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讲述“万侨创新”好故事 传播基层侨乡好声音
———中央媒体“走基层•侨乡行”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2016年NO.5 经验交流 作者:张平军

  近期,国务院侨办举办第六期中央媒体“走基层•侨乡行”活动,组织12家中央媒体的18位记者赴湘、浙、苏三省,围绕“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浙商转型升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主题进行采访,撰写专题报道54篇,力求全面展示侨胞创新创业成就,宣传了“万侨创新”行动,报道了华侨华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发挥优势

  打造侨务宣传优质品牌

  中央媒体“走基层•侨乡行”活动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各省区市侨办承办,已成功举办六届,旨在发挥中央媒体优势,全面展示基层侨乡发展建设成果,宣传国务院侨办惠侨政策,吸引广大侨胞回国投资兴业。

  第六期中央媒体“走基层•侨乡行”活动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国务院侨办宣传司、湖南省外侨办、浙江省外侨办、江苏省侨办共同承办,全面展示了长沙、杭州、南京、扬州四地“侨梦苑”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浙商转型升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情况,增强了侨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基层侨乡在海内外侨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了广大海外侨胞回国(来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焦热点

  宣介“侨梦苑”创新创业平台

  (一)见证长沙“侨梦苑”揭牌。5月23日,在中央媒体记者团与300余位海内外侨界代表共同见证下,全国第九家“侨梦苑”落户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长沙高新区”)。国务院侨办副主任王晓萍对长沙“侨梦苑”的成立表示祝贺,她希望长沙“侨梦苑”充分发挥侨资、侨智、侨技等国际网络优势和创新优势,加快在先进制造业、生物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高端产业的集聚和国际化;探索建立更加开放、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华侨华人创业制度政策,营造“拴心留人干事”的良好环境。长沙高新区政府将每年安排1亿元人民币设立“侨梦苑”建设专项资金,长沙“侨梦苑”将努力创造一流机制、聚集一流人才、培育一流企业、构建一流环境,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全国知名的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中心、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产业集聚区。

  (二)体验南京“侨梦苑”特色。5月26日,中央媒体团到访南京“侨梦苑”,走访了解建设情况及服务创新创业情况。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携“侨梦苑”主要负责人向媒体团记者重点讲述了南京“侨梦苑”的建设思路及主要特色。南京“侨梦苑”依托南京市麒麟科技创业园而设立。截至2015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创新型企业总数1249家,注册资本149亿元,签约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1640亿元。南京“侨梦苑”将重点发展信息与大数据、智能装备、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文创与服务等产业,形成“1心6园7平台”的格局,即1个“创新中心”、6大“产业园”、7大“服务平台”,构建服务链和产业链,形成以“侨梦苑”为品牌的价值核心。

  广走深访

  讲述“万侨创新”故事

  侨乡行期间,中央媒体团记者深入高新区、“侨梦苑”园区、侨企,走访侨商,了解各地创业优惠政策及侨商创业经历,用心讲述“万侨创新”好故事。

  (一)“创新正当其时,圆梦正当其势”,长沙高新区为侨胞创业储能蓄力。长沙高新区推行“随时受理、及时办理、按时办结”的“三时”服务机制,设立湖南省第一个区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集全区之力为侨胞创新创业提供便捷服务。成立了长沙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高新区分会,充分发挥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在以才引才、以才引资、建言献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完善服务体系,创建众创空间,拓展创新型专业孵化器,为创新创业提供一条龙“保姆式”孵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在长沙高新区的支持下,一批侨商齐聚长沙创新创业。侨商邓泽平告诉记者,选择长沙,是因为这里的政策优惠、产业生态良好、服务贴心以及对海外高端人才的重视。侨商戴立忠表示,创业初期,高新区领导带领工作人员走访慰问,向他和团队成员献花,令他感受到了高新区对创业者的关心和重视;侨商段燕文表示,在近十年的创业历程中,长沙高新区从政策宣传到资金扶持再到项目推广和人才引进,对他给予了“一条龙”式的扶持,让他顺利由一个专业人士转型为一名企业家。

  (二)南京“侨梦苑”汇聚侨智侨企,培育“双创”新动能。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告诉记者,海外华侨华人创业人士犹如“皇帝的女儿”,“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也要找个好婆家”,“侨梦苑”就是海外华侨华人创业人士的“好婆家”,要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一流的环境和服务。建设“侨梦苑”后,侨智和侨企汇聚一处,方便采取集中型服务,给予集中型政策扶持,更好地服务侨智侨资。

