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务回顾   > 正文

毛泽东的华侨观(上)
2007年No.2 侨务回顾 作者:陈文寿

  一、统一战线策略与华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内外爱国抗日运动蓬勃高涨的局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和立场,提出建立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阶级关系变动,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同胞们”和“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参加“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统一战线。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共中央决定抗日反蒋的总策略方针是“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特别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有下层统一战线,而且还有上层统一战线,“要和一切抗日反蒋的团体和个人联合起来”。12月,中共中央举行瓦窑堡会议,正式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我们的任务,是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战线上去。”由此可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把海外华侨视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之一,高度重视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八一宣言》中将保护华侨权益作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一,明确宣告“保护侨胞在国内外生命、财产、居住和营业的自由”,而且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称赞他们(华侨)历来帮助中国革命的爱国举动”,指出“一切国民党政府引导华侨沦为奴隶牛马的政策,均当彻底铲除,而代之以积极保护华侨的政策。在目前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排斥的华侨同胞,苏维埃给予托庇的权利,并欢迎华侨资本家到苏区发展工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海外华侨与日俱增的爱国民族感情自然融合,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拥护。1935年底至1937年初,海外华侨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坚定支持者,逐渐组成抗日联合阵线,实现华侨空前的大团结,先行建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海外部分。与此同时,海外华侨以高度的爱国觉悟和深切的民族责任感,敦促国民党停止剿共内战,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海外华侨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高度评价“海外华侨在统一战线上起着许多推动作用”,“在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对日抗战上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为“最中心的任务”,以对海外华侨革命性及其重要性的肯定认识为基础,“加紧动员千百万侨胞尽力于保卫祖国的各种事业”。1938年3月,毛泽东等在革命圣地延安会见马来亚华侨抗敌后援会代表团,向海外华侨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关心海外侨胞的权益,强调中国共产党愿与海外华侨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号召华侨全力支援抗战事业。毛泽东特别为代表团题词,诚恳表示:“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热烈呼吁:“全体华侨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同月18日,毛泽东为马来亚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题词,再次号召“马来亚的侨胞用一切力量援助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1940年7月7日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毛泽东签发《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其中第十七条强调“加强华侨工作,设法向印度、缅甸、荷印、安南、暹罗、菲律宾的民族独立运动取得联系,尽量给以帮助,使它们的斗争与我们的斗争配合起来”,指出“果能如此,则克服困难,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是有保证的”。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毛泽东签发《中央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及华侨工作的指示》,强调:“中国人民、中国侨胞及南洋各民族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太平洋各民族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统一战线。”特别指出侨务工作的具体方针和原则:“我们必须大大的开展南洋各地华侨中的工作,华侨工作的方针应当是团结全体华侨,团结其各阶层,各党派,共同进行反日斗争,赞助当地政府一切抗日设施,参加抗日活动。在华侨工作中应与国民党及领事馆合作,应纠正过左的倾向,但对于亲日分子顽固派分子,分裂华侨不利抗日的反动活动,要进行适当的斗争。”特别强调“在华侨中宣传中国抗战,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及艰苦,号召他们给我们以各种帮助。华侨工作应当主要是合法的,不应当反对当地政府。应争取华侨中有名望的有正义感的分子(如陈嘉庚)积极领导华侨工作。”同时还提出:“对南洋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工作,必须予以各种具体的帮助,与他们取得联系,同他们共同商量当地的策略,纠正左的倾向,介绍中共及八路军新四军的各种经验。”这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华侨统战思想和侨务工作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别强调华侨工作“主要是合法的”,这成为中共海外侨务工作贯彻始终的原则之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动员华侨支援和参加抗战还落实具体的组织工作,并进一步指示可行的行动方案。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即领导成立广泛的爱国青年抗日救亡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仅在国内三十余城市,而且在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东南亚各地建立组织,推动包括华侨青年在内的抗日统一战线。1938年9月,为全面和深入地开展侨务统战工作,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组建海外工作团。10月海外工作团经武汉南下,经广州、香港到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在华侨中组织抗日救国团体,输送青年回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适应建立最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1942年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海外工作委员会(简称“海委”),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方针战略以及在军事上与英美盟军联合作战问题、南洋华侨抗日武装的战略战术和归国难侨的安置救济问题等。1939年7月,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心和支持下,延安华侨回国服务团驻延安办事处正式成立,从宣传、组织、募捐等方面开展华侨工作。此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以此办事处为基础建立更广泛的华侨群众组织。1956年全国性归国华侨组织网络——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这些机构的设置和活动说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华侨和侨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共产党从组织领导上实践华侨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的具体表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还尽其所能,亲自展开以华侨尤其是延安归侨和爱国侨领为对象的统战工作。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抵达重庆,毛泽东特意致电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5月31日,陈嘉庚一行到达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分别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和延安军民热烈欢迎陈嘉庚代表南洋华侨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邀请陈嘉庚等到杨家岭窖洞晤谈并亲自登门拜访,真诚地探讨抗战问题和国共合作问题。

