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与改革开放同行,着力打造幸福新侨港
2021年NO.2 经验交流 作者:广西北海市委统战部

  侨港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区南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中段。1978年由于越南当局亲苏反华,导致大批华侨回国避难。为了帮助从越南归国回到北海的旅越难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建立了难民安置点——华侨渔业公社,安置归难侨7703人。1984年11月经批准成立新港镇人民政府。1987年3月新港镇更名为侨港镇。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昔日的荒沙滩变成一座生机勃勃的海滨小镇,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曾被联合国难民署官员赞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典范和橱窗”。这是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同龄的“难侨镇”,是中国历史值得铭记的地方。

  打造海洋和安置点特色文化,实现唱着歌儿过日子的新生活

  侨港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向海前进、向海发展、与海拼搏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背景下,归侨侨眷努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奋斗史,归侨侨眷从居无定所走向安居乐业,从风雨飘摇到唱着歌儿过日子。

  一是举办各类具有海洋特色的活动,助力发展向海经济。依托侨港海滩的独特优势,大力举办各类具有海洋特色的文体活动。文化旅游类活动既包括侨港向海文化节(开海节)、疍家婚礼表演、龙舟竞渡、凤艇争霸、百福宴、唱咸水歌等传统民俗活动,也包括沙滩啤酒节、美食节等时尚潮流活动;体育类活动举办了亚洲风筝板锦标赛,全国风筝板锦标赛、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风筝板决赛,2020“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中国北海站)等赛事。目前正在筹划建设侨港文史馆和筹拍一部以“侨港”为主题的大型院线电影,反映40余年来归侨积极融入当地生活,经过努力拼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向世界展示一段中国难侨安置史、归侨侨眷发展史。

  二是创立“海上党旗红”品牌,发展归侨侨眷党建平台。打破了传统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单一模式,依托镇属五大渔业公司、党员干部、社会志愿者,打造“海上党旗红”“侨之家”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建工作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把服务功能延伸到店铺和渔船,把临时性帮助变为常态化帮扶,为渔民提供渔船签证、渔业保险等11项服务,让归侨渔民从“到处跑腿”实现了“上岸即办”。同时,建立北海市独有的侨港“红色家园”志愿者服务站和“侨之家”党群服务中心,集政务服务、转业就业培训、助老爱老、亲子教育、和谐家庭、侨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美食讲堂等服务于一体。

  三是依托归侨安置点特色,建立各种自我服务平台。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还有涉及水产、渔业、旅游业等的各类问题和纠纷,侨港镇立足侨乡特色,不断创新归侨侨眷服务平台,成立了归侨侨眷文化促进会、侨港镇水产协会、侨港镇商会、侨港镇美食协会等社会组织,让归侨侨眷自己服务自己。尤其是2019年12月,依托侨港镇水产协会成立了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室。该工作室致力于构建多元解纷联动机制,联合各方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广开纠纷解决渠道,实现“小事不出港,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让侨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据统计,该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案件59件,调解率达100%,调解金额超500万元,接受法律咨询500余次。

  四是打造异国风情小镇,建立以越南美食为主的特色旅游。发挥“侨”的特色,建设越南风情街,打造繁荣夜间经济的美食天堂。创建“政府+公司+社会组织+群众”共享共治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一卡通”提高特色小镇管理服务质量,集中运营管理特色小镇商铺资产推广侨港特色美食和解决侨民就业难题。重点打造的侨港风情街风靡全国,拥有大小餐饮店达320多家,经营美食包括越南卷粉、鸡丝粉、蟹仔粉、春卷、炒螺、烤生蚝、炒冰、水籺、糖水等,琳琅满目、美味可口,受到当地民众、外地游客的欢迎。如今侨港大放异彩,已成为外地人来北海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曾被中央电视台誉为“深夜食堂”。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4万人次,2020年的国庆中秋8天长假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

  创新归侨侨眷安置工作,建设和谐文明新侨港

  侨港镇陆地面积只有0.6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建制镇,也是全国最大的归难侨集中安置点。2020年常住人口1.8万,其中归侨侨眷占95%以上,大部分居民以渔业为生。近年来,北海各级党委政府逐步改造了侨港镇归侨渔民的住房、医院、学校、市场、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逐步提高归侨侨眷的生活水平,不断调整、不断创新,全力做好新时期归侨侨眷安置工作。

  一是解决住房问题。随着岁月迁移和时代发展,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援建的安置楼等建筑逐渐成为危房,已经不适宜居住。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居住在这55幢安置楼内的归侨渔民,按照“拆一还一”(1:1.2)的标准回建商品房解决住房危旧问题,面积超出部分按综合成本价格购买。同时,对家庭困难、兄弟姐妹多、住房仍没得到解决的归侨渔民,建设6栋共1892套公租房进行兜底解决。

  二是提高归侨侨眷困难群体的帮扶标准。归侨五保户生活补助费标准参照北海市城市低保每人每月480元的最高标准执行,并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再补助500元。同时,提高归侨低保户生活补助标准,免费为归侨五保户、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残疾人购买医疗保险。为原参加渔业生产集体劳动、60周岁以上的376名归侨渔民发放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

  注重以侨为桥,讲好归侨侨眷抗击疫情新故事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侨港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1.8万归侨侨眷和到侨港度假游客的健康安全,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镇划分为32个网格进行管控,实施“外堵内查”策略,每日坚持开展地毯式排查,在主要路段、渔港设置监控点,严格排查入镇车辆、渔船和人员,努力将疫情挡在侨港镇外。专门录制侨港土白话、咸水歌版本防控知识宣传材料,有力增强了归侨侨眷的防控意识。截至目前,全镇上下没有发生一例因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二次传染和当地归侨侨眷确诊病例。侨港镇归侨侨眷自发加入抗击疫情工作,纷纷捐款捐物、争当抗疫志愿者,表示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斗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侨港镇收到各界归侨侨眷捐资捐物累计价值100多万元。

  二是发挥安置点优势宣传国内抗疫情况。近年来,侨港的归侨侨眷生活越来越好,与海外的联系也逐渐增多。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海外侨胞十分担心侨港镇亲人的情况,纷纷打电话、发微信询问国内情况。侨港人把抗击疫情的情况以及改善民生、政策法规、好人好事、妙事趣事等转发给海外侨胞,把侨港乃至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正能量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朋友圈。2020年4月北海市委统战部组织召开的侨界疫情防控座谈会上,侨港镇的归侨侨眷就疫情期间自己和海外亲属的生产生活经历,中国和海外亲属居住国采取的疫情政策、措施、成效等纷纷发言,感叹海内外应对疫情防控上的鲜明对比,赞叹我们国家的强盛、制度的优越性。

  “感恩的话一句句,讲给伟大的祖国。啊,咸咸的海水,飞出甜甜的歌,幸福侨港哟歌里过。”这是歌曲《幸福侨港歌里过》里面的一句歌词,唱出了侨港镇归侨侨眷感恩之情。如今,侨港镇的归侨侨眷都有两个期盼,一是期盼生活越来越红火;二是期盼越来越多人来看看侨港,喜欢上侨港。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