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北京市侨办打造“三平台一机制”构建“1+n”为侨服务体系
2016年NO.2 经验交流 作者:刘云艳

  编者按: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侨办着力推动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各地政府侨务部门积极响应配合,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北京市侨办、江苏省苏州市侨办及广东省江门市外侨局有关工作举措及经验体会,在本期“经验交流”栏目予以展示,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2015年国内侨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依法履行政府侨务部门职责,提升为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北京市侨办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涉侨行政服务窗口管理模式,构建“1+n”为侨服务体系,通过“三平台一机制”建设,为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提供便利、高效、贴心的公共服务,更好地维护侨益、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

  北京市共有117.3万归侨侨眷,其中归侨18.6万人。来京工作生活、创新创业的华侨华人也与日俱增。按照“困侨百分之百救助、信访百分之百办结”的要求,服务好、维护好、保障好广大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是北京市各级政府侨务部门的职责和使命。2015年10月,北京市侨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梳理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成涉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驻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开设服务窗口,派驻侨务干部,依法依规受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计划通过一年时间,将市政务服务中心侨办窗口建成集涉侨政策、公共服务、网上审批、侨法宣传、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为侨综合服务站,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覆盖全市的“1+n”为侨服务体系。通过“1+n”为侨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切实为侨胞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一、建设“1+n”涉侨行政服务平台

  “1”是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侨办窗口,“n”是区侨办、街道、社区、园区、商务楼宇涉侨行政服务窗口。

  (一)规范涉侨行政服务窗口。单独开设或将涉侨事务纳入行政服务大厅综合事务窗口,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值守,与市政务服务中心侨办窗口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办理业务咨询、工作协调、信息交换、材料流转、干部培训等涉侨业务,明确分工权限,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切实服务侨胞。

  (二)开展涉侨行政服务窗口试点工作。以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中关村留创园、亦庄开发区侨创空间、叶青大厦为重点,打造社区、园区、商务楼宇涉侨行政服务窗口,进行侨情统计,了解现实需求,开展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专家义诊等活动,不断丰富窗口服务内容。

  (三)打造全市侨务干部培训基地。组织街道、社区、园区、商务楼宇的专兼职侨务干部到市政务服务大厅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涉侨政策水平和业务办理能力,确保政策口径一致、服务功能看齐,为广大侨胞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建设“1+n”为侨公共服务平台

  “1”是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侨办窗口,“n”是“侨之家”、“侨创空间”、“侨友汇”、“侨住(或驻)小站”、华侨驿站等不同类型的涉侨服务场所。

  (一)有活动阵地。在归侨侨眷、华侨华人聚集度较高的社区、园区、校区等地,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的形式,建立符合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的“侨之家”活动场所,为他们提供交流联谊、讲座论坛、文体活动的平台。

  (二)有活动组织。鼓励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华侨华人成立“归侨联谊会”“侨友精英会”“华侨互助会”“海外留学生联谊会”“在京侨眷联谊会”等社会组织,引导支持服务对象加强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丰富为侨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努力将其打造成侨的温馨家园。

  (三)有活动内容。以需求和服务为导向,一是对于侨界代表人士,提供人事推荐、交流联谊、走访慰问等服务,通过“两聚两上门”,开展“聚集侨界人士•送政策上门”和“聚焦代表人士•送宣传上门”。在车库咖啡、侨创咖啡、三十九岁咖啡社组织“侨伽沙龙”,不断拓宽联系侨界代表人士的渠道。二是对于新侨,提供政策支持、事业扶持、工作保障、居留便利、导师培训等公共服务,出台中关村创新创业外籍华人身份认定政策,组织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对于困侨和老归侨,实施“侨爱工程温暖行动”,开展“暖侨三送”(送温暖、送健康、送营养)、“暖侨敬老”“扶侨帮困”“侨爱公益”等活动,真正做到尊重侨、理解侨、关心侨、维护侨。

  三、建设“1+n”涉侨网上服务平台

  “1”是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侨办窗口,“n”是互联网覆盖的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个体。通过“1+n”为侨服务体系搭建侨界信息交互平台,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一)建设涉侨网上服务大厅。在北京市侨办网站设立网上服务大厅,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侨办窗口设置服务终端,实现涉侨行政事务平台联动、信息共享、全球通办。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可通过网上服务大厅提交材料,市侨办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完成初审、复核、办理全过程。服务对象可通过网上服务大厅和服务终端查询涉侨政策、办理程序、提交材料、办理进度和反馈结果等,实现行政事务的自助办理,做到“1+n”涉侨行政服务网全覆盖。

  (二)建设“网上侨之家”。通过北京市海外交流协会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应用北京“网上侨之家”。鼓励和支持区侨办、街道、社区、园区、商务楼宇以及侨联组织自行建立“网上侨之家”和专属网络社交空间,提供政策服务、听取意见呼声,增强工作联系和情感交流。依托“网上侨之家”,进行侨法、身份认定、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购房购车、探亲待遇等涉侨政策宣传。依托“网上侨之家”联系会员、发布信息、开展活动,实现与侨胞全天候、零距离的互动,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

  四、建立涉侨服务保障机制

  为加强“1+n”为侨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市侨办将发挥统筹协调全市涉侨工作的职能,推动区侨办、街道、社区、园区、商务楼宇建立涉侨服务保障机制。

  (一)落实涉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社会参与侨务工作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涉侨部门交流合作的工作平台。

  (二)落实涉侨“5+1”协同工作机制。发挥“五侨联动”的优势和作用,在大型活动筹办、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合作联动、开放共享、优势互补。

  (三)落实侨务资源共享机制。定期沟通信息,加强协调互动,整合资源、项目和活动,打造为侨服务网络和平台,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进一步拓展侨务资源覆盖面。

  (作者系北京市侨办侨政处处长)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