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撷英   > 正文

留洋归来的“土”专家
2006年No.2 侨界撷英 作者:崔岳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突出强调了“三农”问题。恰巧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金水博士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来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且他去年又荣获了国务院侨办颁发的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这位留学回来的国内外知名青年土壤学学者和人大代表,引起了我作为《侨务工作研究》记者的特别关注,借会议空隙采访了他。

  骄人的成就

  吴金水,中等身材,戴一副近视眼镜,由于工作繁忙,略显清瘦,但目光和言行却透出充沛的精力。看上去他大概三十多岁,交谈中才知他于1961年出生在湖北武穴,算来也有四十多岁了。他于1987年被公派前往英国留学,1998年3月回到阔别十多年的祖国,来到了他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单位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生涯。

  回国以来,他组建了课题组致力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与土壤肥力研究;先后争取并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和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等国家和中科院重大、重点科研任务。他建立了适合我国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计算机模拟模型。围绕亚热带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与优化调控和培育机理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已经就“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区红壤中低产和新垦农田的改良进行了长达8年的探索。主持完成的“耕作土壤碳氮磷等养分优化调控研究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阐明了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碳氮磷循环与土壤积累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实施亚热带农田养分优化调控提供了科学基础;建立的以稻草“易地还土”为核心内容的耕作土壤碳氮磷优化调控体系,能够使丘陵区红壤中低产和新垦农田的综合地力在5年内得到显著改善,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该成果已在湖南等省得到推广应用。

  鉴于他突出的学术成就,在英国留学及从事研究时,曾获得“洛桑实验站海外学者杰出成果奖”,这是该站成立一百多年来首次以该站名义对海外学者颁奖。回国后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并获国家留学归国人员成就奖、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和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可贵的奉献

  我国土壤科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三个重大问题:一是改良中低产土壤。全国约有18亿亩土地,却有30%约5-6亿亩肥力差。如能提高肥力将会大大提高增产潜力。二是土壤与环境关系问题。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土壤的天然有机质被破坏,周围环境被污染。三是土壤与全球气候关系的问题。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残留的碳、氮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我国使用化肥量比外国高2倍甚至3倍,危害程度更大,更需要尽快解决。

  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三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亚热带耕作土壤碳氮磷等养分优化调控研究与应用”成果就是其中一项。这项成果的完成凝聚了吴金水8年来的心血,先后有50多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投入研究。首先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循环与转化,特别是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开展深入研究。为此,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湖区进行研究。对每个研究的样区采用密集采样方法进行土样采集,采集了三千多个土壤样品,并对采样地的土壤母质和土地利用及耕作施肥管理方式和作物产量做了详细的调查,同时还要了解近20年来该地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主要养分的长期变化规律。再就是研究其调控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目前这项技术已试验成功。该技术操作简便,适应性广,不仅适合于20多种作物,同时适合于茶叶和果树等,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高尚的品德

  我为吴金水的成就高兴,也为他献身科研事业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动,不由得问他为什么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回国来苦干?

  原来吴金水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七个,还有一个妹妹,他排行第五。家庭生活本不宽裕,上学时又恰逢“读书无用论”猖獗的年代。但是,父母亲勤劳刻苦品质的熏陶,使得几个孩子读书都很用功,成绩优秀。1982年他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在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由国家公派到英国洛桑试验站留学,1991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博士学位;此后至1998年2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期间获得英国永久定居权。那时他也看到一些公派留学生滞留外国不归,而且个人事业发达起来。但是他却怎么也不能这样做。他说,我们是国家派出来的,每年国家要为我们付出一万多英镑,这是多少农民多少年的汗水呀。我们滞留外国不归,怎么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呐。因此1998年3月,他毅然抛弃国外的高薪和洋房名车,携妻带子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

  他很平静地述说这一切,可我内心却不能平静。面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诱惑,是顾国家还是顾个人,是讲良心还是讲个人欲求,不顾前者只要后者并不少见。吴金水却坦坦然然地选择了前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吴金水式的人才。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