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广东省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17年NO.4 经验交流 作者:广东省侨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侨办关于印发〈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关于我省建设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摸清广东省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探索工作对策,深入推进广东省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今年3月份,广东省侨办联同部分地市政府侨务部门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开展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基本情况

  为侨服务办事平台——涉侨事务窗口。各地侨务部门依托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及一门式政府服务体系,将为侨公共服务和涉侨事务办理有关内容纳入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或办事大厅窗口服务,并进一步规范为侨公共服务事项,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目前,在地级市一级,有7个市设立了独立窗口,7个市设立了综合窗口,2个市设立了临时窗口;在县(市、区)一级,大多数设立了涉侨办事窗口;在社区一级,部分地市将涉侨事务纳入当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服务。

  为侨服务综合平台——“侨之家”。各地按照“五有”(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的标准和要求,在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推进“侨之家”建设。目前,广东省侨办推动设立和授牌了14个“侨之家”,部分“侨之家”设立了侨法宣传角、图书阅览室和舞蹈功能室等功能区,配有“侨之家”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各地政府侨务部门还借助社会资源建立“侨之家”活动中心及开展为侨服务,参与支持社区管理、服务和建设;有的借助华侨及港澳同胞捐赠建立,作为归侨社区会址和活动场所;有的引入社工义工团体,提供专业关爱扶助服务,协助创业就业等。

  为侨服务互动平台——互联网络平台。广东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向各级政府直至社区延伸,形成全省网上办事网络,在市县网络栏目中可以查询到涉侨事务办理事项的办事指南。各地市和部分县级政府侨务部门建立了部门网站,设有涉侨事务咨询、便民服务等栏目并可以连接政府网上办事大厅或分厅,具备了在线查询和咨询、办理流程和政策公开等功能。

  为侨服务援助平台——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目前广东省12个地级以上市建设了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侨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业务等服务,并协助做好侨法宣传、侨益维护和信访办理工作,受到侨界群众好评。清远市“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设立工作台账,对侨界群众及侨资企业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积极协助侨务部门开展涉侨法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对为侨服务工作进行建档管理。

  工作亮点

  创新为侨服务的新平台新模式。江门市建立了五邑全球华侨华人“邑门式”服务平台,把为侨服务互联网络与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江门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江门微市长等行政窗口对接起来,将涉侨行政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目录清单。河源市外侨局在外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河源市外事侨务服务中心,为该市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台同胞提供优质服务。部分地市积极拓展网上服务领域,推动为侨服务工作更加便捷有效。如广州市、区两级政府侨务部门均已在网上办事大厅和官方网站设立办事窗口;佛山市积极推行网上咨询服务、涉侨信访等,利用12345政府热线,网上发言人平台提供网上咨询服务,同时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及今日头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提供为侨服务。

  调动各方资源助力为侨服务。一是引入社工义工团体力量。深圳市光明新区引入社工组织,联合涉侨团体、侨企等力量,开展“金色朝阳”归侨子女成长辅导服务项目,为归侨侨眷子女提供免费辅导服务。江门市外侨局联合团市委、市义工联发起创建“暖侨义工服务队”专业化志愿组织,为归侨侨眷提供服务。顺德区以创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点为抓手,以“社工+义工”结合提供服务为形式,组织志愿者或者家政公司为归侨侨眷老人提供“常规服务+不定期服务”。二是激活社会慈善力量。深圳市光明新区在归侨侨眷集中的社区成立社区基金会,以项目化方式开展社区自助慈善活动,为归侨侨眷提供切实帮扶。中山市设立“中山市侨爱基金”,河源市源城区外侨局成立“源城区侨心慈善扶助会”,接受和引导侨胞捐赠开展涉侨扶贫救助。三是依托司法系统“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拓展为侨法律服务。肇庆市“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利用律师事务所作为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单位的优势,派发“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宣传卡片,深入各村(社区)、侨资企业开展为侨法律服务。

  存在问题

  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对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深入,相关的工作手段和实践还不多,对外宣传还不深入,社会力量参与为侨公共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待引导和提高。各工作平台还没有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缺乏制度、经费等相关保障,为侨提供长期、高标准的公共服务面临诸多困难。

  基层为侨服务工作力量薄弱。基层侨务工作机构、机制普遍不够健全,侨务干部队伍比较薄弱,县(区)侨务干部人少且身兼多个部门工作,镇、街基本上没有专职侨务干部。

  相关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市在政府办事大厅设立了涉侨事务窗口,但由于业务量少,归侨侨眷多习惯到侨务部门直接办理等原因,工作量寥寥无几,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需要在侨务部门办理的,政府办事大厅提供的办事指南、指引又不够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基本限于业务咨询、工作指引等,还不能完全实现相关业务网上受理。“侨之家”大部分只能提供活动场所功能,缺乏有效运行机制。“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大部分还没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受理涉侨法律事务还比较少。

  为来粤创新创业侨胞提供服务的工作还有待加强。近年来,来粤创新创业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逐渐增多。但各级政府侨务部门对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和诉求需求等了解不足,有针对性的服务欠缺,这是广东省国内为侨公共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

  工作思路

  加强工作指导。根据调研情况,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各级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加强对在粤投资和创新创业华侨华人服务工作调研,摸清情况和诉求,研究提出做好该群体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意见。

  充分依托政府公共服务网络开展工作。国内为侨公共服务与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不可分割。侨务部门需紧紧依托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公共服务的平台和资源,将为侨公共服务融入政府和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当中,突出为侨服务特色,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在粤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其合理诉求,不断提升为侨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工作平台。推动涉侨公共服务进驻政府、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将涉侨行政事务纳入综合窗口;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在归侨侨眷和华侨华人集中的社区建立为侨服务工作点;“侨之家”要依托现有活动场所,继续完善活动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侨界活动和提供各类为侨服务;依托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各地各级分厅,逐步完善为侨服务网上办事功能,促进线上线下工作衔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效率;拓展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范围,探索与司法、宣传等部门建立合作沟通机制,合作构建侨法宣传、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立体网络,提高侨务部门为侨服务、依法护侨水平。

  提升侨务干部能力素质。加强侨务干部业务培训,举办为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提高侨务干部特别是基层侨务干部的业务能力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多到海外侨胞、侨界群众和侨乡基层中问计于侨、问需于侨、问政于侨,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工作。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