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纵横   > 正文

廖承志书周恩来诗《雨中岚山》
2023年NO.1 海外纵横 作者:罗佩玲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幅书法作品“廖承志书周恩来诗《雨中岚山》”,于2022年被专家认定为一级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雨中岚山》这首诗自1919年周恩来创作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后于1978年被廖承志以书法的形式传承下来,并赠与从事外交工作的郭平坦,又经过36年,郭平坦先生于2014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之际,将此件书法的原件无偿捐赠给华博。

  1979年,也就是周总理写下这首诗60年后,中日友好人士和在日华人团体,在岚山脚下共同立下了一块象征中日两国人民友情的诗碑。诗碑坐落在半山腰一个自然形成的平台上,是一块深褐色的京都特产马鞍石,状似椭圆,通高2.4米,诗碑正面上镌刻着廖承志亲手书写的周恩来诗《雨中岚山》,背面镌刻着诗碑发起人名单,碑身、碑座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非常朴实、自然。建成后,邓颖超曾亲赴日本,为诗碑落成揭幕。诗歌内容抄录如下:

  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濛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

  敬书周恩来总理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作于日本京都岚山

  诗一首 廖承志(印章)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雨中岚山》是周恩来留学日本期间创作的诗歌,还有一首姊妹篇诗歌《雨后岚山》。诗歌中描写的岚山位于日本京都西郊,现为著名风景区。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寻求救国真理而东渡日本求学两年。1919年4月5日,周恩来时年21岁,旅日回国前曾途经京都岚山等地,触景生情,创作了《雨中岚山》和《雨后岚山》,将远大政治抱负蕴藏于这两首诗作之中。当时的中国正值辛亥革命之后、五四运动之前,国内处于风起云涌的激荡期。特别是诗句“潇潇雨雾濛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娇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表达了青年周恩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与牵挂,与其少年时代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一样,都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雨中岚山》是周恩来所作,却无其亲手书写的墨宝留存。1978年11月,廖承志将这首诗以书法抄写留存下来,既是为了缅怀周总理,也是借以表达自身的政治抱负。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廖承志的书法非常有个性,融合了两种风格,既有母亲何香凝的笔意神韵,还有“毛体”的精髓。他笔下的行书特点是碑帖结合、古今结合、以方笔为主。用方笔写行书,可以增加力量感、骨感,书法作品有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笔见方,传达了精准精致、顾盼生辉、和谐稳定的感觉。在字形上,虽然每个字都呈现出一定的倾斜之姿,但是倾而不倒,整体观之有造型之美。

  廖承志于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其家庭为革命家庭,自幼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名字“承志”寄寓了父亲廖仲恺和母亲何香凝的期望,希望其长大后继承革命先辈的志向,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周、廖两家是世交,相互间有着深厚的交情。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她的女儿囡囡是周恩来十分疼爱的干女儿。廖承志与周恩来的关系非常好,他亲切地称呼周恩来为“阿哥”。周恩来也是廖承志非常敬仰的革命前辈,在廖承志的革命生涯中提供了许多帮助。

  廖承志领导中国的对日工作期间,从民间外交入手开辟了中日两国交往,帮助实现两国建交,为中日友好往来作出了积极贡献。周恩来、廖承志、郭平坦都有在日本留学和生活的经历,在工作上都有过交集,都为中日两国友好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平坦于193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的一个工商家庭。1941年至1945年间,与家人在日本定居。1950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法学部。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常参加进步学生活动,成为留学生组织的骨干。1953年11月,郭平坦以旅日华侨留学生同学总会副主席兼东京同学会主席的身份,作为旅日留学生代表,乘船护送战争期间被抓到日本做劳工的工人和留学生返回大陆。在北京期间,郭平坦亲眼目睹了中共党员守法奉公、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为新中国朝气蓬勃的新景象所震撼。他还见到了何香凝及廖承志,并受邀至金鱼胡同和平宾馆参加晚会,与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会面。又恰逢第一次侨务扩大会议召开,郭平坦以留日华侨学生代表的身份受邀进入中南海参会。会上,何香凝、廖承志等人作了重要报告,号召国外华侨团结起来,爱护祖国保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东京华侨会报》《中国留日学生报》等进步报刊也对第一次侨务扩大会议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并全文刊发了会议报告。在亲耳聆听何香凝、廖承志等人的报告后,郭平坦的心情十分激动,当时就下定决心日后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回国参加建设强大的祖国。

  1956年,23岁的郭平坦成为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主席。也是在这一年,廖承志给郭平坦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鼓励和号召旅日华侨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郭平坦收到信以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为强烈,作出了带领全家回到祖国的决定。回国后,他被分配到中央机关工作。期间,他曾从事翻译工作,担任周恩来总理接待日本来宾的翻译。1972年,郭平坦被借调到外交部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工作。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曾参加农业部中日渔业协定谈判,接待日本来华访问的各种代表团。1975年,担任中国旅行社总社亚非处副处长,重点接待来自日本的台湾同胞。1978年,担任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侨务领事。侨务领事的工作对他来说是得心应手的,他曾久居日本,精通日语、熟悉环境。他广泛接触侨胞和台胞,不仅为中国统战工作、侨务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日友好往来,开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1978年,应日本政府邀请,邓小平于10月22日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廖承志作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也陪同访问。出访期间,廖承志将自己书写的周恩来诗《雨中岚山》书法作品赠送给时任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侨务领事的郭平坦,表达了对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及侨务工作开展的期盼。

  《雨中岚山》诗歌的产生及其书法作品的传承,体现了中国三代外交和侨务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是他们情谊的见证,更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作者单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