
《一本万利》揭帖内容:立揭帖人邓远藏,今因往金山宜银急用,无处计备。亲问到房兄邓善同处,出首掌本过得本银叁拾肆两正。其本银,二家言定每两一年连本贰两算,至对期之日,本利共银陆拾八两正,本利一足清还,不得拖欠。如若无银清还,又至两年对期之日,每两连本叁两算,本利共银壹百零弍两正,本利一足清还,无得延迟拖欠。如若拖欠之银两年之外,将内来银多寡照去,尚欠之银,每两每月息三分算。后日无得异言,银清帖出其掌,本银係往到金山大埠为额上船费用,支银多寡自己自办,不干掌本人之事。至付金回家,先交与才东收,回利之银不得私寄自家中门隐;至家中事务、米粮,自己自理;至回家久快,自己命运;至山高水高,皆由天命。恐后无凭,立揭帖存炤。
同治元年三月初二日
立揭帖人邓远藏
同治元年(1862),广东新宁(今台山市)的邓远藏计划到美国金山大埠,苦于家中无银而向房兄邓善同借得本银叁拾肆两,双方签立《一本万利》揭帖,约定“每两一年连本贰两算”,先以两年为限,超出两年则“每两连本叁两算”,并且声明日后邓远藏由美国汇款回家先清还欠债,不得私自寄回家中隐匿。揭帖末尾的“至回家久快,自己命运;至山高水高,皆由天命”,表达了对出国前途未卜的担忧。
还有些更为贫苦的家庭,在家庭成员出国前为了借贷而将护照进行抵押借贷。如民国十四年(1925)台山县蔡英超已经办好出国护照,但是在出国之际,其家就出现了财务危机以致无银使用,为了解决困境,只好将家中的田园、地宅等推出按当进行借贷,双方签立揭帖,约定六个月内本利清还。为约束其在出国前按时还债,还将其护照作抵押担保,“另出洋护照纸一张,交执按当至正银之日,方得交回”。
民国二十九年(1940)梅镜迺写给台山梅琴迺的信中提及了梅友晃、梅廸扳借钱赴美国谋生之事:“廸扳往美借弟之款共计美金壹仟叁佰伍拾元正,借款时签有揭单(现存弟处),订明月息一分半,限六个月内清还。揭单内有友晃妻曾氏及廸扳母谭氏之指模”。根据留存至今的文物资料来看,记录以出国谋生为由而签立的借贷揭帖数量不胜枚举,这些契约文书说明借贷是近代至民国时期广东侨乡人民获取出国经费的一种方式。
华侨从海外寄回家乡的侨批除了供养家人、振兴乡邦,还有一部分是用于还款。华侨跨域流动后,没有因为鞭长莫及就无视出国前欠下的款项,而是时刻谨记着,将辛苦的劳动赚取微薄收入积攒下来汇回国内供养家人及清偿欠款,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诚信守诺的优秀品质。光绪九年(1883)关德宽到美国之后寄侨批回广东台山,在信中叮嘱其兄“即日还归崇菶之数,取回原帖”,即让宗兄帮忙还债并取回出国时签立的借钱揭帖以示清偿债务。又如民国十三年(1924)台山邓业好“因宜银转做巴市砵护照纸往美营谋之事”,而将自己所建置之不动产出当与邓彩业,借得生港纸银叁佰大员,双方签立了借钱揭帖,约定利息一分、以三年为还款期限。在此份契约的背面有多条按年代记录的还款说明,分别记录了邓业好在1924年、1925年、1929年至1935年,从美国多次寄钱到香港,再经香港转汇回家乡多次进行还款,直至本利还清为止。虽然每笔汇款的数额都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还款,充分体现了其诚信守诺的品质。
侨批的汇款主要用于供养家人,此外还有赈济救灾、支援抗战、投资家乡等,清还欠款只是其中的一种,笔者将主要记录华侨汇款回家进行还款的侨批称为“还款侨批”。“还款侨批”表明华侨发生了跨域流动后依然信守诺言,见证了华侨在海外对“诚信守诺”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弘扬。根据借钱主体划分,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清还自己所借之款。首先是以清还自己所借之款项,华侨跨域流动后,以侨批的形式一次或多次汇款回乡清还出国前的借贷,及至还完为止,则原借钱揭帖即作废失效。兹引几例介绍,如民国时期,余文灼还款收据:“兹收到余文灼先生来还港市伍拾员,此款作为清还廿一年借银贰佰员(前已还佰员),本息数作讫,前立有揭单作废。”
