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洒热血 爱我中华心不改
2021年NO.4 庆祝建党100周年 作者:王明爱
1949年3月,我们一批爱国华侨青年怀着理想与抱负几经辗转抵达北京,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训练班(以下简称“青训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著作,随后被分配到不同岗位,投入建设新中国的浪潮中。一晃几十年,白驹过隙,时移世易,几十年风雨沉浮,当时意气风发的少年已成为鲐背之年的老人,但年少时的爱国初心却未曾改变。
人不能没有追求与理想
我的父亲王雨亭是位资深革命者。我儿时就受到父亲的谆谆教导,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为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在血雨腥风之中,不畏牺牲坚持真理,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杨开慧“死不足惜,只盼革命早日成功”……他们用生命之光点燃了燎原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后人前进的征程。正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
人不能没有追求与理想,更不能没有信念。没有理想和信念,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就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我的理想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我在十几岁时就满怀一腔爱国热血,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抗战时期,年仅13岁的我在海外参与抗日斗争。我在日军占领的菲律宾马尼拉扮成富家子弟,将情报藏于衣角内,骑自行车送情报,蒙混过日寇关卡,始终坚持为抗日军事情报站传递秘密情报。
1949年,我从香港达德学院进入“青训班”学习,然后被分配到中侨委(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后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校”和地方工作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在国务院侨办从事宣传教育、侨务研究、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工作。1990年离休后,我依然不忘维护归侨的各项权益,担任北京菲律宾归侨联谊会会长,继续做着为侨服务的工作。回顾自己的经历,“爱国爱党”与“归侨”一直是我心中抹不掉的关键词。
拳拳归国赤子心
进入香港达德学院的那段经历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当年,准备参与建国大业的爱国民主人士那时大多聚集在香港达德学院,使达德成为民族精英荟萃地之一。正是在那里,我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与意义,要永远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奋斗终身。也是在达德学院,我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同时,在达德学院我结识了爱人庄钦华,我们俩人从此将毕生全部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3月19日,我与其他爱国华侨青年们带着对建设新中国的期盼,从香港乘搭悬挂外国国旗的轮船,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台湾海峡的封锁下冒险北上,经天津进入北京。抵达北京后,我就与其他青年一同在“青训班”学习。
1949年10月1日,20岁的我与其他归国的华侨男女青年,身着解放军制服或者是中山装配鸭舌帽,神采奕奕地列队站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畔西华表边上亲历开国大典。长安街各处聚满人群。我陷入沉思,想到了在“青训班”学习中关于“人民英雄”的讨论。古人云“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我认为“死并非最高境界;而不怕死,长期在死的威胁下,从容完成任务,也是很伟大的。”
一阵礼炮过后,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带着建设新中国的初心,我们这群华侨青年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百感交集拟侨法
虽然归国华侨在不同岗位上发光放热,投入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中,但关于他们权益的保护立法却迟迟没能落到实处。1986年,我在国务院侨办调研室担任副主任与调研员曾毓祥一起受命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简称侨法)草案。
当时在个别交流及大小座谈会上,大家对关于归侨侨眷权益的问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身为归侨的我,深刻理解归侨的难处,他们满腔热情回国,绝大多数人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更不是想捞一官半职,而是想报效祖国。
带着对归侨的理解,以及他们对侨法的期盼,我们将侨法草案反复修改6次,以国务院侨办名义将侨法草案呈送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和国务院侨办的积极推动下,1990年4月侨法草案改由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牵头起草。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侨法并颁布实施,这标志着侨务工作从此进入法制化轨道。
追求真理 爱我中华
除了侨法的落实之外,为“青训班”同学们争取结业证书也是我参与维护归侨权益的重要工作之一。
北京的“青训班”于1949年开班,招收学员300多人,几乎全是华侨学生。“青训班”结业后,学员们奔赴各自工作岗位。由于没有颁发结业证书,学员的学历得不到承认,在遇到评职称、办理离休退休、确定医疗待遇、调整工资级别等人事方面的问题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擦肩而过,导致大家意见很大。
作为“青训班”校友会负责人之一的我,在1983年曾反映过这件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暂时还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我又主动起草了致中央统战部、中联部等的报告。1999年,组织上决定给“青训班”每位学员颁发学历证书,证明我们当年在“青训班”结业后达到大专水平。
证书颁发大会上,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同志说,今天给大家颁发大专学历证书,不仅是对各位同志光荣革命经历的肯定,更是对同志们在过去半个世纪内为祖国贡献青春乃至毕生精力的表彰。时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蔡武同志说,当年“青训班”的学员都是生机勃勃的热血青年,满怀炽热之心和强烈的爱国之志,在接受“青训班”的培训之后,奔赴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不少华侨学员放弃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不顾各种阻挠,不畏路途险阻、遥远,义无反顾,前来报效新中国。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虽是晚来的慰问,同学们还是颇受鼓舞。事后,我们香港同学发起制作一个反映“青训班”同学50年情况的“录影专辑”《追求真理,爱我中华》。我从收集资料、写解说词、分镜头、配图、配音、刻盘直至发行,大约忙了两三年。
归侨中国梦
归侨的祖辈们由于当时祖国贫困积弱,被迫背井离乡漂泊海外,只靠双手劳动,披荆斩棘、开采矿藏,勤俭劳动,谋求生存。在海外,老一辈侨胞大都曾遭受或目睹过殖民主义者对华侨的歧视、欺凌。建国后,老一辈归侨又放弃在国外的生活,回到国内建设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回归祖国,不仅是因为对故土的依恋和对祖国的热爱,更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坚信和对真理的追随。他们因国家衰弱而漂泊海外,又因民族独立而重返故土。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他们曾憧憬过也曾迷茫过,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崛起、时代更替紧密相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几十年弹指一瞬间,我始终认为,我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发自内心的追求与坚守,出于对建设祖国、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追求真理,爱我中华,坚定跟党走,永远铭记于我的心中。
(作者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离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