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港澳台侨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2019年NO.3 热点聚焦 作者:暨南大学、华侨大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港澳台侨青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讲话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的认识,坚定了在新时代传承五四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决心。

  一、进一步加深了港澳台侨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时代内涵的认识

  台湾学生陈怡臻表示,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深刻地认识到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们要继续弘扬五四精神,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香港学生陈宏基表示,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也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表现出青年人对我们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表现出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有幸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应该发扬五四精神,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

  澳门学生欧阳晓怡表示,五四运动过去100年了,可它的精神没有过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作为一名澳门学生,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好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让青春无悔!

  来自泰国的华侨学生常彩莲表示:“我出生在泰国,以前曾在历史课本上学习过有关‘五四运动’的过程,但了解不深入。从今天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我认识到青年人应该有责任感,敢于去面对困难,爱国、爱家人、爱自己。我将通过自己的双语语言,和我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努力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来自瓦努阿图的华侨学生冯玉洁表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人们解放思想、引领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过程,展示了一种敢于变革、批判、创新的精神。

  来自博兹瓦纳的华侨学生王佳琪表示,五四运动为一百年来的中国青年树立了一个标志,令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愿意努力奋斗,相信并热爱自己的祖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作为青年的我们要保持这种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二、进一步加深了港澳台侨学生对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的体会

  台湾学生李曼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大陆对青年的重视。近两年大陆制定了很多惠台政策,鼓励台湾青年在这里创业,我们会好好把握这些机会,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香港学生管昌锐表示,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做到于光怪陆离中洞悉是非,于舆论风波中坚持立场,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团结内地同学,拥护对港政策,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倾一己之力,促一方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香港学生杨浩然表示,“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是习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香港学生,我深刻认识到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重要机遇。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青年应承担起的责任与使命。我会勇于担当责任、砥砺奋斗,练就过强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来自乌克兰的华侨学生祝奇浩表示:“听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内心感动不已。他的重要讲话,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青年应该懂得的道理。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五四精神,紧密团结起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社会的大我之中。”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学生何晓恩表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新担当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新使命。虽然我们长居海外,但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华裔青年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进一步加深了港澳台侨学生对传承五四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台湾学生周舒婷表示:“爱国是中国人的本分,也是职责,我来自台湾,我一直支持一个中国、坚持和平统一。我将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发扬五四精神,不断努力奋斗,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香港学生冯光明表示,香港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更应该加强对市民关于五四精神的宣讲,把五四精神深深地扎根在香港学子的内心深处。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不仅仅是香港市民最需要的精神,也是全体中华儿女需要的精神。让我们共同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历史焕发生机。

  澳门学生黄菁表示,做为一名中国青年,应该去了解中国历史,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大力发扬五四精神,做一名新时代有新担当有新作为的青年。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建功新时代。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学生许为隆表示:“我对于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上所说的‘历史表明,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这一句话印象最为深刻。中国用100年来证明了这句话的重量。我将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将五四精神传播到海外,与他人分享五四运动的历史,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奋斗历史,帮助大家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出 版:《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主 编:董传杰
副主编:田 莉
编辑部:姜红星 王 振 王建国
本期执行编辑|王 振
美术设计/版式设计|陈 悦
刊 号:ISSN 1672-8831
    CN11-4111/D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
    35号《侨务工作研究》
    编辑部
邮 编:100037
电 话:010-68320141
      8838758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工作研究》编辑部 版权所有