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凝聚海内外暨南力量同心抗疫 彰显暨南担当书写爱国篇章
2020年NO.2 经验交流 作者:陈文举 杜明灿

  89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

  最美逆行诠释暨南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暨南大学派出最为精锐的医疗团队,在除夕团圆夜紧急出征驰援武汉。1月24日下午,在接到广东省卫健委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后,短短20分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人医疗队伍组建完毕。他们在疫情形势最不明朗之时,紧急赶赴武汉,是全国最先到达武汉并开展救治工作的医疗队之一。出发前,医疗队员们誓师出征:“武汉,我们来了!我们和你们一起扛!”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向首批出征武汉的9位“暨南战士”拜年,并叮嘱他们“万万注意身体安全,合力战胜病毒灾情!”此后,暨南大学又先后派出第二批15人、第三批65人医疗队增援武汉。

  广东医疗队对口援助武汉市汉口医院,接管2个病区。这家医院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队员们于1月26日正式进入汉口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危重病人井喷式增长,病房一床难求。医疗队一进场就是一场遭遇战,队员们每日都在与死神赛跑。

  54岁的吴义作为暨南大学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长,在大年三十晚带队挺进武汉。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吴义说:“当时武汉是重灾区,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出发时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归来,也做好了被感染,甚至是牺牲的心理准备。”吴义身处一线时,他发现工作条件比想象的要更艰苦。在武汉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病人的缺氧问题。危急之时,他建议从其他病区调用氧气筒,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奋战在最前线,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王昊对此有深刻的感受。2月18日,他带队增援武汉汉口医院。3月4日,他转战与病毒“最亲密接触”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ICU,并主动请缨参加“插管敢死队”,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王昊说:“第一次戴正压头套时非常紧张,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给患者做支气管纤维镜吸痰术,气溶胶接触的风险会持续10-20分钟。”然而面对危险,他从未退缩。

  暨南医疗队的到来,提高了汉口医院的收治能力,明显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战“疫”期间,病患一个接一个,“白衣战士”们每天都忙不停,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在暨南大学援鄂医疗队的努力下,诊疗流程、物资供应、病房改造、设备添加、院感控制等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为汉口医院减轻了很大负担。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出院病人不断增加。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第二批驰援医疗队队员吕伟涛说:“最累的时候已经忘记家了。想家的时候也只能跟家人们视频,听听他们的声音。”

  转战雷神山,坚守到最后

  暨南大学第三批支援湖北的65人医疗队于2月21日出发,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两周实现了医务人员0感染,病区患者0死亡的“两个零”战绩。

  3月12日,在结束了中南医院的救治任务之后,医疗队就地请战,再次接受新的任务,61人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接管ICU病区,4人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区ICU支援,在武汉坚守到最后。

  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尹海燕在援鄂日记中写道:“每天从早上睁开眼到第二天凌晨,几乎没有一刻可以停下来。但看着患者陆续好转康复,心里也感到莫大的安慰。”

  暨南大学医疗队护理组黄洁薇主任说:“在武汉奋战了50天,更多的是感动!感谢!感恩! 4月8日,我们也见证了封闭76天的英雄城市武汉重启,能为武汉人民作贡献是我一生的宝贵经历。”

  4月10日,在武汉“解封”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65人,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平安返粤。从除夕夜千里驰援,到如今武汉“解封”,暨南大学先后派出的三批共89人支援湖北武汉医疗队在战役中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实现了“零感染、零差错、零意外”,队员们平安返回广州。“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感触特别深、特别多,经过这段岁月,我们终于看到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解封,看到了它在慢慢地复苏。我终于带着我的全体战友毫发无损地回家了,我想这是送给他们家人最好的礼物。”许典双说。

