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务工作70年巡礼   > 正文

凝聚侨心汇集侨力为建设壮美广西作出新贡献
————广西70年来侨务工作回顾
2019年NO.5 侨务工作70年巡礼 作者:广西区委统战部

  广西是全国重点侨乡,八桂子弟旅居海外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分布甚广。祖籍广西的海外华侨华人700多万,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有归侨侨眷300多万,其中归侨18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认真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益,团结凝聚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支持祖(籍)国和家乡建设,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侨务工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积极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和广西经济社会建设,助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贡献。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做好国家赋予广西安置归侨难民和落实侨务政策重任

  (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归侨、难民安置工作。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根据中央的部署,广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归难侨安置工作,本着对口安置、合理安排的原则,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先后接待安置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归侨、难民18万多人,是全国集中安置归难侨最多的省份之一。归难侨主要安置在46个农林场,以及工矿企业、渔业村镇或原籍农村,使他们各得其所、各扬其长、各尽其力。长期以来,广西认真落实“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十六字方针,大力扶持归难侨的生产生活,经过广大归难侨的艰苦奋斗、努力开拓,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改善,目前全区侨界社会和谐稳定,广大归难侨安居乐业,北海市侨港镇被联合国难民署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橱窗典范”。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3月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武鸣华侨农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余有17个华侨农林场设立华侨管理区(经济区)。

  (二)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落实侨务政策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西各级侨务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落实侨务政策工作,在所谓海外关系问题上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区共落实平反归侨侨眷文革中冤假错案1706宗3000多人,清理6.5万份归侨侨眷的人事档案,纠正错误人事档案6162件,落实华侨私房4756户160万平方米,落实归侨侨眷回城安置1024人,回收安置原下放农村插队的“侨青”200多人,落实100多位老干部的政策待遇问题,有效赢得了海内外侨胞的人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

  二、围绕中心大局,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侨务工作始终与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自治区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在引进侨资侨智、开展海外联谊、传播中华文化、拓展华文教育、促进文化交流、深化华侨农林场改革发展、改善侨界民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侨务引资引智,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十八大以来,广西各级侨务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抓住“三大定位”建设、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等战略机遇,积极搭建海外华侨华人参与广西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了广西侨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广西海交会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委员会,先后举办“侨商广西行”“侨资企业西部行”“海外华商相聚中国—东盟博览会”“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广西行”等90多个活动,开展或参与经贸活动120余场,推动了海外华侨华人与广西深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侨商广西行”活动是由国务院侨办和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联办的侨务品牌活动,从2010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九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广西发展的重点热点,借助侨力资源,吸引更多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对广西感兴趣的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广西经济社会建设,实现共赢。为了使活动更具实效,让侨力惠及地方经济发展,自2012年起,每年和一个市联合承办,年年办年年新,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侨商参会,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和投资意向,累计投资总额400多亿元。

  (二)积极拓展海外联谊,服务广西对外开放。

  十八大以来,围绕“重要出访勤参与,重大节庆走出去,重点侨团争联谊,重点人物多接触”的思路,大力拓展海外联谊,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积极培育一支了解广西、支持广西、对广西深怀感情的海外友好力量,目前已与数百个海外重点侨团、科技社团、商协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全区各级侨务部门共接待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访问团组3200批次4.65万人次,共组织340多个团组2030人次到美国、丹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举办10多期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侨领研习班,400余名侨领接受了培训。组织中医专家团赴泰国、马来西亚开展义诊活动,弘扬中医文化。编印《广西海外华侨华人及社团推荐名录》《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名录》,为广西各界与海外侨社侨领侨商及专业技术人才畅通联系提供有效信息。在桂籍侨领的积极努力下,于1983年成立了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简称“世桂联会”),成为海内外桂籍乡贤团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团结海内外桂籍乡亲、展现广西对外良好形象作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华文教育和文化交流,提升壮乡特色文化影响力。

  积极拓展华文教育。成立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协会,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外派华文教师管理办法》,十八大以来共选派了千余名优秀教师赴泰国、印尼、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华校执行援教任务;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春、冬)令营120余期,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200名华裔青少年学生到广西寻根问祖、学习交流;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赴老挝、新西兰、美国、英国、意大利、匈牙利、阿联酋等国家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和“名师欧洲巡讲团讲学”活动;组织和承办“首届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暨华文教育组织工作座谈会”“外派华文教师培训班”等近20期,提升海外华校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建设华文教育基地,目前全区共有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2个,广西华文教育基地22个。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已与泰国清迈市教育局等海外80多所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姐妹学校或友好合作协议,十八大以来招收来自越南、泰国、印尼、老挝、柬埔寨等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000多人,目前在校留学生有500多人。

