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侨务回顾   > 正文

忆“天一信局”
2011年NO.6 侨务回顾 作者:郭国松

  “天一信局”创办于清末,鼎盛于民初。为漳、泉、厦旅居东南亚数以百万计的华侨和侨眷投递银信服务,信誉卓著,名扬海内外。至今在闽南侨乡提起“天一信局”,人们都还念念不忘,翘指称赞。曾祖父郭有品是“天一信局”的创始人。我作为郭氏家族之第12世后人,当听到人们对先祖所作所为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加以肯定时,心中无限感慨。

  我的曾祖父郭有品是一个了不起的乡贤。因为其父早亡,17岁时,他就背井离乡,“下南洋”到菲律宾谋生。由于他人品好,人缘也好,聪慧好学,乐于助人,许多侨胞常常托他办事。这自然形成“水客”的行当。起初,他单枪匹马,帮侨友带信带钱银,回乡埠自跑自送。因其办事十分精细及时,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因而他从一般的“水客”慢慢地又成为了“客头”。虽然做的事更多,责任更大了,但他乐此不彼,同时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了更大的设想。

  公元1880年,有品公在家乡流传村办起了漳州地区首家侨批机构“天一批郊”。这“天一”二字,原取自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书中的表述,即“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也即所谓“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合一”,所以他就用这二字作为信局的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达其创办侨批局的仁爱之心。他做人做事都是以“仁爱”当作准则,一切以“为人”为根本。

  “天一批郊”成立,名正言顺地成为侨胞与“唐山”往来交流的平台,起了桥梁作用。侨胞信任他,他也从微薄的手续费中获取和积累利润,从捞取的第一桶金中开始原始积累发展,使“信局”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天一批郊”成立,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可能事事自己动手去做,就开始雇工负责收取侨胞的银信,然后随洋船带回家乡,再雇工去分头派发。这样经营了几年,有了本钱,开始置产业,买了田地,做到以“邮”养“田”、以“田”扩“邮”的良性循环,“信局”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诚信是商家的根本,“天一批郊”的运作也以“诚信”为第一生命。正当“信局”运营“旗开得胜”之时,一次突发事件考验了有品公的行为能力,也考验着“信局”的生存。

  那一年,有品公带上侨胞的重托,携带侨批银信随洋船回乡,然而却在途中遭遇台风袭击,洋船被狂风巨浪掀翻沉入海底。有品公虽然侥幸得救,却丢失了侨胞委托的钱物和批信。

  获救的有品公第一想到的是放在衣服口袋中的“自记单”。他做事细心,客户交寄的银信除正规列账外,总要自己留一份作底放在随身的口袋里,巧遇此次天灾,那“自记单”竟然派上了用场。回家乡后,他把途中遇祸之事告诉家人,却将此事对外保密。他变卖了家产田地,凑足钱银还清了侨胞汇寄的钱银,事情办得“天衣无缝”,侨胞侨眷自然不会有人上门查问。不过,“鸭蛋再密也有缝”,有品公变卖田园还侨银之事还是被乡人知道,“信局”的名声一时鹊起,侨胞们对“信局”的信任度更高,大家更乐意到“信局”汇钱寄信。

  1901年间,闽南患鼠疫灾害,许多人被夺走了身家性命,曾祖父郭有品公因上侨友家访时染病,不幸身亡。他的“信局”由伯祖父郭行钟和我的祖父郭行乐接手经营。由于后辈精心经营,信局业务量锐增,获利颇丰,规模也更加扩大,国内外总共 33个分支机构,范围涵盖东南亚8个国家,业务总量在闽南民信局独占鳌头,占三分之二以上。

  “乐善好施,回报桑梓”是“天一信局”的好传统。早在有品公在世时,就办了许多善事。他出资兴办“唤醒堂”,会同村里族人和家长,制定乡规村约,扬善弃恶,宣传孔孟之道,宣传忠孝义勇,教育后人克己复礼,勤俭节约,严禁族人吸鸦片、抽大烟,严禁族人赌博、嫖娼。对于不务正业屡教不改的,资助劝往南洋谋生改造成自食其力的良民。

  值得一提的是,有品公做好事从不显山露水,不求名利,不要人家回报。他利用夜深人静之时将一些救济米粮钱物分包偷偷放在穷困人家的门外,或者从墙外抛进去。有穷人患病了无钱看医生,他让人将钱送过去,或者直接买药送给病家。如果有穷苦人家死了人,无钱买棺木,他也托人代买棺木送过去。曾祖父的品行影响了几代人,做了好事不张扬,功果无量,子孙事业兴旺发达。

  除了为穷人办好事做实事外,祖父秉承曾祖父有品公恩泽,在家乡流传村办起“流传小学”,这是漳州市首家侨资小学,至今已逾一百多年。从买地建校舍,聘用师资,学生入学,全部费用都从“信局”支付开销。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还给予特殊奖励。1928年信局因各种原因被迫关闭,但停业后的“天一信局”依然坚持助学,每年继续为流传小学提供2400大洋的办学经费,一直到解放后转入公立小学为止。有楹联为证:“鸿雁组民邮方便同胞,翔文兴义学化被家乡。”

  “天一信局”关闭,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缘份已尽。在那个动荡不定的旧社会,民族实业受打击和摧残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作为中国近代邮政、金融、侨史的“活标本”,“天一信局”的影响与辉煌是永恒的,它所闪烁的光芒永远垂留青史。(作者系郭有品第四代后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