  在学校为医疗队员们举办的返校欢迎会上,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副校长叶文才代表全校师生员工,欢迎返校医护人员并逐一为他们送上纪念奖杯和鲜花。林如鹏代表学校党委和全校师生向平安归来的暨南英雄表示热烈欢迎,对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舍小家、顾大家,临危受命,逆行而上奔赴抗疫前线的暨南大学全体援鄂医疗队队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全球暨南力量

  上半场支持中国,下半场力援海外

  3月30日,暨南大学英国校友会收到了从母校寄出的第一批口罩,英国校友按需可申请每人领取20—30个。在这头,暨大肇庆校友会和北京校友会分别采购1万个和2000个口罩,准备“一对一”支援印尼校友会和澳大利亚悉尼校友会。

  随着海外疫情日趋严峻,暨南大学及校友总会组织遴选国内志愿支持的校友会一对一支援海外校友会抗疫工作。海外校友物资需求登记表正在更新,与此同时,校友组织一对一的支援清单也在持续增补中。

  从支援中国,到参与全球共同抗疫,作为国内港澳台侨和海外留学生最多的高校,暨南大学师生及海内外校友纷纷以不同形式参与抗疫,贡献暨南力量。

  全球抗疫上半场,暨大学子和校友在全球各地为抗疫出力。“要捐口罩的人可以来找我,我们一起捐出去”。2月7日,暨南大学印尼籍毕业生佘娇慧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得知当时中国口罩紧缺,她和9名印尼籍暨南校友决定在微信等社交平台发起公益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向中国捐赠口罩。“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但很多人的力量能打动整个世界”。在佘娇慧等印尼籍暨南校友的动员下,15000多个口罩陆续从印尼送达湖北、广东等19个省市。像佘娇慧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暨南大学留学生与校友从四面八方用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抗疫。

  抗疫志愿服务也在持续中。据统计,暨南大学参与境内外线下志愿活动的学子数量超过300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近2000小时。其中,基础医学院香港籍的明伟杰副教授牵头成立了全国最早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科普的师生志愿团队之一“暨南大学疫情防控科普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由暨南大学上百名港澳台和其他境内外学子组成,服务人数超6万人次。

  作为一所百年侨校,暨大校友的力量在这次抗疫中充分彰显。截至3月31日,已有1.4万多名暨南校友和校董参与捐赠,捐赠的物资及金额总数超1000万元,海外校友的捐助占了一半。所筹款项主要用于购买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镜等物资。

  此外,暨南大学学校董事及其企业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据统计,暨大校董及校董企业支援国家抗击疫情阻击战的捐款超6.5亿元,还捐献了一大批当时国内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

  全球抗疫下半场,暨南大学采取点对点支援方式,助力海外校友抗疫。3月,海外疫情急速变化。3月7日,暨南大学校友总会第一时间推出《致海外暨南人的一封信:抗击疫情,母校与你同在》,同时附上中国疾控中心的《疫情防护指南》。学校主要领导“点对点”发致敬函和慰问函给海外校友会。

  随着海外疫情日趋严重,越来越多需求被反馈。于是,校友总会借鉴国内对口帮扶的做法,编制海外物资需求认购表,推动珠三角校友会与海外校友会进行网格化的点对点支援。目前,已有18个校友会与海外校友会结对支援。

  在海外的暨大校友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由支援祖国抗疫的“上半场”转至积极参与当地社区抗疫的“下半场”。南加州校友会和澳洲悉尼校友会很早就自助购买物资,有组织地帮扶校友,寄送口罩帮扶老人等;英国校友会则联合当地侨领,组织微信群帮扶留学生,组织医护人员讲解防护知识以及进行心理辅导等;加拿大校友会有几百名校友在当地参加志愿活动,还自制防护手册,创作防护视频、歌曲等支持抗疫。疫情之下,暨南校友和母校之间,海外校友和祖(籍)国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更加紧密相连。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暨南大学也在为学生返校做着各项准备。寒冬已过,中华大地又一次生机盎然,百年侨校将始终与这片热土一起守候每一个春天。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