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界撷英   > 正文

斯人已逝,其贡献与风范长存
————记印尼著名侨领林文镜先生
2018年NO.4 侨界撷英 作者:李海

  福建省福清市是著名侨乡,乡贤辈出,遍布各地。但在海内外福清父老乡亲心中,有一人如丰碑耸立,他就是30余年倾力支持家乡发展、被福清人尊称为“大哥”的林文镜先生。

  “此生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让我的家乡不再贫穷。”

  林文镜幼年赴南洋,17岁父亲去世,从跑单帮开始闯入商海,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终发展成为身家数十亿美元、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1985年,阔别家乡几十年的林文镜先生,再次踏上故土,却发现虽然他连续多年资助,但让他魂牵梦绕的家乡,道路依旧泥泞,孩子读不起书,老人看不起病,还有人吃不饱饭……在深受震撼之余,他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仅仅靠输血,是改变不了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要想真正脱贫致富,就必须造血,家乡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林文镜回到印尼后,经过两年的详细考察和深思熟虑,决定将海外事业交托给合伙人,回到家乡开启人生的再创业。同事、朋友、家人都反对他这个决定,都劝林文镜别给自己找事儿:多捐一些钱就行了,到福清搞什么工业区,万一失败,岂不是晚节不保。亲人们也是忧心忡忡,担心他一旦投入到这份苦差事,林氏庞大的海外产业就将因其无暇打理而萎缩甚至败落。但这些都没能改变林文镜的决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1987年,林文镜在福清全市干部扩大会上,向当地领导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决心:“我要为福清打造一部造血机器。我不但要办工业,还要办工业区,要让福清在5年内工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要让福清成为工业城市,让福清的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为此,他和市里签下《帮助福清脱贫致富五年计划》合同,立下军令状。香港《大公报》一位记者在为林本人撰写的传记中写道:“这份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华侨与家乡政府签订帮助脱贫致富的五年计划,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敢于承担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人。”

  以侨为桥,他开创了“福清模式”

  福清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4.3亿元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也就是1亿美元左右,而且大多数来自工业之外。福清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市场,5年内把工业总产值做到5亿美元,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

  主动挑起担子后,林文镜一边紧锣密鼓地协助福清市政府联合创办“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独资创办“洪宽工业村”,发展和完善各种招商引资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一边马不停蹄地到全世界招商引资,说服争取企业家朋友们到福清跟他一起干。那段时间,林文镜自掏腰包做“福清招商大使”,穿梭于世界各地,向人们介绍福清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回报前景,邀请客商到福清投资兴业,其中仅台湾他就去了100多次。但是,当时很多台商对改革开放不了解,对两岸关系未来有疑虑,担心政治上遇到风险。即使他们愿意冒险来,也没有理由放着在地理位置和经商基础上更具优势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不选,而非要选一个听都没太听过的县级市——福清。

  林文镜理解大家的忧虑,他给出无法拒绝的新理由,“垫资”、“入股”和“担保”。“垫资”是台商只需提供技术、市场和最低限度的资金,主要资金由林文镜垫付。所谓“入股”和“担保”,就是林文镜向台商承诺,“我出一半钱,亏了算我的,赚了算你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快就有80多位台商前往福清投资办厂。1991年,福清提前一年实现了工业产值4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林文镜又帮助福清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如今,“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被列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进驻企业700多家,总投资额超50亿美元,工业年产值近700亿元人民币,涌现出如冠捷科技、福耀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洪宽工业村”已落地企业156家,年产值300多亿元人民币。

  在家乡福清市发展的宏伟规划中,没有深水良港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寻找可进靠大型集装箱船的深水良港,林文镜与福清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起,徒步沿着福清漫长的海岸线走了一遍,终于发现了江阴半岛。在江阴半岛未购下一寸土地的林文镜,捐出200万元,对江阴半岛进行全方位的勘探、测量、评估、规划。在科学勘探确认江阴港具备成为一个综合性海港的天然条件后,林文镜变身“江阴大开发”推广大使,多方奔走,推动江阴港立项。付出终有收获。2000年,福州市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江阴港在2010年即进入全国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国家级保税物流园区、国家级进出口加工区也都相继落户江阴。2010年5月,国务院还正式批准在江阴工业集中区设立福州保税港,成为发展“海西经济区”和“福建自贸区”的重要锚点。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林文镜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汇聚侨力,帮助家乡走出一条“福清模式”发展道路。2005年接受华商韬略专访时,林文镜曾捶着桌子说:“说我‘不正常’的人是对的。他们是正常的人,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我就是要用一种不正常的思想和手段去改变我的家乡,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去实现我的理想。”

  淡泊名利,心怀大我,方能行稳致远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不能置家乡贫穷落后于不顾的,否则就是失职,就是人生的失败。”虽然阔别家乡几十年,但林文镜始终惦记着生育他的家乡福清溪头村。有人曾统计出这样一个数据,“从1970年到1985年期间,在没有回国见面的情况下,林文镜向家乡乡亲汇款近亿元人民币。”在福清父老乡亲的记忆中,家乡最缺什么,林文镜就捐什么:路难走,他捐资修路;孩子上学难,他就捐建14所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看病难,他就捐建医院。福清缺水,乡下人原来喝的水都是上游受过污染的河水,他捐资1400万美元推动闽江调水工程,为的是能根本解决今后福清工业发展水资源的瓶颈,同时让村民喝上甘甜的自来水;家乡三大河污染严重,他独资治理了两条河……捐资没有“账本”、不以名字命名捐赠项目。有人希望统计林文镜到底做了多少善事,但却发现林文镜根本就没有这个“账本”。林文镜说,“ 你问我为家乡捐了多少钱?哪有儿子孝顺母亲还要记账的。”

  1987年,改革开放正处于招商引资、兴办开发区的高潮,林文镜这样一个具有巨大资金背景、同时拥有深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的回归,往往被视为巨大的投资机遇。上海曾以免费提供浦东一平方公里土地的优厚条件,吸引林文镜投资上海浦东,林文镜拒绝了;某地以每年国家订购500万吨水泥的优厚条件,要林文镜在长江沿线建厂,林文镜也拒绝了;印尼政府邀请他出任内阁部长,林文镜还是拒绝了。无他,只为了坚守心中的理想,改变家乡福清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此,林文镜获得了“福清主义者”的别号。

  2018年7月2日,为家乡倾力奉献数十载的林文镜先生溘然长逝,享年91岁。而他念兹在兹的家乡福清,已经发展成为名列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9位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中国有6000多万海外侨胞,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曾是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开拓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海外侨胞,必将以林文镜先生为楷模,爱国爱乡,团结奋斗,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

  (作者系原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干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