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云南昌宁:积极打造维护民族团结的“侨牌”典范
2022年NO.2 经验交流 作者:云南省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

  云南省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以下简称华侨社区)专门为安置越南归难侨而建,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共有居民1223户3426人,其中归侨侨眷1039户2912人,占总人口数的85%,2021年华侨社区生产总值1.624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9710元。历经40余年改革发展,从曾经瘴气弥漫的沼泽地,到艰苦奋斗的华侨农场,再到亲如一家的幸福家园,如今的华侨社区已日益成为一张闪亮的云南“侨牌”名片。

  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侨牌”典范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华侨社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带领归侨侨眷与当地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积极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是深化改革促融合。柯街镇华侨社区前身为“新光农场”。历经迎接越南归难侨、由省直部门管理改为属地管理、由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综合性农业企业、改制为城市社区等四次改革,越南归难侨从颠沛流离到居有定所,从封闭管理到结邻交亲,从华侨农场到和谐社区,努力实现大融合大发展。二是政策思想促融合。华侨社区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党和政府惠民政策,不断提升供水管道、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水平,让归侨侨眷吃下“定心丸”;采取“算、比、思”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算清楚党和政府给归侨侨眷的各种补助,改制前后的收入变化;比较国外与国内的生产生活、改制前后生活质量;思考将以什么样的行动感恩党和政府,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三是产业发展促融合。华侨社区组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动归侨侨眷增收致富。全社区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种植芒果、柑桔等658亩,产值528万元。居民还从种植业、养殖业跨越到服务业,全社区现有17家侨味特色农家乐,每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以上。“侨”字头农特产品已远销四川、湖北甚至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为群众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努力成为涵养侨务资源的“侨牌”典范

  近年来,随着华侨社区的不断发展,当地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交流力度逐步加大,进一步联络了亲情,增加了友谊,涵养了侨务资源。截至目前,华侨社区与越南、加拿大、爱尔兰等66国584位侨胞建立密切联系。一是打造亲情牌。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集中组织社区干部及退休老干部通过打电话、视频连线方式与海外侨胞进行沟通联系和关心慰问。二是打造文化牌。通过微信、抖音线上等现代资讯方式,向海外华侨华人介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示社区打造的文化墙、峥嵘路、侨情室,鼓励海外侨胞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互融互通,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三是打造服务牌。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逐渐成为对外交流交往的一张名片。其中的“红色超市”等,深受海内外游客、华侨华人和各方宾朋的欢迎,充分展示了华侨社区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新貌。

  努力成为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侨牌”典范

  立足当地,以侨为桥,努力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的侨务宣传载体平台。一是构建归侨侨眷个体宣传优势新平台。华侨社区群众在海外亲戚朋友众多,熟悉国外情况,同海外亲戚联系紧密。通过他们亲情联系优势,客观介绍中国的国情和开放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云南走向世界。二是构建民间菜系“味道云南”宣传新平台。云南文化底蕴深厚,饮食文化独特,具有较强的宣传品牌效应。当地侨胞将“侨味”与当地菜系相互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的菜品,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三是构建中外文化融合宣传新平台。华侨社区积极组建文化服务队,发挥中外文化融通优势编排节目,积极开展全民阅读行动,通过线上线下为海内外宾客义务表演,展现侨文化,铭记侨历史,在党委政府和归侨侨眷之间搭建连心桥,在国内国外搭建联络桥,进一步增强了归侨侨眷和海外亲友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