民国十九年(1930)邝伯陶从美国寄给在广州的妻子余云仙的侨批,他在信中告知家人其所欠款项已还清:“前来之信经已收妥,即回信并港赤银叁拾大元料必收妥,并付返港赤银叁拾元,到日查收。我前所欠修硕姆之银,经于本月〡十〩(注:〡十〩,苏州码,对应的是我们现在的汉字“一十九”,即数字19)号买港赤(银)付还于她”。又如1950年谭文枢从美国寄给广东台山二嫂的侨批,里面提到远在美国的谭文枢得知在家乡的侄子即将成亲,却表示没钱支持侄子成婚,主要原因是其积蓄多用以清还出国前借的款项,以致无钱款支付侄子的婚礼及侄子日后赴美所需的费用,表示“除清还以前借落之外,彦侄来美时又要再行设法向被人筹借,方能做到”。1956年7月梅友彩从香港寄给台山亲属的信中对汇款如何分配进行了说明,除主要赡养家人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还债:“中有伍拾元是转交洪宜收者,此伍拾元之款是余个人所付之款”。
另一种是替家人偿还借款。1971年,在香港谋生的钟石泉寄给新会外甥谭淑芳侨批,信中提及谭淑芳父亲谭喜经曾经向他人借的钱,已由钟石泉替其还清。钟石泉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证明借款已还清,表示“谭喜经已全部还清,如有任何人执问时,请来信五舅父……钱是五舅父搵来”(注:搵来,广府方言,意为“赚得、找得”)。
1959至1961年间,在香港经营生意的黎南辉寄给广州的母亲刘美成多封侨批,批信中均有提及替家人清还借款等事宜。如1959年3月16日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妻子曾向五婶借了人民币壹拾壹元陆角尚未清还,“闻五婶家现在很困难”,于是特意叮嘱母亲从汇款中预留一部分偿还款项给五婶。黎南辉谨记还款的承诺,即使自己经济拮据,也想办法变卖家中物件变现还款,他在1960年12月21日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
关于你借了李达义廿元之事,叫儿付上〥(注:〥为苏州码,对应我们现在汉字的“五”)十元港币还与他一项,现因手头甚紧,铺中之现金,一吓未能抽动,惟今之计,若大人无现钱还与他,请变卖家中之物件以作偿还可也。
——《黎南辉写给母亲刘美成关于现金收支册及亚丽婚期、归还欠款、母亲申请来港等事的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1961年黎南辉又写信叮嘱母亲接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曾松,并为曾松寄送旧衣物及钱财。信件部分抄录如下:
我接得曾松来函,据云生活很苦,叫我寄些旧衣服与他,但是香港邮政是不得寄衣服的,所以请大人在省搵吓儿有无存下一些旧男装衣服,若然搵不到,则请将二叔公之旧西装寄一两套与他。若大人处银纸有便者,请拨付人民币廿元寄给他可也。回忆儿在最艰难之时,蒙他关照,此恩实不能忘也,祈大人为儿成全之为要。
——《黎南辉写给母亲刘美成关于还五婶欠账及为曾松寄送衣物钱财接济的信》,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从这些来往侨批中,可以看出黎南辉是个重情重义、诚信守诺的人,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念念不忘其恩情,不仅按时清还欠款,还设法救济恩人,体现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优良家风和道德规范。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著名侨乡汕头,在参观侨批馆的时候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一封封侨批,不仅是华侨与家人书信往来及汇款凭证,还详细记录了华侨信守承诺、按时清还欠款的良好品行,见证了华侨虽身处异国他乡仍诚信守诺,并严于律己、教化他人,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得以在海外传承和发扬光大。家风不仅是家庭的精神内核,同时也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在新时代,我们要挖掘和利用侨批等具有华侨特色的资源,丰富家风建设的内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
(作者单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