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侨团活动模式 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2016年NO.1 经验交流 作者:王胜
2015年10月,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澳大利亚召开,共有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与会。海南省外侨办抓住这一难得机遇,通过精心策划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增进中澳两国人民友谊,引起热烈反响。
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首进澳洲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主题为“联谊•共赢与可持续发展暨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大会期间举行了大会开幕式、闭幕式、欢迎晚宴、青年发展论坛、海南省华侨纪念馆筹建交流会、2015世界海商论坛,以及“海南文化澳新行”的有关活动。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林方略出席大会,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副司长卢海田,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澳多元文化部副部长维尔斯,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比尔•索顿,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代表、新州财政部长格拉迪•贝尔金克莲,新州反对党领袖上议员王国忠,新州议员马克•库尔,悉尼市长代表、前副市长、议员郭耀文,维多利亚州多元文化事务部、财政部部长罗宾•斯科特,维州上议院立法会主席布鲁斯•阿金森,以及我驻悉尼总领事李华新(大使衔)、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蔡伟、驻墨尔本总领事宋昱旻等分别出席有关活动。
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是全世界海南乡团的联谊组织,1989年由新加坡琼州会馆倡议发起创办,大会每两年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由各地侨团轮流承办,在海南本土举办时由海南省外侨办承办,至今已举办14届。之前的大会除了第9届在美国举办外,其余会议都在亚洲国家举办,此次系大会首次走进澳大利亚,进一步提升了会议的影响力,通过大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各地海南人的联系,达到了联谊乡情、共谋发展的目的。
多管齐下,收获人文往来丰硕成果
此次大会的代表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欧、美及大洋洲,代表性较强,又有当地政、商、学界代表与会,是增进相互了解和支持的好机会。
(一)以“一带一路”作为总主题,凝聚与会代表共识,增进澳大利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会议以增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相互理解为总主题,以大会各项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以海南和澳大利亚友好合作为基础,以传播海南和中华文化做铺垫,以“海鸥支队”故事画龙点睛,向与会代表、澳大利亚政府和议会人士做增进互信和了解的工作,通过乡团联谊大会这个国际交流平台,讲好中澳友谊故事,传递海南声音,开展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与会侨胞热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主题,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给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坚强后盾。海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一环,为广大海商和有识之士的合作共赢带来了新的机遇。广大侨胞愿意抓住这一难得的新机遇,发挥联系面广、工商业资源丰富、与世界各地及中国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二)传播海南优秀文化,提升海南族群在当地影响力。
一是举办海南文化澳新行。海南省外侨办联合省政府新闻办等部门,共同举办“海南文化澳新行”等活动,琼剧、黎族歌舞、书法等既为广大侨胞带去了期盼已久的文化大餐,又令澳大利亚当地民众眼前一亮,特别是通过在悉尼歌剧院、奥林匹克花园等地标性场所举办大规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旅澳海南籍侨胞在当地的影响力。
二是海南元素凸显。在大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部副部长、新州财政部长等澳方代表都争相用海南话向与会代表致以问候,“多给嚯(大家好)”、“万丹来高悉尼(欢迎来到悉尼)”等海南话成了开幕式上最流行的欢迎辞。此外,通过大会反复强调,“有海的地方就有海南人”,成为海外海南族群引以为豪的口号语,有效提升了凝聚力。
三是打造“海商”品牌,提升整体凝聚力。通过举办2015世界海商论坛,打造并强化了“海商”作为世界海南籍商人的共同品牌。演讲嘉宾以“一带一路、海商带路”为主题,就澳洲投资环境、海南与沿线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强调了世界各地海商主动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责任感,纷纷表示愿为家乡经济、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三)“海鸥支队”故事收获奇效,成为本次活动的“点睛”之笔,凸显了海南在中澳友谊中的独特地位。
二战期间,263名在印尼战场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海鸥支队”士兵被关押到海南东方市的战俘集中营。约10名“海鸥支队”士兵不堪日军的残酷压迫和凌虐,从战俘营里逃出来后,前往东方市老欧村,并加入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继续战斗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线。其中两名“海鸥支队”士兵身染疟疾,在二战结束前离开了人世,海南当地军民把他们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葬在了东方市老欧村。从这两位战士去世后,老欧村的村民就坚持在每年清明时节自发地前往两位澳大利亚战士的墓园,按照当地风俗习惯扫墓,纪念在二战期间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士兵们。为纪念这段珍贵的历史,2002年中澳两国政府在东方市老欧村修建了“海鸥支队”纪念碑。2015年3月,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及夫人琳恩•科斯格罗夫来到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老欧村,向矗立在这里的“海鸥支队”纪念碑敬献花环,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在中国土地上的澳大利亚英烈。
2015年5月,为筹备将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海南省外侨办主任王胜率团访澳,向当地侨团介绍这段历史,并表示,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借助大会平台再现中澳两国人民经由战火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并委托维省海南同乡会理事何玮帮助寻找“海鸥支队”的幸存老兵和家属。何玮立即发动广大旅澳乡亲,通过各种渠道多方寻找,终于找到4位健在老兵,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94岁,年纪最大的是98岁的Tom Pledge。经过70载,Tom仍对海南有着深深的牵挂,应邀出席了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开幕式。在墨尔本举行的“海南文化澳新行”开幕式上,“海鸥支队”退伍老兵协会理事克里斯蒂也带来了Tom Pledge等老兵拍摄的短片,大家通过观看短片共同回忆起那段历史。现场观众纷纷表达对海南的感激之情和对和平的珍视。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海南省外侨办挖掘“海鸥支队”故事,专门制作展现中澳友好交往的短片《风从海上来》,借助大会平台,以“海鸥支队”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中澳两国人民经由战火建立起的深厚友谊。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多元文化部副部长维尔斯连称,没想到海南与澳大利亚在“二战”期间有这么深厚的情谊,她高度评价海南在中澳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号召全体起立向Tom Pledge等“海鸥支队”老兵致敬。“海鸥支队”队员斯坦的女儿、退伍老兵协会理事克里斯蒂,对海南省借助乡团联谊大会平台再现“海鸥支队”历史、让更多的澳大利亚人铭记中澳友谊表示感谢,她表示,父亲跟海南非凡的历史情谊留在了海南东方,感谢海南在“海鸥支队”遇到困难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虽然我们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但是一方有难的时候,我们能紧密相连。通过“海鸥支队”这个故事,讲述好中澳友谊故事,讲述好海南故事,极大拉近了两地人民之间的距离,在增进中澳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与会代表产生了强烈共鸣,纷纷对海南在推动中澳友谊方面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大会增进了海南与澳大利亚的人文交流,增进了参会澳方对海南乃至中国的了解,通过参与大会讨论,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发展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达到了促进交流合作的目的。
(作者系海南省外侨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