  麒麟科创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金政权表示,海外人才需要的是体系,是从创新链、服务链到价值链的循环。如能把研发中心、创新成果的转化、智能制造到市场销售,三个链条整合到位,这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南京“侨梦苑”所倡导的侨智侨企集聚和全链条服务理念,大大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其跨境电商负责人沈洋表示,“侨梦苑”提供了一个能够直接沟通海内外的平台,公司在“侨梦苑”落户能很快找到合作伙伴,创业者将国内的优势和国外的资源结合在一起,既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又能够帮助国内产品走出去。

  (三)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让创业变得简单。杭州未来科技城是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领,牢固树立“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的理念,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保护自然生态,大力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特别是通过建设梦想小镇打造众创空间的新样板、特色小镇的新范式和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五大政策体系(互联网创业项目、海归创业项目、金融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其他政策)提供定制式、接力式的创业支持,通过六大服务体系(注册、人才、科技、金融、政策、中介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等措施,积极培育侨胞创新创业沃土。“到这里,让创业变得简单,让创业不再孤单;来这里,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里就是杭州未来科技城。

  33岁的翁永烨是第二代浙商,他放弃回温州经商,而选择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创业。如今,他与他的团队已在游戏行业内,将中国文化产品推广至欧美市场;宋宏伟是留美博士,起初依托杭州的优惠政策才有了创业的勇气,如今主要在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从事创新技术,致力于智慧城市发展。

  捕捉、展示亮点

  提升侨乡知名度

  (一)走访社区,记录侨胞心声。活动期间,中央媒体团先后到访长沙东沙社区(原滨湖社区)、西湖社区和南京丁山社区,与侨胞座谈互动,记录侨胞心声。在东沙社区,85岁的马来西亚归侨黄福祥向记者们讲述了社区“同心帮帮团”帮助自己和老伴体验乘坐地铁的暖心故事。黄福祥老人还动情地向记者讲述当年回国的情景。“当我踏上祖国大地的时候,解放军同志列队迎接,广播里播放《我的祖国》,我热泪盈眶,我这个海外赤子孤儿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他领取到政府发放给归侨的补助,并免费进入政府安排的学校学习,至今对祖国心怀感激。在西湖社区,记者们亲历了侨眷金利君老师运用沙盘游戏义务为归侨子女进行心理辅导的场景。记者们为社区的侨爱所感动,分别撰写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走进长沙高龄化侨务社区”等专题新闻,向社会各界传递助侨、爱侨、暖侨的侨爱精神。

  (二)助力G20峰会宣介工作,向海内外侨胞讲述杭州故事。5月24日,中央媒体团出席杭州G20中外媒体见面会。浙江省及杭州市领导欢迎媒体团到访杭州,希望媒体团把浙江精彩、杭州美丽向世界推介。国务院侨办宣传司副司长刘为杰希望媒体团发挥优势,将所见所闻变成生动精彩的“中国故事”“浙江故事”“杭州故事”,积极介绍杭州,展示杭州宜业宜居的人文环境,凸显杭州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三)参观中餐繁荣基地,品味独特中餐文化。5月27日,中央媒体团到访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中餐繁荣基地,参观基地建设情况,与江苏省侨办、扬州市侨办以及扬州大学有关人员展开座谈,就中餐繁荣问题与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旅游烹饪学院副院长周晓燕教授进行互动。

  周晓燕强调,中餐走向海外一定要坚持我们的本味、技艺和文化。他建议,在国外建立培训点或中餐学校,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国内知名品牌走向海外与华侨结合。他认为,中餐“走出去”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绝佳途径。通过中餐推广中华文化应以饮食文化为核心,以中餐繁荣基地和海外中餐馆为平台,进而延伸中华文化的其他方面。他表示,中餐繁荣基地将在教学中强化英语、中餐技能以及中华文化的培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走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

  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2016年1月16日正式落户扬州大学。基地秉持“以食为本、以食为缘、以食为媒、以食为桥”的建设理念,为中餐走出去搭建了新的平台,目前已与全国10家优质餐饮企业联合设立实践教学点。国务院侨办对基地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裘援平主任特地了解基地建设情况,谭天星副主任、王晓萍副主任均到基地考察,国务院侨办还组织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代表团到中餐繁荣基地考察座谈。

  基地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海外中餐产业发展。2016年春节期间,裘援平主任率中餐繁荣基地工作人员赴美国、智利、秘鲁开展“春节送年饭”活动,举办中餐文化讲座、中餐烹饪技艺培训和精品淮扬菜品鉴活动,并与智利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智利前总统专程出席签字仪式。此外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首届“美国淮扬菜研习班”反响十分热烈,大大提升了中餐在海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