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速递   > 正文

站在新起点展现新形象开启番禺侨务工作新征程
2019年NO.5 基层速递 作者:梁伟华

  番禺始建于秦,迄今已有2200多年,地处珠江三角洲,面临珠江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番禺与海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百万番禺乡亲漂洋过海,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番禺侨乡社会的形成背景

  番禺是广东省、广州市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番禺籍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据调查了解,侨居美洲地区以禺北人居多,禺南民田区和半沙民区人多侨居东南亚。行政区划的演变并没有改变侨胞对番禺的家乡眷念和认同,一句“我是番禺人”让他们倍感温暖和自豪,番禺的家乡情结植根于海外侨胞的心中。

  (一)侨界楷模,贡献巨大。在番禺侨界,涌现了很多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杰出人士,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捐款支援抗日战争,组织华侨优秀技工返国参加建设的黄益堂先生(已故);被称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的何炳林先生(已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已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何贤先生(已故);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前特首何厚铧先生等。此外,由番禺推荐的广州市荣誉市民有135名,在全市11个行政区中最多。侨界杰出人士的先进事迹在番禺家喻户晓,是市民心中的楷模。

  (二)侨团众多,桑梓情深。目前,与番禺保持联系的百年社团有17个,其中冠以“番禺”的百年社团有10个。随着番禺籍海外华侨华人不断发展壮大,侨团组织的活力不断提升,会员人数在500人以上的32个,他们与家乡交流活动也日渐频繁,逐步成为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家乡的重要桥梁。据统计,与番禺保持密切往来的海外侨团(含港澳台)超过100个,覆盖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港澳台等地区。

  (三)侨捐庞大,支持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番禺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掀起回国回乡捐助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1979年以来共有侨捐项目744个,共计人民币7.73亿元。大石大桥、洛溪大桥、英东体育馆、番禺宾馆、番禺中学、番禺人民医院(现番禺区中心医院)、何贤纪念医院、何添颐养院、番禺疗养院陈氏健康中心等都是著名的侨捐项目,至今仍在服务着番禺人民,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越了项目本身,家乡人民与海外乡亲彼此心连心的侨乡共鸣由此产生。

  凝心聚力,近年番禺侨务工作成效突出

  进入21世纪,在省、市侨务部门指导下,番禺侨务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用心办好侨界盛会。番禺旅外乡亲恳亲大会(简称“恳亲会”)自1994年开始,每五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据不完全统计,前六届参加恳亲会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约6000人次。举办恳亲大会在传播岭南文化,推介番禺投资环境,提升番禺的海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海外乡亲向心力,促进番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用情服务侨资侨智。目前,番禺辖内共有注册登记的侨资企业(含港澳台外投资成分)3238家,覆盖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推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落户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实现地区产业升级驱动和人力资源价值挖掘;积极推动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思科公司在番禺区设立全球创新业务总部——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打造高标准智慧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番禺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支持制度》等政策,为符合条件入选创新领军人才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提供各项服务。

  (三)用功做好为侨服务。打造一站式基层为侨服务工作阵地,在全区16个镇街建立“侨之家”平台,举办活动近百场,有效推动侨务工作向社会化、项目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完善为侨服务法律服务体系,建成覆盖辖内272个村(居)的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侨界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理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成为市级为侨法律服务联络点最多、配套最健全、运作最成熟的行政区;每年举办番禺区“侨法进村居”活动,开展困难归侨侨眷帮扶慰问活动,积极践行为侨服务理念。

  (四)用力繁荣侨界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番禺积极推动沙湾古镇、宝墨园、梁秀玲刺绣艺术馆成为广州市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使之成为向海外展示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与新西兰中华文化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中新粤剧文化交流活动;参与纪念“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冼星海主题系列活动,推动番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音乐艺术文化在海外传扬。

  (五)用爱关怀侨青一代。区侨务部门采取“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形式,搭建适合青年华侨华人交流的平台。1996年起与法国番禺富善社合办多届旅法青少年夏令营;2000年起举办多届“海外杰青汇中华”活动;2000年起与澳门番禺同乡会合办澳门青少年番禺潜能之旅;2004年起与美国番禺昌后堂合办了多期旅美加洲华人子弟青少年夏令营等,通过举办侨界青年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用志办好侨刊家书。《番禺侨讯》于1988年应时面世,以“为侨服务,凝聚侨心,繁荣桑梓,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为立刊之本,赢得海内外广大番禺乡亲的赞誉。《番禺侨讯》免费向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海外社团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发行赠阅,至今已出版112期,被国内外多家著名图书馆指定为藏书。

  新时代番禺侨务工作踏上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各级侨务部门并入统战部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番禺将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传承侨乡优良传统,站在新起点、展现新形象、踏上新征程,为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而努力。

  (一)在涵养侨务资源上凝聚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进一步扩大番禺的“侨友圈”,借助番禺海外侨团多的优势,探索建立番禺区海外华侨华人联络服务点,协助番禺区引侨引资引智引技工作,积极开拓发展新侨,增强华侨华人的凝聚力。二是进一步扩大番禺的“友城圈”,通过发挥海外侨领、重点人士的牵线搭桥作用,继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合作,将友好合作城区真正变成番禺国际合作的长效资源。三是进一步扩大番禺的“海归圈”,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探索建立番禺侨务智库,邀请海外和港澳台地区专业人士、学者、“海归”、高层次人才担任智库专家,为番禺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二)在发挥侨界优势上精准发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是探索“地方+侨校”的合作方式。密切与侨校的交流合作,开展对港澳台侨青年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宣讲,鼓励高层次人才留在番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之家,为港澳台和海外青年扎根番禺发展提供综合性、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二是打造“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为华侨华人、港澳台青年提供实习、培训、就业等机会,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空间。三是坚持“项目+活动”的推广模式。结合番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和产业布局,搭建好“舞台”促进侨务资源落地落实。举办海外、港澳台青年才俊喜闻乐见的商务考察和项目推介活动,积极引导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参与改革开放再出发进程。

  (三)在提升为侨服务上持续用力,建设侨界同心家园。

  一是抓好党建,引领侨建。积极探索党建与侨建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基层“侨之家”与党群服务工作深度融入,推动镇街“侨之家”的整体环境、服务水平提档升级。二是完善机制,维护侨益。探索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婚姻家庭、物权争议等领域提供调解服务。三是关注民生,展现侨爱。以番港慈善基金(由番禺旅外乡亲发起)等华侨港澳同胞慈善捐赠项目为抓手,调动海外乡亲、港澳人士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把侨务工作融入社会工作中去,不断向社会输送侨爱。

  (四)在发展侨务文化上保持定力,对外讲好番禺故事。

  一是弘扬爱国主义文化。举办形式多样的海外华侨(华裔)青少年活动,让海外青少年了解祖国历史文化,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挖掘如永华红木、麦华三书法、潭山乞巧、黄啸侠武术等番禺传统文化资源,力争打造为广州市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把番禺传统文化软实力不断向海外传播。三是凸显粤菜厨艺文化。密切与海外粤菜餐饮企业的联系,为海外、港澳台以及本地粤菜师傅搭建厨艺交流平台。四是激活全域旅游文化。以“全域旅游+侨文化”为突破口,积极把旅游与华侨港澳同胞捐助项目,侨界杰出人物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加强番禺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吸引海外侨胞回乡观光旅游,为番禺全域旅游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统战部(区侨务局))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