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以侨为本做好双向服务
2015年NO.5 经验交流 作者:周新锋

  近年来,成都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侨务工作的系列方针政策,以摸清侨情为基础,以强化服务为手段,着重在爱侨、利侨、护侨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海内外侨胞参与成都市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凸显侨资、侨智在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实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不断深化为侨服务

  成都市着力实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针对全市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归侨侨眷家庭生活困难问题,制定了《关于做好我市贫困归侨侨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适当照顾”的原则,将归侨侨眷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浮10%。同时,将全市归侨侨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纳入全市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体系,形成了对贫困归侨侨眷的救助长效机制。同时,运用社会力量,不断深化为侨服务。选择侨务工作比较扎实、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社区,持续推动侨法宣传和深化为侨服务工作,探索开辟侨务工作进街道、进社区、进园区,积极涵养华裔新生代资源,拓展为侨服务项目;探索通过委托授权、代收代办、联合办公、上门服务等多种创新形式推动基层社区为群众提供与侨相关的政策咨询服务,利用社区侨务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社会治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创立“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立多处服务点位,开展就近受理服务,让侨界群众少跑腿、少走冤枉路,全面开展归侨侨眷身份认证、华侨回国定居、“三侨生”中高考加分及华侨子女回国接受义务教育等服务工作,受到海内外侨胞的广泛好评。

  二、推动侨务工作“走出去”,构建良好发展格局

  成都市外侨办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侨务工作“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联谊格局,逐步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侨务优势资源和工作网络,侨务对外联谊交流合作平台得到进一步巩固拓展。目前,成都市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个重点社团、1500多名海外重点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与10多个沿海城市侨办建立了友好关系。依托成都海外交流协会、成都侨商协会与各地80多家协会组织加强工作沟通和交流联谊,全市侨务优势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壮大。积极邀请海内外华侨华人参加成都市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首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天府行、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和海外华侨华人高新科技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涉侨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活动“强外联、聚侨情、增活力、促宣传”的良好发展格局,引智引资成效显著。近年来,共吸引海内外华侨华人1万余人(次)参展参会,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0余名,促成投资项目49个,投资总额近80亿美元。

  三、大力开展“侨法”宣传,深化依法护侨

  成都市外侨办联合市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将《保护法》纳入全市“六五”普法范围,采取“侨法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多种活动形式,印制发放常用侨务法律法规汇编等宣传册3000余册,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大侨务干部的侨法培训力度,提高侨务干部运用侨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发了《深化完善共创共享机制、维护侨界群众合法权益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市侨务系统建立了联系企业“四个必访”制度,涉侨投诉“包案责任制”、“首问首办责任制”,做到投诉有门、受理有人、办理有期,侨界无集访、无越级上访。近年来,受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关于要求解决住房困难、房屋拆迁纠纷等案件37件,绝大多数得到妥善解决;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求助案件81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依法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了依法护侨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系成都市外侨办侨政处副调研员)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