  加强侨务外宣。十八大以来,连续7年举办“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广西”等活动,邀请了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海外华文主流媒体聚焦广西,通过侨的渠道,大力宣传广西“三大定位”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向海内外传递广西声音,展现广西新形象和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加强侨务理论研究。先后成立了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广西华侨华人研究所等侨务理论研究机构,举办侨务理论研讨会10余次,完成国务院侨办的3个课题和12个广西侨务理论课题,为广西侨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四)深化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推动产业稳步发展。

  十八大以来,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方向,积极推进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华侨农林场基本完成体制改革实现“三融入”,华侨农林场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侨农林场体制融入地方。按照“因地制宜、一场一策”的原则,积极推进华侨农林场体制改革,全区22个华侨农林场中,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17个,改设乡镇2个,纳入周边乡镇管理2个。

  华侨农林场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一是出台政策文件,指导改革发展。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华侨农林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等9个关于侨场改革发展的配套文件,指导各级政府推进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工作。二是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发展定位。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将武鸣、来宾、丽光、渠黎、十万山等5个华侨农林场作为示范点,组织专家编制了产业发展示范性规划。三是立足侨场优势,抓好产业发展。武鸣华侨农场入园企业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8家,已成为东盟国家侨商的重要产业基地和广西最大的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浪湾、来宾、迁江、左江、渠黎等侨场的工业园区也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集中区和财税收入重要来源。

  华侨农林场职工群众圆安居梦。2.5万余户华侨农林场职工改造、新建了住房,超9成的职工搬进了新居,圆了安居梦,华侨农林场职工居住条件已得到根本改善。武鸣华侨农场的场部中心区人口达到3万多人,规模相当于一个城镇;来宾华侨农场职工全部迁入位于市区的高层公寓楼住宅,实现了由场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桂林华侨农场全场职工已全部入住位于场部中心区的华侨新城,实现了“收起农具入城居住”的愿望。

  (五)积极改善侨界民生,为构建和谐广西服务。

  深入实施侨爱工程。先后成立“广西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侨爱广西促进会”“广西启明扶助基金会”等机构,搭建为侨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全年关爱、每季一送”活动,即“春送健康”,十八大以来组织医疗专家到基层开展医疗义诊230批次、接待义诊3万多人次、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2100多人次;“夏送知识”,资助贫困生22420人次、发放助学金4980万元,举办归侨侨眷子女夏令营14期、参营人数780人;“秋送技能”,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班369期、培训归侨侨眷3.8万人次;“冬送温暖”,慰问救济特困归侨侨眷2.6万户次、发放慰问金1370万元、发放南侨机工遗孀困难补助13.4万元,柳州市率先出台广西首个《困难归侨生活救助暂行办法》,对困难归侨每人每月给予补助。

  扎实做好侨胞捐赠工作。加强与基金会、海外侨团侨领、港澳同胞及爱心人士联系,热情做好华侨华人捐赠协调服务工作。十八大以来共接受海外侨胞捐赠项目980多个,捐赠金额(含实物折算)逾1.5亿元。

  不断深化社区侨务工作。坚持“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贡献”的双向服务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深化社区侨务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100多个社区和华侨农林场开展了社区侨务工作。十万山华侨林场归侨侨眷“南网兄弟”黄春强、黄春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侨界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黄春强作为代表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劳模先进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三、肩负新使命,谱写新时代广西侨务工作新篇章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广西统战系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完成机构改革任务,自治区、市、县三级侨办机构整体并入同级党委统战部。按照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广西侨务工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为侨服务、凝心聚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侨务工作新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凝聚力量。

  (一)引导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对接广西“三大定位”建设部署,找准发挥侨务优势的切入点、突破口,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广西经济社会建设,2019年9月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积极引导侨商侨领参与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旗舰项目建设,助力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导侨胞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推动“东融”战略实施。

  (二)精准服务国家大局和广西创新发展。广泛联系海外侨团侨领,引导更多海外侨商侨领到广西投资创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参与广西创新发展;举办“海外侨商侨领广西行”等活动,邀请海外侨商侨领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世界桂商暨商会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大会”等重大活动,推动侨资侨智聚集广西经济社会建设。

  (三)做好海外侨界和归侨侨眷代表人士工作。制定有关规定,推荐并确认了一批侨界代表人士;通过“我们的同心圆微信港湾”“广西党外代表人士发展云”等平台,与侨界代表人士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增进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2019年首次举办广西海外侨界代表人士专题会议和全区归侨侨眷代表人士培训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侨的意识。

  (四)积极拓展华文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继续做好外派教师的选派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海外华文学校的师资培训,提高华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广西中华文化学院阵地,发挥好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平台作用,吸引更多海外侨胞子女到桂学习汉语、留学、开展夏令营和文化交流活动,满足海外侨胞传承中华文化的需求;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壮乡行”——在桂留学生中华文化体验营,增进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壮乡特色文化的了解,促进广西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积极推进广西华侨博物馆项目建设,大力弘扬桂籍侨胞“吃苦耐劳、合群随众、团结互助、恋祖爱乡”的优秀品质。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