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法三十年   > 正文

全面贯彻侨法 依法维护侨益谱写新时代重庆侨务工作新篇章
2020年NO.5 侨法三十年 作者:杨大庆

  30年来,重庆统战、侨务部门会同人大、政协、侨联等有关部门,对侨法的普及宣传、组织协调和执法落实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了侨法社会影响,较好地维护了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凝聚了侨心侨力,使侨法在巴渝大地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注重普及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广泛深入宣传侨法和侨务方针政策,营造全社会知侨爱侨护侨良好氛围。一是制定宣传规划。把侨法宣传教育纳入全市普法规划,连续制定6个《关于开展侨法宣传教育的五年规划》,指导区县常态化开展侨法宣传活动。各市区县利用每年“12•4”法制宣传日,开展规模性侨法宣传活动2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上万份,组织侨法知识讲座40余场次,座谈会80余场次,侨法知识竞赛20余次。渝中、沙坪坝和渝北区等归侨侨眷相对集中的区县积极推动侨法宣传进“五区”(社区、小区、园区、厂区、校区)。二是用好宣传阵地。在侨资源丰富的社区和街道,通过宣传橱窗、黑板报、图书室和社区网络等设立“侨法宣传角”近百个,编印、发放侨法宣传资料5万多份,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3700多条,编辑宣传板报1100多块,组织近6万群众参加侨法课堂,印发侨法知识读本10万余本,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是拓展宣传领域。连续16年结合组织“侨爱工程——送温暖医疗队”活动,在义诊现场同步开展侨法宣传,为近万名群众提供现场咨询,发放《为侨服务手册》5000余份。安排统战侨务领导到党校授课宣讲侨法,举办统战侨务干部侨法知识培训班共培训1000余人次,增强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统战侨务干部依法护侨意识。以春节、元旦、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慰问为契机,向归侨侨眷宣讲侨法。

  注重建章立制,完善实施办法

  以制定配套法规政策为抓手,从源头上形成党委政府重视、人大政协支持、涉侨部门协调推动、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贯彻落实侨法工作格局。一是出台涉侨配套政策。坚持把完善配套政策作为贯彻落实侨法的前提,市人大于1998年制定了《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并结合形势任务发展于2001年、2010年两次进行了修订。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华侨回国定居实施办法》《重庆市华侨子女回国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办法》《关于做好散居社会贫困归侨侨眷扶贫救灾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华侨华人捐赠管理工作的通知》等30多个规范性文件,2015年联合市人大对涉侨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查,确保了涉侨配套政策与法律法规相一致。二是发挥统筹协调优势。积极组织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涉侨法规政策制定修改建言献策,其中70多条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采纳。联合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采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等措施,为侨资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联合规划自然资源局依法做好华侨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房屋征收等方面的权利保障工作,出台有关华侨土地享受滞纳金免缴等优惠政策。联合人力社保局做好华侨参加社会保险工作,落实涉侨参保工作办理程序,增强华侨的归属感、获得感。三是优化行政审批落地。进一步规范完善涉侨身份认定、华侨回国定居审批等行政事务办事指南和流程,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在官网上开辟“网上为侨服务”版块。推动实施14条新的华侨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简化手续、自助办证、互联网服务、绿色通道、应急救助等方面,为华侨在渝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全面放宽外籍华人申请永久居留门槛,对在渝工作的博士以上学历的外籍华人不设工作和居住时限限制,同时放宽签证和居留有效许可期,助力外籍人才回国创业。

  注重精准帮扶,改善侨界民生

  始终把改善侨界民生作为贯彻落实侨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为侨之责、多办利侨之事,依法依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侨胞心坎上,让侨胞体会到侨法的获得感,巩固壮大统战侨务工作群众基础。一是法律援助“维权”。积极探索涉侨维权工作法治化、专业化路径,在多个区县创建“为侨服务法律工作站”,开展侨法宣传、法律咨询和依法维权工作,接待侨界人士来信来访1500余人次,妥善处理120余起涉侨经济纠纷案件,办结率98.7%,最大限度地帮助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实现合理的利益诉求。同时,适应侨界群众利益需求更加多元化,编印《侨务政策法规问答》《侨务法规文件选编》并组织系统学习,引导推动全市各级涉侨部门不断提升依法维护侨益工作的能力水平。二是创建平台“造血”。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侨法的基础工作,新增涉侨行政服务窗口96个,向下延伸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工作触角。践行“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双向服务机制,累计建立35个市级“侨之家”,为侨胞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打造成为全市贯彻落实和宣传侨法的基层品牌和温馨家园,其中有20个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为侨服务示范单位。三是扶贫救助“攻坚”。出台惠侨政策10余项,特别是2014年将早期老归侨生活补助费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500元,为全国最高标准。连续16年组织19支“侨爱工程——送温暖医疗队”,引导近150个涉侨捐赠项目4000多万元捐赠资金瞄准新农村项目建设、贫困大学生和重点民生领域精准发力,受益群众累计达10万人。近5年共向3000余人次贫困归侨侨眷家庭发放生活困难补助和临时救助资金270余万元,助力334户贫困归侨侨眷顺利脱贫,确保归侨侨眷与全市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注重积极作为,落实涉侨信访

  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公开承诺“首问负责,有访必接,来函必复”,平均每年接待来信来访100余件次,切实为归侨侨眷解决落实侨务政策、侵权维护等方面问题。一是突出形成合力。联合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和外事委员会开展华侨权益保护调研,汇集分析涉侨信访信息;联合市侨联指导区县建立重点归侨侨眷和侨资企业联系点、联席会议制度等,形成涉侨信访工作合力。指导各区县统战侨务部门建立健全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加强改进信访工作具体措施,对协调难度大、问题比较复杂的信访件,坚持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二是突出关口前移。靠前推动归侨侨眷关爱工程,2010年借助《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办法》修订契机,联合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等8个部门向市人大反映,在修订条文中增加帮扶贫困归侨侨眷内容。针对南侨机工及其遗孀、空巢归侨侨眷老人,开展帮困救助、生活服务、亲情陪伴等一系列暖侨敬老活动。开展57期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分别开办种养殖技术、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等方面课程,帮助455人实现再就业。三是突出服务大局。依据有关规定,共受理并妥善处理60余件侨资企业书面投诉和1000余件来电投诉、咨询,为广大侨商在渝投资兴业创造了公平有序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侨资侨智中蕴藏的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