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关系”对广东改革开放的作用
2009年No.1 侨务回顾 作者:林琳
1977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利铭泽夫妇时指出:“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太多,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在此后10多年里,小平同志多次阐述“海外关系”的作用,1993年在与上海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节时更指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许多贡献。”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小平同志关于“海外关系”的论述无比正确。正是由于拥有并善于抓住“海外关系”这一宝贵资源和独特机遇,广东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得以迅速启动、迅速发展、迅速见效,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海外关系”对广东改革开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放源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1979年初广东省向中央提出创办经济特区的请求,当时广东省领导之所以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豪气,离不开他们对“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独特省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根据最早提出办特区的吴南生同志回忆,1979年他提议在汕头划出一块地方搞经济试验区,理由之一是潮汕地区海外华侨华人最多,约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的三分之一,其中许多是在外面很有影响的人物,可以动员他们回来投资。而小平同志在谋划中国改革开放蓝图时,之所以确定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点,并把4个经济特区中的3个放在广东,“海外关系”是重要的考量。他在1991年回忆时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多。”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下发关于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文件,从广东来说,中央决策的第一依据是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利条件。1983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把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概括为“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他说的对外更加开放,主要是放宽利用外资的审批权限,改革外贸体制,落实华侨政策,发挥华侨、港澳同胞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中国改革开放大门首先从广东打开,改革开放的“圣火”首先从广东“传递”,“海外关系”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这场历史大变革的助燃剂和推动力,成为中国特别是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支持者、垦荒者、推动者。
二是风气先导。“海外关系”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群体。他们较早、较多接触并了解外部世界,比国内人民更得风气之先,自近代以来就成为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在广东乃至中国传播的主要媒介。近代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首先在广东发生,比如广东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无不与此有关。在当代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大潮中,“海外关系”又一次给广东带来先进的理念、丰富的信息、广泛的关系、宽阔的通道,使广东能迅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率先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后广东和中国沿海地区之所以较早形成市场观念、效率观念、环保观念、慈善观念等等,都离不开“海外关系”的影响。如港商霍英东先生投资兴建的广州白天鹅宾馆,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广州酒店服务业的改革。泰国企业家谢国民先生倡导的“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也对广东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至于“海外关系”对国内慈善公益事业的参与和支持,更是对国内慈善文化重生的重要启蒙,“海外关系”引进的许多行善形式(包括设立基金和基金会等)至今仍然是广东各地的主要慈善载体。
三是建设功臣。“海外关系”对广东在物质方面的贡献,也就是我们长期重视的具象的、可量化的经济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巨额投资、捐赠、侨汇及才智交流等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广东的投资达到1200多亿美元,占全省引进外资的70%以上(开放早期占的比例更高,据有关资料,1979年到1987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54.9亿美元,港澳同胞、华侨华人资金约占90%);在广东捐赠兴办公益福利事业近400亿人民币;广东侨汇收入也达到数十亿美元。“海外关系”优势的发挥,带给广东的效应是:经济迅速启动和起飞,原来落在全国后面的广东经济23年来一直领跑全国,并先后超越了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社会事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因接纳海外众多捐赠而迅速改变面貌;侨属企业星罗棋布,广大侨眷成为首先创业、致富的群体,整个侨乡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海外关系”对广东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巨大,功不可没!
四是沟通桥梁。 “海外关系” 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他们本身蕴藏的资金、人才以及与住在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国外资源”。改革开放,意味着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这就必须首先恢复和建立与外部世界的各种联系。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别,中国需要有一个最快捷、最有效的“联结点”,把中国与世界连结起来。“海外关系”以其既懂中国国情又懂所在国国情,既有本土资源又有中国背景的特殊优势,成为中国和广东“打开各方面的关系”的重要桥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引路者。
这种沟通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友好往来使者。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来北京参观的华侨华人代表时说,加入外国籍的华人“还会起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加强我们国家同住在国之间的友谊,人民之间的友谊。过去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30年来,广东与外国建立了78对友好省州关系,不少由“海外关系”促成。此外,不少华侨华人还引领当地政要到中国、到广东考察访问,增进了外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对广东的了解与友好情谊。二是合作交流媒介。30年来,广东与外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交流,许多由“海外关系”穿针引线和大力推动而成。
五是榜样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0年来“海外关系”以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首先,华商对外商来华投资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投资环境差,法制不健全,加上对中国不了解,外国人不敢贸然来华投资。此时,大批港澳侨商以“领头羊”的大无畏精神率先来粤投资,“饮得头啖汤”,对外资起到了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后,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人纷纷撤离,准备到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家则等待观望。又是“海外关系”稳定投资或者率先进入投资,增强了外资来华的信心,对外资起到了很好的稳定和示范效应。其次,“海外关系”对国内特别是侨乡人民起到了榜样作用。许多“海外关系”以其成功的事业、感人的事迹、拼搏的精神、高尚的品格、爱国的情操得到了侨乡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如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陈伟南、庄世平、田家炳、吴桂显、石景宜、谢惠如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诚实守信、念祖爱乡、造福社会的精神已成为广东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海外关系”的5个方面作用,主要从广东的视角观察。如果从国家的层面看,“海外关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比如,对中国国家形象的重塑,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对中国利益的捍卫,对中国声音的表达,等等,概而言之,对中国在海外“软实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改革开放,30年沧海桑田,“海外关系”与广东人民共谱盛世华章。当前,广东正在以世界眼光谋划新一轮大发展,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的观排头兵。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外关系”的作用并不会因为广东经济的腾飞而式微,相反,作为全球化的一种独特力量,“海外关系” 的独特价值将在广东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更加凸现。可以预见,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海外关系”与广东的关系也在变化发展。如果说过去广东更多地、甚至是被动地接受“海外关系”的影响,那么今后广东与“海外关系”之间将是基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发展共同体。由此,未来广东侨务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僵化做法,树立新观念,实行新举措,才能适应海内外互动合作、共赢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更加重视为侨服务,树立侨务工作新导向。30年的侨务工作实践说明:只有把为侨服务工作做好,才能把侨胞力量凝聚好,才能把海外优势发挥好,才能把侨乡发展好。广东侨务工作过去更多着眼、着重于发挥侨力,今后,应更加强调和重视为侨服务,让海外侨胞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分享广东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切实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推动解决归侨民生疾苦,关心海外侨胞生存发展,支持开展华文教育,组织引导华裔寻根,推动建设和谐侨社,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二是在发展战略上,要更加重视涵养侨务资源,使侨务优势持续发展。侨务优势就是蕴涵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资源优势。经过30年,侨务资源面临“老化”或“断层”,需要加强培育发展。因此,在充分发挥侨力的同时,要大力涵养侨务资源,保护侨务资源,发展侨务资源。通过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活动,以及推动传统社团的革新发展,加强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接班人的工作,使广东的侨务优势持续发展。
三是在工作内容上,要更加重视“海外关系”的人脉网络,使侨务优势全面发挥。要发挥海外关系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推动广东与世界的交往与合作,如:发挥海外人才智力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服务;发挥海外华商网络优势,推动广东企业和“广东制造”走出去;发挥侨胞关系广的优势,促进广东与国际社会的友好往来;发挥“海外关系”与台岛联系密切的优势,促进粤台之间的人员往来与交流合作。
(作者系广东省侨办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