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情概览   > 正文

逝者长已矣 维权路正长
————关于法国侨胞遇难引发华人抗议事件的思考
2017年NO.2 侨情概览 作者:张康

  法国当地时间2017年3月26日20时许,巴黎19区发生一起旅法华侨在家中遭警察枪击致死事件。据法新社援引巴黎警察局说法,当晚19区警察局接到报警,称死者刘少尧(57岁,浙江青田人)家中因争执吵闹而扰民,便衣警察赶到后刘拒绝开门,警方强行入室后“一名男子持冷兵器袭击警察,另一名警察为保护同事而开枪,袭击者重伤而亡”。此外,《巴黎人报》还采用一条未公布来源的消息称,死者平时有酗酒的习惯。上述报道为法国其他主流媒体所跟进,并主导了事件发生后当地的舆论导向。

  然而,据刘少尧家属在公开声明中表示,当晚其家中并未发生吵闹,只是在如常准备晚餐,其父当晚因饮酒高兴嗓门较大,可能因此招致了邻居不满。其女儿表示,父亲平时确实喜欢喝酒,但爱护子女,绝没有媒体所影射的酗酒和家暴行为。此外,当晚警察登门时未穿警服,也并未通报身份和目的,其父当时正在厨房杀鱼,听到有人大力撞门,出于防范心理未敢开门,警察遂强行入室,未发出任何警告即将老人击毙。在此后多个场合介绍情况时,死者家属也多次表明,整个事件发生十分迅速,从警察破门而入到刘少尧中枪倒地前后不过十几秒时间,刘的妻子和2个女儿都在现场目睹了惨剧的发生。

  反恐阵势酿成事件,

  难解警方选择性执法疑云

  近年来,欧洲各国频遭恐怖袭击,在法国尤为突出。2015年11月巴黎连环枪击爆炸案后,法国政府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由于该国反恐形势持续严峻,全国紧急状态被多次延后,目前已延长至2017年7月15日。在此大背景下,法国民众安全感下降,当局对外来移民及少数族裔容忍度递减,当地警方对于可疑的犯罪行为予以特别重视和强烈反应似乎情有可原。但在此次射杀刘少尧案件中,仅凭这一原因显然无法回应来自各界的质疑。由于警察执法时未佩戴记录仪器,涉事双方的表述出入又较大,当晚事件的真实情况迄今仍无定论。但公众不免发出质疑,既然是一起普通的“扰民”纠纷,为何警察局现场出动50余名警力,并携带针对恐怖分子嫌犯才使用的长枪,是否存在执法过当的问题?在未表明身份和意图的情况下,深夜敲击居民家门是否会引起当事人自然的恐慌和疑虑?在破门而入后,面对一个手持厨用剪刀而非致命性武器的老人,为何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警告或将对方制服,而是直接将其射杀?种种疑问,都使得巴黎警方的说法难以立足,无法自圆其说。

  长期以来,华人族群在海外一直被视为“安分守己”的少数族裔。此次刘少尧事件中,荷枪实弹的警察以反恐行动的手法处理一起邻里纠纷,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闯入民宅,并因所谓“冷兵器”——一把剪刀的威胁而遽然开枪,在其亲人的眼前射杀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这一举动着实令人费解,不仅不符合社会常识,也违背了出警办案的流程和规则,难免使人对涉事警察是否因立功心切而滥用暴力,针对弱势族裔选择性执法产生联想。

  法国侨社举行和平抗争,

  为遇害同胞追求正义

  刘少尧的死讯迅速在巴黎侨社中传播,并掀起轩然大波。3月27日晚,数百名华侨华人在涉事的巴黎19区警察局门口聚集守夜,点燃烛光悼念死者,要求当局还原真相,严惩凶手。据悉,法国当地以反对警察暴力著称的“警察仇家”以及“注意警察谋杀”等协会的会员也到场参加。当晚23时许,有人突然向警察投掷爆竹,警察立即以催泪弹还击,和平悼念的现场陷入混乱。警方随即出动大批警力强行清场,使用警棍、辣椒水等武器暴力驱散集会人群,并以非法集会的名义羁押了35名参与抗议的华裔民众,成为近年来法国发生的最大规模华侨华人被捕事件。

  28日下午,法国侨社各主要团体在巴黎“华助中心”所在地——法国华侨华人会会所召开紧急会议,就刘少尧被射杀一事及前晚的抗议示威事件商议对策。刘少尧家属讲述了亲人遇难的经过,反驳了警方和当地媒体的一面之词,并吁请侨社伸出援手。会上随即成立了特别小组,协助刘少尧家属聘请律师,启动诉讼程序,同时在侨社发起捐助,帮助和安抚受难者家属,并成立维权基金会,预作长期维权抗争打算。各侨团还在会上达成共识,要求与会侨领各自约束会员,理性组织悼念和抗议活动,避免27日晚的冲突失控事件再次发生。

