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工作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015年NO.1 经验交流 作者:吴宗斌
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侨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今年召开的2015年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裘援平主任强调:“各级侨办要增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海外侨胞的优势,坚持涵养和使用侨务资源并重,改进引智引资工作,并重视可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建设。”对新形势下侨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海外侨胞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
研究侨务工作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首先要了解侨务工作的对象—海外侨胞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福建而言,作为全国第二大侨乡,海外侨胞不但人数众多(闽籍华侨华人达1580万人,分布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人才辈出,实力雄厚。在经济领域,据估算,当前世界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其中海外闽籍侨胞总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在科技领域,闽籍华裔新生代、新华侨华人中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不少成为西方国家的知名科学家,这些宝贵资源不但能为福建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提供智力支持。再从历史看,海外侨胞为福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福建对外开放的诸多“第一”都是从“侨”开始的,如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第一家外商独资银行等。华侨华人资本是福建引进外资的主体,有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至2014年底,福建省有侨资企业27861家,吸引侨资1000多亿美元,约占引进外资的75 %,侨资已经成为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侨胞不仅带来福建改革开放急需的资金,还起到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了一批外资“走进来”;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世界最新信息,引进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让福建省内企业“强起来”,促进了福建省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升了福建对外开放水平。实践证明,海外侨胞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
二、侨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海外侨胞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侨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作为空间。那么,侨务工作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展侨务引资。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规划,根据地方产业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引进华侨华人的资本,以合资或独资等方式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二是开展侨务引智。挖掘海外华侨华人蕴藏的丰富科技人才资源,引进海外技术与人才,服务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满足经济建设对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推动海外人才在国内实现抱负、成就事业。三是开展以侨促贸。发挥侨商遍布世界各地和熟悉我国与住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优势,成为当地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重要“桥梁”,带动当地企业“走出去”,推动当地商品开拓境外市场,拓展国际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推动中外经济和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实施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同时,贸易、投资的全球化带动了资本、人才的跨国流动,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发展的意愿依然强烈。在此背景下,侨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侨务部门如何发挥工作优势,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效,是一个重要课题。
1.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侨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侨务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以新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来谋划、推进服务经济发展工作。一是转被动为主动。改变在侨只言侨、侨务就是活动的惯性思维,树立侨务部门参与经济工作是服务发展大局需要的新思维,增强融入大局的责任意识,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倡导“有为才有位”,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增强侨务干部参与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侨务干部参与经济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体现作为、确立地位。二是转“一手抓”为“两手抓”。改变过去重引进、轻服务,重“显绩”、轻“潜绩”的现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为大局服务,一手抓为侨服务,并相互结合、有机统一。一方面,始终围绕发展大局开展工作,主动融入,找准位置,在配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侨促贸上下功夫、做文章,做到工作向大局聚集,力量向大局投入,在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利益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工作,主动帮助侨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着力维护侨商合法权益。三是转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侨务部门不是经济部门,在参与经济工作中无直接抓手,要利用资源优势和人脉优势,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横向合作,借力发挥,形成合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如开展侨务引资工作,借助发改委、商务部门等经济部门的资源;开展侨务引智工作,借助组织部门、科技部门等的平台,提升侨务部门参与经济建设的工作成效。
2.创新工作方法。侨务工作舞台大、任务重、事情多、内容杂,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侨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开展侨务经科工作,要锁定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开拓新方法。在项目对接中,改变现有投资项目找投资方的传统方法,引导侨商带投资项目找投资地。在投资考察环节,改变过去常见的集中考察的形式,采取“一对一”方法,针对侨企的产业分布、发展动向以及投资意向,制定个性化的工作方案,以“小分队”的形式赴项目目的地考察,推动项目落地。二是搭建新平台。根据侨的特点,举办针对华侨华人的专场引资引智活动。比如,福建省举办“福建省侨商投资项目对接洽谈会”,专门面向侨商开展项目对接;举办“海外华侨华人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活动,专门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科技专家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对接,成效明显。三是探索新模式。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与政府联合开展侨务引资引智工作,以提高项目的对接成功率。比如,福建省侨办实施“内外架桥行动”,与设区市政府(或县政府)合作,每季度向海外侨商重点推介一个设区市(或县),把招商的焦点聚集在该区域上,举办“海外侨商**(设区市、县)行”活动,探索出侨务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招商的新模式,侨务部门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强强联手,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对接成功率。
3.抓实工作举措。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贴侨胞创业投资需要,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侨促贸为主线,不断拓展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是提升侨务引资的层次与水平。紧扣国家战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重点侨商和侨团的联系交流,引导侨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地方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经贸往来。强化以侨引侨、以侨引外,借助侨商与“世界500强”企业联系紧密的经贸网络和人脉关系,邀请大财团和“世界500强”企业深入各地考察、投资。探索设立“海外侨商创业园”等,打造集创业辅导、项目孵化、风投对接、项目落地、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海外侨商创业平台,推动海外高新技术在当地落地。探索设立“侨商银行”、侨商融资性担保公司或侨商投资基金,吸引海外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二是深入挖掘海外智力资源。依托“海外华侨华人科技成果专场对接会”等招才引智专门平台,推动海外华侨华人技术成果在当地对接转化。举办“海外博士团**行”、“海外科学家**行”等活动,以“点对点”形式推动海外科学家与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成立海外科技专家顾问团等,搭建华侨华人专家建言平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建设海外专业社团人士数据库,进一步掌握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情况,通过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专业人才联系点等形式,密切与海外科技人才和科技社团的交流合作。三要积极推动当地企业“走出去”。发挥侨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为当地企业“走出去”服务。用好侨务部门在海外的资源,为当地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包括投资目标国的政治状况、宏观经济、有关法律、税收框架、政府管理程序等基本信息。牵线搭桥,为当地企业引见海外侨商,推动其与海外侨商合作,充分利用海外侨商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熟悉中外法律习俗等资源优势,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侨务渠道,推动企业解决在海外的争端。
4.完善工作机制。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激励争先创优的保障。侨务部门在参与经济建设中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提高工作实效。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设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侨务引资引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部署,协调解决在招商引资中、项目建设中侨胞提出的要求和遇到的困难。二是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建立侨务部门与同级经济部门的横向招商协作机制,形成领导定期互访、职能处室不定期磋商、个别项目个别沟通、项目政策共同宣讲等制度,统一招商步伐,强化招商联动。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侨务部门参与经济建设的督促检查,将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将奖惩与政绩紧密挂钩。把参与经济工作的成效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晋级挂钩,进一步激发干部的参与热情,推动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深入有效开展。
(作者系福建省侨办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