  对于无缘相会的华侨领袖和广大华侨民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同样高度重视他们的爱国热情,将他们引为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的积极力量。1941年1月8日,美国华侨领袖、美洲洪门总干部监督司徒美堂忧虑“国共分裂形势严重,祖国将有内战爆发之虞”,与爱国侨领阮本尤、吕超然联名致电“重庆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延安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呼吁国共两党“放弃前嫌,重修兄弟之好,携手抗战,先使河山光复,领土完整”。随后,数百华侨社团纷纷发电回国,强烈要求坚持抗战,反对分裂。3月14日,毛泽东亲自复电司徒美堂等华侨领袖“并转全美洲侨胞”,首先对他们“关怀祖国,呼吁团结”表示“敬佩不已”,接着明确阐明中共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皖南事变的真相和危害、中共处理事变的态度并请求华侨予声援。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高瞻远瞩的华侨统战政策和卓有成效的侨务统战活动,不仅像陈嘉庚、司徒美堂等曾对国民党怀有幻想、对共产党心存“疑惧”的华侨领袖逐渐与蒋介石和国民党分道扬镳,走上拥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而且洪门致公党等海外华侨社团和党派也“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认为中共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必须跟着共产党一起前进才是出路”,在争取团结抗战等方面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并主动地与中共站在同一战线。

  二、海外华侨与和平民主建国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继续将广大华侨引为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积极力量,最终促使华侨热情参与创建新中国的历史实践,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进力量之一。

  1945年8月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企图维持国民党一党独裁,准备铤而走险,以武力消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力量,中国再次面临内战危险。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统一战线策略,继续将海外华侨视为全国各界各阶层反对国民党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明确指出:“被蒋介石政府各项反动政策所压迫、处于团结自救地位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

  然而,《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即于1946年6月悍然发动内战。于是海外华侨政党和侨领侨众纷纷致电国共两党或发表谈话,要求停止内战,确保和平统一,循政治协商方式解决问题,“万勿以兵刃相见”。6月24日,毛泽东复电美国邝赛朝暨美国海员工会三千华工,首先对美国华侨“呼吁立即停止中国内战,取消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对依靠外力进行内战的行为表示义愤”和“关怀祖国前途,热爱和平民主”表示“感佩兴奋”,接着对美国华侨进行国民外交以敦促美国停止援助国民党的内战寄予厚望,“深望诸位再接再厉,唤起全美侨胞,全美劳工界与各界人士,要求美国当局停止对国民党独裁政府的任何援助,撤退驻华美国海陆空军,并撤销已向美国国会提出的继续军事援华法案,使中国和平民主得以早日实现,中美传统友谊得以保持。”8月9日,毛泽东复电马来亚槟榔屿华侨各业总工会暨工会代表大会。10月8日,毛泽东复电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霹雳分部盟员大会主席王廷俊。概而言之,毛泽东利用各种机会向海外华侨阐明中国共产党反内战反专制反独裁、争和平争民主争自由的政治立场,呼吁海外华侨“一致努力,以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平民主”,“团结起来,拥护祖国革命”。这种和平民主建国的政治立场获得海外华侨的普遍共鸣和广泛反响,有力地推动“反对美蒋的第三条战线”即海外华侨和平民主运动的“汹涌澎湃的巨流”的形成和展开,最终促使华侨抛弃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拥护共产党并参与建立新中国。

  由于蒋介石不断扩大内战,企图维持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平民主运动转变并发展为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凯歌行进的时期。在以中共中央或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的文告或政治报告以及给华侨的题词和函电中,毛泽东重申海外华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力量之一,强调华侨在反蒋民主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1947年7月,毛泽东在所拟定的中共中央纪念七七事变十周年的口号中热烈呼吁:“全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青年、爱国妇女、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一切爱国分子,联合起来组织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反对蒋介石的卖国内战独裁,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同年10月,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政治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其中第一项政策明确宣示中国共产党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号召海外华侨参加建设民主联合政府的实践。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发展,将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为了扩大民主并倾听各方面意见。1949年1月20日,毛泽东分别致电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洲华侨领袖司徒美堂,表明解放战争胜利在望,诚邀他们代表华侨回国参加新政协。

  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在北京召开,“四十五单位代表,海外侨胞居其一,代表名额十五人”,彭泽民、陈其尤、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参加大会主席团,令华侨深感“新政协非常重视海外华侨”。海外华侨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这无疑是因为华侨具有爱国的革命传统,始终如一地支持祖国的革命和现代化事业,因此与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共同的政治基础。诚如毛泽东1949年6月在新政协筹备会议上所指出:“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都认为: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民主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在内的“统一战线的胜利”。(待续)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本栏目责任编辑 崔酉年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