  会后,法国侨社代表前往巴黎市警察总局,与警察总长Michel Cadot进行约谈,并就案件中涉及的重重疑问进行质询,要求释放27日晚被捕的有关人员。经过交涉,警察总长表示,案件正在调查中,三名涉事警察已经暂时停职,27日晚被羁押人员也将依据法律规定在24小时内尽快释放。

  但巴黎警方的简单回应以及对涉事警察的“停职”处理显然无法平息侨社大众的质疑和愤怒,此后,刘少尧事件持续发酵。死者原籍所在的浙江青田是国内知名侨乡,在法国各地及欧洲其他国家均有大批青田籍侨胞旅居。听闻同乡在家中遇难的噩耗,德国、西班牙等国侨界也自发组织了多场集会活动并公开发表抗议,声援法国侨社。在法国国内,4月2日,300余名马赛华侨华人在雨中集会,呼吁媒体客观报道真相,警方彻查惩治凶手;4月4日,里昂华侨华人在市政府前广场举行烛光悼念会,悼念遇害同胞,并表达华人族群对法国社会安全的担忧;巴黎方面,4月2日下午,由法国侨社联合组织的“刘少尧追悼大会”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大批华侨华人和法国当地友人自发到场集会悼念死者,广场上响彻哀乐和集会民众“要安全、要真相、要尊严”的口号声。

  面对各方质疑,法国主流媒体的说法也开始趋于客观。《巴黎人报》在评论中对开枪警察使用武器的合理性表示了质疑。巴黎市有关部门也重新调整了最初认定涉事警察“正当防卫”的案件态度。受死者家属委托,代理诉讼此案的三位律师于4月18日在巴黎“华助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刘少尧案件的最新进展情况:巴黎检察院已经以涉嫌“警务执法人员故意施加、导致过失杀人”的罪名立案,对涉事警察展开司法侦讯;而一名地区预审法官也已经正式受理此案,并将在18个月内做出最终判决。至此,刘少尧遭枪击遇难事件在欧洲侨社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此案未了,事件真相的调查、责任的认定,所涉主要人员的处理等还将经历漫长的司法程序。

  侨胞维权意识与日俱增,

  维权之路仍然漫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外侨胞自身素质的增强,以及维权意识的觉醒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开始对遭受的不公待遇说“不”,采用各种方式表达族群态度,捍卫自身权益。但是,为表达维权意愿,选择恰当的方式至关重要。在法国等西方国家,游行示威是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自身意愿、争取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罢工、游行并不少见,当地民众也对此习以为常。以2010年法国美丽城枪击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侨社内部虽群情激奋,多方控诉,但法国主流媒体却鲜有报道。在当地侨社组织的“6•20”万人大游行后,法国各大报刊即竞相发表文章,既有对事件过程的介绍,也有对游行背后深层次原因的评述和辩论,一时成为全国新闻的焦点。

  从2010年首次组织“反暴力要安全”游行示威至今,法国侨社已先后四次组织了反对暴力执法、捍卫族群权益的大规模游行活动。经历了一次次的锻炼和总结,法国侨社也在抗争维权领域日趋理性。在此次刘少尧遇害事件中,法国各大侨团反应迅速,空前团结,依托“华助中心”平台联合发声,及时对遇难侨胞家属开展关爱帮扶工作,并主动与警方联络沟通,使在27日示威中被捕的侨胞尽快得以释放,同时还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公开、和平抗议许可,广泛发动民众积极参与,树立了法国侨社团结理性、文明表达、合法抗争的良好形象,带来了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也充分显示法国华侨华人对住在国的社会认知和政治参与跃上了新的台阶。

  近年来,伴随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抬头以及国际难民数量的增加,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社会外来移民隐患集中爆发,当地警察部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此大背景下,游行抗争虽然针对一时一事可能有效,却并非解决问题的长远之道。要使华人族群在住在国获得更多认同和平等的尊严,归根结底仍需要华人族群适应和融入住在国社会,成为当地一分子。未来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经济形势和治安状况持续恶化,移民问题突出,类似涉及我侨民安全的事件极有可能再次出现。

  鉴此,国内侨务部门宜面向侨社加大引导力度,依托各地已有“华助中心”、“警民合作中心”及类似侨社组织,提升其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及合法维权的意识,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融入帮扶和各类援助,在法律咨询、应急处置、公益善后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多方协作,共同促进“平安侨社”建设。

  (作者系国务院侨办国外司欧非处副处长)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